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彤
摘 要:美术的艺术创作倾向性明显,同时也表示人的想象力的具体化。幼儿时期的想象力发展十分快,被业界誉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塑造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重点阶段。因而,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强化幼儿美术创作兴趣、注重开发和丰富幼兒的想象力、侧重开发游戏和情感,重视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备创造性。
关键词: 幼儿美术;创造性思维;培养
幼儿阶段是提高知识能力和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加强正确引导,积极发现和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的特点,关注孩子的天性,用丰富多彩、有趣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包括在过程中对事物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引导。绘画也是幼儿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喜欢乱涂乱画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将自己画好的画拣出喜欢的送家长和教师,虽然很多都是千变万化的,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非常美好的,是自己创作的。因此,老师一定要营造一个相对宽松、休闲的室内空间,与孩子们交流讨论,给孩子们积极主动的评论,这都是不能少的。由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幼儿艺术主题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塑造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要兼顾孩子的个人特点,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强化幼儿美术创作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材料,让他们感受美术运动的乐趣。兴趣爱好是孩子参加其他主题活动的主要前提,但兴趣爱好也是不能久长的,会因条件之变而变。因此,在区域活动的美术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例如,提前为区域活动中的孩子准备各种绘画工具。除了印刷纸、水彩笔、油彩、色浆、剪刀、固体胶、色泥、木棒、棉球等外,还供应各种废旧原料,如:抹布、针织毛线、塑料吸管、蛋壳、新鲜水果网袋、一次性纸杯、保温泡沫板等。孩子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随意选择多种材料,充分体现自己的想法,自由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比如在“小朋友”的活动中,有的小朋友会用水彩笔、油彩来画可爱的娃娃,有的孩子用橡皮泥把孩子捏出来,有的用废弃的一次性纸杯和针织毛线制作纸杯娃娃。由于材料的丰富多样,孩子的思想不会受到材料的限制,这也无形中增强了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兴趣。
要注意使用天真无邪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绘画冲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讲故事、讲童谣、猜字等形式帮助孩子画画。在主题活动进行中,老师从孩子的角度观察和捕捉富有风格的点,用充满童真和天真的语言表达唤起孩子活动的冲动。在小班教孩子画围栏时,老师首先提供了一张鸡的图片。界面上一群毛茸茸的小鸡,立刻使孩子的视线集中起来,引出了画围栏的主题。
用活泼有趣的游戏使孩子的绘画兴趣得到激发。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寄托着孩子的精气神。游戏中的孩子们快乐而开心、满足又开放。孩子们以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为基色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他们用天真无邪的眼神去欣赏和诠释日常生活的幸福,用绿色的画笔刷出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幼儿世界。比如,在填色训练中,小班的孩子不小心填错了,通常只是一点点就不想坚持下去。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掌握上色的方法,教师可教他们用擦桌之法上色。擦拭时,一定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渐擦拭,每个部位都要擦拭干净,直到看到一张好看的桌布。有的孩子画画的时候嘴里嘟囔着:“快!快!我要看到一张漂亮的桌布了。”在染纸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提前准备颜色不同的水彩笔,继而拿出叠好的宣纸,对孩子们说:“现在我是魔术师,魔法无边,变——!”,见各种颜料在教师手中的宣纸上逐渐渗透融合。他们奇怪地睁大眼,等教师将宣纸打开后,孩子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界面,欢呼雀跃起来:“老师,好漂亮,我也想当魔术师”,在孩子们“变,变,变”的声音中,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染纸的技能。
二、注重开发和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的美术课堂教学,整个传播过程主要是以美作为一般中介,体现的是一个随机想象的全过程,而不是老师讲授怎么做的全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美术老师在美的早教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教孩子们对美术绘画技巧予以掌握,而是要释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感受和体验美在美术活动中。想象力的关键反映了在大脑中产生和加工原始现象以产生新的形象的整个过程。所有的自主创新都是基于想象活动加工后产生的最新假设进行的,这也是创新发展的第一步。
想象力对于创造而言属于翅膀,这也是创造的必要条件。想象力随处可见,它可以增强我们遐想美,从而给每个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着奇妙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在美术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可对各种条件灵活运用,教育孩子思考问自己要什么,相互帮助,教育孩子进行事物重组和夸张,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发展条件等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中,美术课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丰富多彩。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以简单地进行模仿美术和绘画的训练为主,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导致孩子的想象力无法得到适当的塑造。因此,从多种美术课方式入手,完成孩子审美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幼儿美术课时,教师重视多元化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依托美术创意绘画、随意涂鸦等形式的绘画课堂教学进行美术课,使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动物王国”为主题的绘画训练开展时,老师不需要给孩子们绘画的样本,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期望进行随机的画,使用动物在他们脑海中想象的图像,将动物们一起玩耍的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环节,教师对自己的引导和点拨功能充分发挥,对孩子们在绘画中提到的情况,立即进行讲解,或者立即提供给他们在绘画中缺乏的各种材料,从而鼓励孩子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于一些随意涂鸦的孩子,老师不要急于指责和否认,而应用委婉的语气正确引导孩子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思考如何刻画动物的特点。