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2-30 13:49洪旭,李理
中国市场 2021年3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洪旭,李理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高职院校推进校企间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文章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未来耦合式变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耦合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125

1引言

继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后,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了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等職业教育快速发展下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协同共建、高效耦合、同创共育,才能构建契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双主体人才培养的适配模式。

2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耦合模式

2.1耦合的含义

耦合是软件工程专业术语,表示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对另一个子系统的影响很小,则称低耦合;反之,如果变化的影响很大时,则称高耦合。子系统间耦合的高低取决于子系统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以及传递的信息。耦合关系主要是指两个系统相关模块之间的关联影响程度,耦合模式则用来描述相关系统间融合、结合、协同、共生的运行机制。

2.2双主体耦合模式的必然性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目前,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主要以培养人才的企业适配性为主要目的,围绕其开展校企合作内容和项目。未来,在国家提出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等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双主体必然要采取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耦合模式,深度融合、协同共生的运行机制才能得以实现。

3双主体人才培养耦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耦合模式,应结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特点,通过全域耦合、要素耦合、过程耦合的实施路径,融合共生的运行机制,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3.1全域耦合

全域耦合可谓校企双方跨地域、跨时空、跨业态的全方位耦合,校企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点对点单项合作,而是结合现代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跨界融合等发展技术和模式,实现全方位耦合。

数字经济时代下,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行业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由此形成的云、网、端等也使得信息的传递、交互等都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信息平台形成大数据,推动产业智慧化、行业生态系统化发展。

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上述数字技术、数字环境也逐渐被使用。互联网5G技术,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类智能终端为全域耦合提供了技术基础,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受地域、时空的局限。例如,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场技术实操环节,可通过上述信息技术,采取远程技术指导的形式,学生实践场地与企业技师工作环境可存在于不同地域(国界)、不同时空,借助5G、智能终端等技术设备,实现同步演示操作、实时指导互动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智能终端的局部聚焦、透视、多维影像呈现等方式,甚至超过了现场“围观式”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一方面学生可获得的知识技能更广泛、更实效、更前沿,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可更好地契合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实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提高双主体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同时,数字经济时代,未来所有生产经营、教育医疗、人文历史等活动和领域都将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产生跨业态人才需求,校企双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亦应注重跨领域、跨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以及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所需人才的培养,同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低耦合到高耦合的改变。例如,新业态往往是多业态交叉融合后形成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应在跨领域、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提高耦合度。

3.2要素耦合

要素耦合即全要素耦合,全要素指整体企业的全面运营元素,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仅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生产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资源(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未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在资源耦合的基础上,提升耦合范围至全要素耦合,提高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耦合度和人才适应性。

资源耦合主要指生产要素的耦合,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中资源共享共建最重要的实施途径,符合资源有效配置原理。从资源所属类别和形式上看,企业和学校之间就双主体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企业有工厂门店、技术设备、技师经理、项目产品等,学校有教室场地、实训设施、师资智库、人才储备,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可实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利共赢,资源利用效率的深度耦合。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共享、耦合的模式,协同完成人才培养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材和标准开发,师资团队培养、技术技能创新等任务,集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和长板项目,互补互促、共享共建,优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耦合培养模式。

除进行资源耦合外,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在文化、理念等非生产资源方面进行耦合,双主体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企业所需,且能为其创造价值的人才,而文化、理念是贯穿人才成长、终身学习过程的重要影响元素。校企双方应在文化、理念方面探寻高耦合方式,将院校培养目标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企业文化、精神理念有效融合,可极大提高人才的适应性。例如,“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文化、理念的树立和培养,通过校企双方在教书育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点、线、面”全方位耦合模式,渐进式地传递给学生,并贯穿人才终身学习过程始终。

3.3过程耦合

过程耦合是指校企双方同频发展、培养模式同步优化的耦合模式,即企业发展建设的目标、阶段、进程与院校处于相同频道,人才培养模式能实现同步优化的耦合模式。

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从职业教育改革推出的“1+X证书”、学分银行,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学习型社会,都要求企业与院校进行发展建设的全过程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依据社会发展方向、产业优化水平而定,发展建设的目标、阶段、进程往往决定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院校的发展建设同样与社会、产业、行业的发展同向、同步,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各方在宏观上都应与国家发展战略和要求契合,在中观上都应与产业行业优化发展同向,在微观上则应互相发展建设同频,形成多层次全过程耦合。例如,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服务贸易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产业行业不断升级优化、快速迭代,国内企业、高职院校在制定“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企业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建设,引入急需专业人才,输出产品和服务,高职院校则对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输出适配国际需求的人才和标准。此时,校企双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效益远低于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耦合模式。

校企实施过程耦合路径时,可通过建立各类深度合作的平台,如工程师学院、企业大学等,通过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深度融合、同频发展,实现全过程耦合从低耦合向高耦合发展。

4结论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其中,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路径的探索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的热点。同时,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也应融入和体现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中,因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模式。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耦合模式,结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特点,通过全域耦合、要素耦合、过程耦合的实施路径,融合共生的运行机制,将成为新形势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路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潘镇,李金生,白俊红.“四元耦合”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3).

[2]孙晓园,崔伟.大学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探讨[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

[3]洪旭,平建恒,谢华萍.菜百商学院JP 项目校企合作经验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8).

[基金項目]2018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项目“新零售时代校企双主体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060),项目负责人洪旭;2020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级一般课题“新零售背景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ZYC202002),项目负责人洪旭。

[作者简介]洪旭(1978—),女,辽宁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李理(1979—),女,湖南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