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由数想形 发展数学素养

2021-12-08 01:24谢俊峰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直观想象数形结合

谢俊峰

摘  要: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在操作画图前安排了一个由数想形的“思考”环节,由于对教材的理解粗浅、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偏差、素养落实缺位等原因,这一环节常常被教师所忽略. 基于由数想形的课堂教学实践,说明由数想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有利于为高中函数学习奠定方法基础.

关键词:由数想形;直观想象;数形结合;代数推理

一、缘起

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乡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无生课堂教学比赛,课题为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材中提供了一个思考活动,内容如下.

思考:根据反比例函数表达式[y=6x,] 可以描述这个函数的图象具有的一些特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值可以为0吗?

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有交点吗?

(2)[x,y]所取值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这个函数的图象会在哪几个象限?

(3)当[x>0]时,随着[x]的增大(减小),[y]怎样变化?当[x<0]时,随着[x]的增大(减小),[y]怎样变化?

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征?

参加比赛的10位教师中,有4位教师忽略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直接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的图象;有3位教师是先画图,再来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有2位教师简单分析,一带而过,然后画图;仅有1位教师对此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到了“由数想形”这个名词.

笔者翻阅了教师用书中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其中提到,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曲线型的,又分为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多个层次来探究:(1)由数想形;(2)描点画图;(3)计算机辅助. 上面的思考活动,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层次,即由数想形. 笔者不禁思考:为什么参赛的大部分教师会忽视这个环节?或是调整教学顺序?这个环节到底需不需要?它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哪里?如果需要,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呢?

二、“由数想形”缺失的理性分析

1. 教材理解的粗浅

一方面,之前版本的教材在探究反比例函数图象时,采用的是通过列表、描点、连线步骤直接画图,在现行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思考”环节,也就是由数想形,教材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另一方面,当前很多学校使用学案、教学案,或者使用课件等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一案在手,教材基本闲置一边. 在备课环节,教师没有认真阅读教材,并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例如,本节课设计“由数想形”环节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就会一带而过.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阅读、理解教材,在比赛中不重视教材也就可以理解了.

2. 目标制定的偏差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学的基础,它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具体任务,既使得教学活动有了清晰的方向,又使教学测评有了显性的标准.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节课中,参加教师全部将教学重点定位于探求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上,其中有6位教师在本节课中归纳总结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甚至有教师设计了利用性质来解题. 因此,在复习了一次函数的画图步骤后,直接进入反比例函数的画图环节,“由数想形”环节则被忽视或简化了.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总结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其实是下一节课的内容.

3. 素养落实的缺位

从“双基”到“四基”,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教育概念在不断地发展.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教师在备课时,关注较多的仍然是学生知识的学习、题目的训练,而对知识习得背后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则关注较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则关注更少. 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渗透在每个单元、每个课时、每个环节的教学中. 因此,要思考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孕育点和生长点. “由数想形”环节涉及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素养,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加以关注,那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三、“由数想形”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执教这节课时,对于“由数想形”这个环节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类比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你认为我们接下来要研究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形成函数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即“定义—图象—性质—应用”.

现实教学反馈:学生回答还要研究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进而学习函数的应用. 教师板书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和性质(1).

问题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对于一个陌生的函数,在画图象之前,我们要思考函数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该从哪些方面来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熟悉一次函数的图象,但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有所不同,所以讓学生由函数表达式精确找出图象的特征,引入了“由数想形”.

现实教学反馈:学生能够很快回忆起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即“列表—描点—连线”. 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知道函数图象与函数解析式是紧密联系的,要画图象,可以先从研究函数的解析式着手.

问题3:我们先看反比例函数[y=6x,] 对于函数,我们首先要思考自变量与函数的取值范围.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知道,要研究函数,先要研究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同时,由自变量与函数的取值范围,过渡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体现图象,初步建立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现实教学反馈:自变量[x]在分母上,所以[x≠0,] 同样[y≠0].

追问:[x≠0,y≠0]在图象上怎么体现?

有些学生认为图象不经过坐标原点,有些学生考虑到[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0,[y]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0,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没有交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下述内容.

反比例函数:[y=6x.]

自变量、函数值:[x≠0,y≠0.]

坐标:[x,y.]

图象:与[x]轴、[y]轴没有交点.

问题4:学习一次函数图象时,我们知道图象所经过的象限与[k和b]的符号有关,观察反比例函数[y=6x]的表达式,你认为[k=6]与自变量[x]和函数值[y]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在图象上怎么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类比,引导学生思考[k]的取值与[x,y]的符号的关系,再次帮助学生建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现实教学反馈:反比例函数[y=6x]的表达式可以写为[xy=6.] 学生很快得出[x,y]取值的符号是相同的,并能得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教师进一步追问[k=-6]时的图象分布情况. 并整理内容如表1所示.

