乡村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以广东省普宁市某乡村中学为例

2022-01-07 09:17陈丹芬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工作中学生

文∣陈丹芬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乡村原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乡村中学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一环,学校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德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怎样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从众多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德育工作在班级和课堂管理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学校工作中居首要地位。德育目标的方向是国家、社会未来人才素质的归向。

笔者在乡村中学任教多年,由于学校的留守学生、特殊学生比例较高,学校教师多为外地教师,由此产生乡村家庭结构的不稳定、乡村教师与乡村社区疏远的问题,与之相对的,是乡村中学的德育教育队伍结构的脆弱与边缘化,乡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压力增大。本研究以笔者所在乡村中学为研究起点,对乡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班会开展、学生行为、德育内容进行调查。班会开展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对德育的初步感知,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学生行为反映着学校德育教育的直观效果,可作为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判断依据。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主心骨,指向学校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品质、个人心理品质、品德行为等。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

本研究使用的学生问卷是在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参考部分中学生德育文献编制而成的。问卷前两道题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后面十二道题分别对应学生的思想品质、个人心理品质、品德行为,思想品质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责任等方面;个人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正确认识自己、自信与毅力、自我控制情绪等方面;品德行为主要包括文明习惯、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社会公德等方面。

教师问卷是结合学校德育现实情况和教师平时德育反馈,参考相关文献问卷而编制的。题目根据德育教育实践结果情况制订,对每个选项进行量表编码。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广东省普宁市某乡村中学进行,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334份,回收率达98.2%;向教师发放50份调查问卷,回收46份,回收率达92%。本研究借助问卷星进行数据处理。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女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7.7%和62.3%(见表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14.0%和85.0%(见表2)。

表1 学生性别

表2 年级分配

三、乡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主题班会的开展仍以班主任演讲为主,形式单一

主题班会被视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内容,由班级成员集体参加教育活动。在笔者所在的乡村中学,学校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社会时事热点,每周向各个班级提前发布下周的班会主题。根据调查结果,学生所在班级每月都有主题班会的开展(见表3),尽管主题班会有多种开展形式,如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专题报告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经验交流式、成果汇报式、才能展示式、专题辩论式、实话实说式、娱乐表演式、总结归纳式等,[1]但班主任是每周主题班会的主要组织者,学生则更多是参与者的角色。

表3 每个月开班会的次数

大多数班主任重视将主题班会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而让学生自主参与主题班会的情况极为少数。在“班主任是否参与班会”的问题中,“班主任主讲班会课”的情况高达94.9%,由表4可以看出,学校的班会课以班主任“一言堂”为主,仅有0.6%的学生表示会出现主题班会课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主任旁听”的情况。这说明了该乡村中学开展班会课的形式单一。

表4 班主任是否参与班会课

(二)大部分乡村中学生与教师相处融洽

在校期间,学生与同学、教师的相处时间比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要长,既有信任产生,也难免产生误会。学生普遍表示在路上偶遇教师会“主动和教师打招呼”,然而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不得已被教师看见了,便打招呼”。有40.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和同学倾诉烦恼而不愿意向教师倾诉,这说明乡村中学生对乡村教师信任度有待提升。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学生会倾向选择年轻的教师、自己的班主任倾诉心事,但较少会与科任教师,特别是男性科任教师倾诉。74.9%的学生表示自己如果被教师误会将会向其解释,但1.8%的学生表示不会向父母透露自己被教师误会的事实,7.9%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默默承受被教师误会的事实。

(三)大部分乡村中学生能与父母(或监护人)和谐相处

在回答“如何看待自己与父母(或监护人)的关系”时,64.4%的学生表示“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以依靠”,35%的学生表示“父母(或监护人)说的都是为我好”,0.6%的学生表示“抚养是他们的责任,不用感恩他们”。如果把“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以依靠”和“父母(或监护人)说的都是为我好”两项合并为“与父母能够和谐相处”,则逾九成的学生与父母(监护人)能够相处融洽,仅0.6%的学生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付出者。从法律角度看,这是理性且符合法律法规的;但从德育教育角度,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仍需教师对其深入了解与探讨,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干预矫正。

(四)部分乡村中学生品德行为规范仍有待提高

当问及学生“当考试的时候,你的好朋友想看你的答案,你怎么做”时,89.8%表示“这是不诚实的行为,坚决不帮忙”,5.4%表示“坚决不能让他看”,还有4.8%表示“趁教师不注意让他看一眼”。72.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很生气的时候会说粗话,而3.6%的学生表示粗话是日常口头禅。在回答“是否能做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有内容”时,有58.4%的学生表示并不能完全做到,有39.5%的学生表示能完全做到,而2.1%的学生表示只能做到一点点。

