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1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前外侧入路,观察组给予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康复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负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iss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佳,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入路不同会对术后康复及手术安全性有不同影响,为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的应用效果,本文将两组基线资料一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入路置换术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1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9.6±2.3)岁,右侧骨折22例,左侧骨折25例,骨折时间(9.5±1.4)h,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36例,合并骨质疏松者9例,对照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0.2±1.9)岁,右侧骨折20例,左侧骨折24例,骨折时间(8.7±1.6)h,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34例,合并骨质疏松者6例,两组对象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方式、置换术、术后缝合、引流管留置方式及围术期护理方式都一致,且两组患者假体均为同一家公司,置换术均为同一医生操作,但观察组置换术为后外侧入路,对照组置换术为前外侧入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康复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诊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iss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四个维度,前两个维度占量表总评分90%以上,各维度评分越高髋关节功能改善越好[1]。置换术治疗效果分为三类,显效是指术后Hariss量表评分90分以上,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見假体松动、严重疼痛等其他类型并发症,有效是指术后Hariss量表评分80分以上,术后疼痛属于可耐受程度,未见假体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率[2]。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假体脱落、髋臼塌陷、切口渗出、假体松动、假体端骨折、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手术安全性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实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分析,所得数据检验方法分别为x2检验和t检验,当统计值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诊疗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负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iss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前外侧入路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最为常用的入路方式,该入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手术视野清晰等优势,但手术创伤更大,术后疼痛程度、康复效果更差,加上患者术后关节处于伸直位,不利于术后康复锻炼,因此本文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方式,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这主要源于后外侧入路方式能减轻臀大肌、臀小肌的损伤程度,术后更加轻微的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加上该入路方式不破坏髋关节后侧结果,因此术后髋关节更加稳定[3]。综上所述,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佳,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小颂.续骨活血汤辅助super 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6(5):88-91.
[2]郭徽灵,汤发强,颜来鹏,等.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0):47-49.
[3]王志祥.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