问题5:结合上面的分析,思考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是一支还是两支?

【设计意图】考虑图象所在的象限,对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初步的感知,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不同的.

现实教学反馈:学生回答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与[x]轴、[y]轴没有交点,应该是两支,不是连续的.

问题6:在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中,我们还研究了函数的增减性,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如何呢?以[y=6x]为例,刚才分析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支,我们分为[x>0]和[x<0]两种情形. 当[x>0]时,随着[x]的增大(减小),[y]怎样变化?当[x<0]时,随着[x]的增大(减小),[y]怎样变化?它的增减性在图象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设计意图】第三次类比一次函数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函数的增减性是函数研究的重要方面. 同时,在增减性的学习中,让学生感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数学学习的两种重要推理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

现实教学反馈:学生首先取特殊值代入,如当[x]取[1,2,3]时,对应的[y]值分别为[6,3,2;] 当[x]取[-3,-2,][-1]时,对应的[y值分别为-2,-3,-6.] 得到结论.

追问1:能否通过数学推理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部分小组考虑到设[Ax1,y1,Bx2,y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当[x1>x2>0]时,[y1-y2=6x1-6x2=6x2-x1x1x2<0,] 即[y1<y2.] 因此,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减小而增大. 同理可得,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y]随[x]的减小而增大.

追问2: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在图象上如何体现?

学生回答:在第一、三象限内,从左向右看函数[y=6x]的图象是下降的.

师生整理内容如表2所示.

问题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从左向右看是下降的,它可能是两条直线吗?

【设计意图】再次帮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画图象打下基础.

现实教学反馈:学生思考得到两支图象不可能是直线,并且在每个象限内从左向右看是下降的,有可能是两条曲线.

问题8:下面我们通过“列表、描点、连线”来精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大家在脑中想象的图象与实际图象是不是一致的?

四、基于“由数想形”的教学思考

1. 在“由数想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数形结合是直观想象素養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往往不够灵活,不能够建立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未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有效连接,未能形成数与形的思维链. 例如,本节课教师如果直接通过列表、描点、连线让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或者单纯地将三个问题抛给学生,看似通过解析式画出了函数图象,建立了数与形的联系,但实际上数还是数,形还是形,并没有建立数与形本质上的关联,学生学习新的函数又是一头雾水. 对数学问题只有浅层理解,无法形成数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紧紧抓住了解析式、自变量与函数值、坐标、图象之间的关联,由解析式逐渐过渡到函数图象,并通过自变量与函数的取值范围、自变量与函数的取值符号,以及函数的增减性三个问题不断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清晰的数与形的联系,今后学生再看到解析式时,就能够很快想到它对应的图形,要解决函数问题时,不仅可以通过函数解析式进行解决,也可以通过函数图象来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建立数与形的关联,有效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2. 在“由数想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代数推理的关键能力

说到推理,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常说的几何推理,初中数学对于形式化的几何推理强调较多,认为代数推理更多的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体现. 几何推理主要关注图形位置与数量关系的转化,具有直观性,而代数推理则侧重数与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大家对代数推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停留在代数运算层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利用数量关系和符号进行推理教学的要求,教材中也提供了这样的素材. 例如,本节课中“由数想形”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思考自变量与函数取值范围,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符号问题,这些过程包含了代数推理. 特别是在函数增减性讨论的问题中,先是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得到了结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验证.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特殊值来判定增减性,对于用代数推理方法进行验证出现了困难,但这样的过程恰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大好时机.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学习障碍而忽视这些环节,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就不会得到提升. 初中阶段没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到了对代数推理要求较高的高中阶段,学生就会出现学习上的障碍.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抓住恰当的时机,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代数推理教学,将代数推理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并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3. 在“由数想形”的过程中,奠定高中函数图象研究方法的基础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总结了列表、描点、连线的画图步骤.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研究过程中,如果我们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画出函数图象,这只是技术层面的一般重复,但不同的函数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有许多细节上的区别. 例如,在“列表”环节,就涉及自变量的取值问题. 在连线环节,问题就更多了.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则会错误百出,而如果教师直接示范,学生虽然能够画出图象,但在以后画其他函数图象时,仍然无法操作. 反之,如果让学生在画图前对函数图象有一个大致的感知,然后再通过列表、描点、连线把图象精致地画出来,最后让学生对比其与预测的大致图象的“一致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 这种“大致—精致—一致”的研究函数图象的过程,也是后续研究其他函数图象的过程. 学好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将会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函数图象研究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德春. 关于初中代数推理的理解与教学思考(续)[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20(5):23-25.

[3]卜以楼.大致  精致  一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分析及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6):6-8.

猜你喜欢
直观想象数形结合
试论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让直观想象根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让解题更具韵味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论小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