(五)学生认为当前乡村中学生要加强道德素养建设

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抗挫折教育、道德素养培养等。其中,有39.5%的学生认为乡村中学生热爱劳动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20.1%的学生表示乡村中学生需要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19.2%的学生则认为需要加强抗挫折教育,5.1%的学生表示目前乡村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抗挫折教育和道德素养均需加强培养。

四、乡村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乡村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和乡村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对乡村中学的一线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分析发现,乡村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和乡村教师所认知感受的德育现状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

(一)面对德育中的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师生看法略有不同

在回答关于考试作弊的问题时,近八成学生表示同伴作弊是不对的;但在对教师调查的时候发现,10.87%的乡村教师认为学校学生的作弊现象“比较严重”,21.74%表示“严重”,还有43.48%表示“一般”。如果把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和“严重”选项归为“普遍有”的话,则这个比重达32.61%,由此推断,考试作弊现象在乡村中学中仍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推断,在明知考试作弊不对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仍然对作弊行为存有侥幸心理。

(二)德育的内容过于单一

根据教师问卷反馈,84.78%的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43.48%的教师认同实际工作中学校对于德育工作“比较重视”,有36.96%的教师则表示“口头上重视,实际上不重视”,34.78%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学校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并认为“学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这与学生问卷中“主题班会的开展仍以班主任为主”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三)过半数乡村教师表示学生越来越难教

在回答“您觉得现在的中学生与过去相比怎么样”这一问题上,有56.52%的教师表示“越来越难教”。笔者通过访谈发现,乡村教师无论是在课堂管理或自习课管理中,都表示会碰到“学生玩手机”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科技发展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乡村中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手机问题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为了学生与家长或监护人及时取得联系,手机成为必备通信工具,尽管学校方面呼吁家长或监护人给学生置办不具备智能功能的手机,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采取教导的方式对学生携带手机问题进行劝解,从保护学生安全角度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五、促进乡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

(一)紧跟时代变化,转变德育观念

乡村中学要明确德育工作的核心位置,把德育工作置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乡村中学的管理者和德育工作的组织者要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理论学习和培训,在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具有本地乡村中学特色的德育工作实践方法。学校德育工作应坚持以不同形式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以常规德育工作为切入点,鼓励尝试和深入钻研,寻找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德育方法,形成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乡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体现人本主义,树立以乡村中学生为主的德育观,填鸭式、压制性的德育工作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多给中学生一些话语权让其参与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的制定,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创造性地将规章文本内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自律信念。[2]

(二)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规划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内容的确立应采取综合的、偏向道德主导型的价值取向,以基本的道德规范、初步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四个维度构建大概的基本框架。”[3]乡村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同伴影响、网络媒体更新、社会时代发展而不同,这就要求乡村中学在安排德育内容的时候要与时俱进,同时加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摒弃与时代相冲突的内容,结合乡土发展和乡村中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相应制订各个年级的可具体操作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形成具有乡村中学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要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乡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并非是班主任独自承担,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内容。乡村教师要改变过去用过激语言、过分惩罚或讽刺学生的做法,对品学兼优和表现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课堂对抗的学生先采用“冷处理”,课后向班主任或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处理办法。

教师在运用德育榜样引导学生的时候,要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改变教师“一言堂”和“填鸭式”的德育方法。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想法,一方面师生互相吐露彼此的想法,另一方面通过交谈、争论、协商达到互相沟通。教师在选取德育榜样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四)加大家校合作力度,明晰家庭教育责任

在乡村中学,不少学生来自异地务工家庭、特殊家庭等,学校教师承担了一部分属于家长的责任,出现了农村家庭的“教育卸责”,即指农村家庭因为在外打工、经商等各种原因,将原本属于家庭的教育责任完全或部分推卸给学校的行为。[4]学校教师面对此类家长通常表示无奈与无力,在着重关心学生的日常之余,还需注意学生在校外的安全问题,以防出现“农村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不再管孩子,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5]这类事件的发生。因此,乡村中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智慧校园、QQ群、微信等与家长随时联系,班主任联合科任教师课余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探讨在校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应及时剖析家长的教育观念,并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做出适宜的提醒或指导。

另外,乡村中学可以与当地政府联合聘请当地公安民警、消防人员等校外专业人员举办公开讲座,根据不同时期的德育内容,聘请心理专家、司法专家等专业人员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司法常识、防诈骗知识等,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宣传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向家长和学生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等。

总而言之,乡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事无巨细的工作,需要乡村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合作,才能使乡村中学德育工作获得育人的良性循环,形成有利于乡村中学生综合发展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工作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