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推有退显隐结合美工区活动中教师行为的退与推的指导策略

2021-11-24 06:35许琳娜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美工区显性隐性

许琳娜

摘要:区域活动是当下所有幼儿园所倡导的一种活动方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而教师在区域指导中如何指导,何为显性的推,何为隐性的推,本文将围绕几个案例来分别阐述

关键词:美工区;教师介入;显性;隐性

对大班幼儿的艺术活动,教师的适时介入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在其已有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提升想象创造的能力。反之,不恰当时机的介入会打击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的创作停滞不前,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三个男生在美工区认真的画机器人大战,老师进入美工区,看了看孩子的作品说道:“你们画的很好,如果机器人画的大些,身体颜色涂得再漂亮些就更好了”。于是,小男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涂颜色,涂色涂了一半,已经有2个孩子离开了美工区,只剩下最后一个孩子还在坚持涂色,这时老师又进入美工区,看了看男生的画说:“哇,真的很棒,如果你能再画些背景就更好了”。等到老师走后,这个男生也把画收了起来,跑到了表演区玩了起来。

从上面的案例中显而易见教师看见孩子一直没有达到他的要求的时候急着想“推一推”孩子,帮助孩子更快更好的完成作品,但是由于“推”的时机和方式不对,反而适得其反,那么,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比较适宜的正面、直接“推”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当孩子在美工区游离,確定不了创作主题或犹豫不决时

幼儿在美工区自由的想象创作,但是受到每个孩子的情感思想、认知水平、美术表现方式、水平的不同,不难发现孩子想法天马星空,但却表达不出画意或确定想画的主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推一推”。

及时介入,启发和鼓励幼儿用心地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表 达出来。如在美术区域活动“美丽的秋天”,活动前和孩子们交流时,很多孩子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是在区域活动时却发现孩子迟迟不肯动笔,过去询问了解到孩子的想法非常多,又想画秋天的菊花,又想表达秋天的树,此时教 师及时的予以介入,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引导孩子可以将想要表达的创意组合起来等。

(二)当孩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不能支撑其创作时

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只创作了一部分就停顿下来,原先脑海中的奇妙世界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想象中断、无法表现某种想表达的形象等),使其想表达、表现的作品不能够创作出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直接的介入帮助“推一推”。此时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幼儿一起解决难题,这样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更鼓励了孩子快乐创作、尽情表达的乐趣。譬如,有一次集中活动让创作“古代的兵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没有尽兴,区域活动时急不可待地来到“美工区”继续作画,一个孩子画完兵器后,在兵器的旁边画了个人,他说:“这是古代的士兵,他拿着大刀杀敌人”。这时候,另一个孩子说:“不对,古代的人有穿盔甲的”。两个孩子都意识到了古代的士兵是有穿盔甲,但就是不知道古代的盔甲是什么样的而停止了创作。究其原因,是孩子没有这个方面的生活经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直接介入“推一推”,引导幼儿观察古代盔甲的图片,观看古代战争图片,在第二次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不但画出了拿着兵器的古代士兵,还画出了各种动态的士兵。

(三)当孩子对投放的美工材料错误使用或涉及到安全问题时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幼儿操作的物质基础,如孩子们在听了《100层房子》后也想创作属于自己的100层的房子,于是他们在涂鸦墙上开始画房子,房子越画越高够不着了,于是孩子们搬来了椅子,站在椅子上画,没一会又够不着了,于是他们想站在再高点的塑料椅子上画,这无疑涉及到安全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应直接介入,如用语言提醒或提供平稳的梯子,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作品,也有助于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又如:孩子们在制作手工美丽的圣诞树,需要将三角形的树黏在冰棒棍上,材料超市里有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纸黏土等材料。孩子们发现用胶水不能将纸片很好的固定在冰棒棍上,而纸黏土带有粘性很好固定,于是选择了用纸黏土将三角形纸片和冰棒棍黏在一起。虽然孩子自己选择替代的材料解决了固定问题,但是是对材料不正确的使用,这时候教师应该直接介入,提醒孩子使用透明胶,双面胶等工具材料,既尝试了一种新材料,又促进了幼儿小手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

间接隐性的推:

(一)1.利用区域环境代替直接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教师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环境,通过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符号、实物、图片等,让幼儿在有需要的时候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经验,幼儿完全可以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完成活动内容。

如;在装饰花瓶的活动中,露露用纸黏土捏出了树叶的形状,她拿起工具刀准备在上面雕刻叶脉,可是迟迟不肯动手,过了一会儿,过来问我:“老师,叶脉什么样的?我没有见过”。我没有马上告诉答案,而是告诉:“你看看,我们美工区收集了许多实物的叶子,你看看叶脉是什么样的,另外还有许多叶子的图片看看能不能帮助到你”。在引导下,他观察了叶脉长什么样,问题迎刃而解,高兴的走了。

(二)利用不同材料提升能力水平

材料是隐形的老师。不同的材料给予幼儿的美术关键经验是不同的,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有适当的挑战,才能满足不同程度的孩子,才让孩子在操作不同的材料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美工区这段时间的主题是“熊猫王国”,教师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白纸、笔、纸黏土、气球、纸盒等。这些材料满足了平面、立体、绘画、手工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不同能力孩子的需求,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选取,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获得新的经验,创造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熊猫,如:在纸上画的,用纸黏土粘的,用气球等身边的材料制作的熊猫。

(三)利用语言暗示启发创作思路

教师的指导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自主美术创作活动。而教师有意识的将一些指导要求变成暗示性的语言组织起来,既能保持区域氛围的轻松愉悦,又能让孩子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今天美工区主题是“猴子王国”,教师准备好了有树、有石头的猴山的大背景图,引导孩子将各种动态的猴子画在背景图上,但是看到孩子们画的猴子动态不够明显,不敢往高处画的时候,教师用语言暗示:“哎。我们这猴山上猴王去哪里了啊?听说猴王都是在站最高处的。猴子荡秋千应该很厉害吧,我好想看看”。在老师语言的启发和暗示下,孩子们画出了站在猴山上向远处眺望的猴子,在树枝上荡秋千的猴子,在树干上向上爬的猴子,画面顿时丰富了起来。

猜你喜欢
美工区显性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对幼儿美工区活动的正确引导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轻、简、自、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巧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研究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