这样,它解决了传统单一绘画教学方式的制约问题,促进了幼儿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并开发和设计幼儿的想象力和遐想空间,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三、侧重开发游戏和情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学前教育权威专家陈鹤琴先生说:“绘画是有动机的。”幼儿游戏是一种更为基础的主题活动,教师应积极帮助孩子将学习、生活紧密結合。在孩子的发展中,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的天性,可以促进孩子们对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展示。在相应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心态很好,情绪也更加舒畅、合乎逻辑,思维更活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也有利于开发和设计以及提升孩子的潜能。
因此,在现阶段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依据游戏形式进行,让孩子充分发展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适合的主题活动,积极参与,让孩子的情绪更快乐,唤起孩子的情绪节奏,增强孩子的创意设计灵感,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在勇敢的想象中尝试新思维。这样,孩子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在学习绘画中的自学能力也会更强。按照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提高孩子的探索的自觉性。在孩子美术绘画的环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翱翔在自己的自由世界。
幼儿的教育不同于其他目标课程的课堂教学,美术教育主题活动要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激发。在幼儿美术教育主题活动中,要体现情感的积极发展。实际的情感体验是幼儿创作的动力源泉。在美术教育主题活动中,要增强孩子的鉴赏能力,使孩子的创造力被激发,不断对孩子的创新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非常有必要考虑幼儿的情感表达,他们必须掌握孩子的情感生活,为孩子营造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自然环境的灵活运用。美术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更能对孩子的创新设计灵感进行激发,积极帮助孩子亲身感受,促进孩子确保将内心感受的表达与美术中的一些创作主题活动相结合,达到情感共鸣,根据美术中的一些颜色和图案,更好地阐释自己的内心感受,按照美术课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根据对老人形象的叙述,孩子可以产生同情心,进而从心底里帮助老人,以后还可以画相关的场景,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重视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美术绘画的材料大多是签字笔、油画棒、水粉颜料为主。美术绘画的材料和内容都很简单,很容易让孩子对美术学习产生反感。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状况,幼儿美术教师需要从丰富多彩的美术素描入手,鼓励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在个人参与的环节中激发动手操作能力,开启自己的遐想空间,让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合理塑造。或开展艺术鉴赏主题活动,将一些传统的、有竞争力的、标志性的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供孩子学习,促进孩子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开发与设计,充分发挥美术在美育中的价值和功效。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手工等其他类型的绘画创作活动,鼓励孩子将一些综合性强的美术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应用,使美术课程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如,将一次性纸盒、纽扣等常见的材料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开发面罩或脸谱;让孩子利用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常见的落叶、石块等来开发手工艺品,鼓励孩子对这些材料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各种奇特有趣的东西。再比如,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孩子喜欢的黏土玩具,正确导引孩子观察混合不同颜色的黏土后变化的发生,并用黏土制作各种奇特的、有趣的东西,使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化并得到充分开发和设计。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懂的画作供孩子欣赏,正确引导孩子欣赏色调的运用和造型的设计,有效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这样,在引进多元化的美术课材料基础上,使美术课的内容得到丰富,完成了幼儿审美素质的高效塑造,充分促进了美术课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幼儿蕴含着无限的创造性思维。家长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共同配合是开发幼儿成长中潜力的必要手段。在孩子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和谐自然环境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表达。此外,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致力于激发幼儿的思想。教师要把握教育观念,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导,重视孩子的创作,同时促进孩子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给他们更多的亲身体验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提出疑难问题,让孩子根据各种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让孩子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发挥潜能。
参考文献:
[1]刘颖,万莹.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1(15):132-134.
[2]杨绚雅.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50-151.
[3]王玉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2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