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任务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2022-01-04 18:11谢东华
速读·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

谢东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成为当前历史学科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展开,目前对如何测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素养水平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受袁建林、刘红云启发,以ECD理论为依据立课题,建构学习任务,发布课前演讲、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情景模拟、微型展览、拍纪录片等等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拍图片、视频、制作PPT和视频等途经在做中学,培养发展历史解释素养,提高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实验结果反映,建构学习任务,应用影像制作等方式培养发展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素养水平有效提高。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ECD理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历史科教育的核心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解释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素养水平测量的挑战

1.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下,本质上是“灌输”,虽有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老师也尽其精彩,但学生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特点,尤其是当前动觉型学生居多的情况下,如何在教学中准确反馈学生素养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是对历史教育的总结和升华。由于核心素养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学生表现性的评价操作困难。虽然高中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素养水平划分,但是如何明确学生素养水平的发展程度,无法明确的量化反映。

二、建构学习任务对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指导作用

1.整合有效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解释实证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中,倡导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要求老师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形式渗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与此同时,在初中的历史教材当中插入了很多历史的相关史料。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老师,要在教授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史料进行仔细品读。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有关学习内容的相关史料。在学生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就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有所整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横向和纵向的迁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经过自己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建立起相对系统的框架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及理解知识和解释历史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史鉴今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参考抛锚式教学,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学习情境。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到此学习情境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只有深入理解的历史,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历史知识当中,从而更好地感知历史教材。比如,老师在讲到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和片段,将学生带到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时空当中,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战争当中老百姓的水深火热。与此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现在的地位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能够引导学生以史鉴今,在珍惜现有和平年代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学习,为报效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树立时空观念,建构完整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体系当中,很多时期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都比较复杂。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老师,就可以采取有效提问的方式,将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索,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小组的合作,就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整理成知识框架,而做到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展示整个事件的时间轴,帮助学生理清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使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学会以时空为基础分析相对应复杂的历史事件,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材。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当中获取到更有效、完整的历史知识知识,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建构出更加精准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建构学习任务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笔者有幸拜读了袁建林和刘红云的《核心素养测量: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向》,受其启发,据ECD理论,进行课题研究,建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一)结合初中生年龄阶段发展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做了自定义划分:水平1知道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水平2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水平3能够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尝试进行历史叙述;水平4能够对历史叙述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二)以ECD理论为依据,建构学习任务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根据学生模型、任务模型、证据模型的主线,建构学习任务。

1.建构任务诱发表现:制作课前5分钟演讲PPT;拍摄“我的上学路”;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网上搜集图片视频,整理制作PPT,并分组在课堂汇报;按节日分小组,自行设计节日体验方案;专设一“自创节日”组,制作PPT,并尝试向同学推荐自创的节日;拍摄“我过清明节”图片或视频;制订活动方案,在网上搜索北伐与韶关相关的资料,或到北伐相关地点(中山公园、北伐战争纪念馆、建国路军分区等)实地考察,拍摄。制作PPT,课堂展示优选作品;参与韶关市乡土文化调研报告比赛;通过实地考察,调查报告,人物访问,情景模拟,拍摄情景微视频,分组合作探究韶关地区以及整个社会变化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制作PPT汇报;展示老物件老照片与新照片的“我爱我家”家庭环境变化微型展览,拍摄展览的纪录片。开展“八3风采展示——榜样在身边”活动,鼓励学生制作PPT,展示自我风采(其实就是学会“敘述”自己)等等。

2.依据表现提取证据:实验班中十多位同学参与度较高,研究这些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轨迹更清晰。随机选取李某豪表现进行案例:

准备阶段(1)历史课前5分钟演讲,主题为“电”,读完PPT上的内容,讲了几句生活中要用到电,电有多重要以后即无话可说。(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活动课中,加入自创节日“拥抱节”组,担任小组汇报人,讲汇报词强记,基本流畅地做完发言。

发展阶段(3)《北伐战争》一课,在李某组,参与实地考察,帮助搜集整理资料,协助制作汇报PPT。(4)参加科学实验小组,多次演示并解说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小实验,从最初只是简单做完实验到后来板书实验原理流程,边讲边演示。

深入阶段(5)《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活动课中,担任情景模拟组组长,小组表演并拍摄了改革开放前后男女观念变化,对读书态度的变化等情景短剧;与罗某组一起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制作了图片展览自己家庭环境变化;拍摄了家庭微型展览的微型纪录片(6)八3风采展示中制作了展示自己的PPT

3.依据证据进行推理

李某豪在實验初期,拍摄如何过清明节,交来的视频只有路上坐车时一段快速掠过的路边镜头和扫墓时带的物品的几个镜头。实验尾期,拍摄微型纪录片,选取罗某作为记录对象,拍摄罗的PPT汇报和个人家庭变化展览,记录完整,镜头清晰,远近结合,比之初有非常大的进步。从不知道历史解释到完整记录事物过程,达到课题组制定的素养学业水平1要求。

从历史课前演讲PPT只有两张和不知所措的表现,到八3风采自我展示的PPT,进行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同学评价、长辈评价,能够将自我介绍的描述与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自我风采的展示,说明达到水平3。

从《北伐战争》PPT中给图片注释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到自演情景短剧并给视频后期处理加工,添加“改革开放前”的解释,说明他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事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的不同,达到水平2。

从“拥抱节”汇报只知道背解说词,到家庭环境变化展中将改革开放前后按居住旧房与新房,柴火灶与煤气炉,抽水井与自来水,点对点比较,拍成照片,制成图片展品,说明他能够对历史叙述中的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达到水平4。

历史解释素养的发展已内化在活动的参与当中。应用影像制作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并推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全面发展。

实验班其他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历史解释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进步。如李某,剪辑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将处于不同集中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剪辑成一部42分钟的《张骞通西域》,还在其中关键情节或转折时加入字幕说明。雷某,从搞不清楚什么是调研报告到在韶关乡土文化调研报告比赛时独立完成“扛阿公—客家民俗”的调研报告并获得市一等奖。罗某社会调查活动,自己设计问题,制作调查表,组织带领小组到步行街进行随机访问。余某自己设想并拍摄了情景模拟表演组在彩排活动中的花絮,并对视频加工处理,配置字幕解说。

四、总结

建构学习任务,发布课前演讲、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情景模拟、微型展览、拍纪录片等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拍图片、视频、制作PPT和视频等途经在做中学,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水平,进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 育学刊,2016 (06) : 4.

[2]李玉娇.建构主义理论和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探索研究与实践证明[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259.

本文系韶关市浈江区教育科研2019年度课题《应用影像制作发展历史解释素养的探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jjky17021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应与时代价值相结合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历史解释中的覆盖定律模型概述
“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小组辩论到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