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尹果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教学研究室)
阅读水平和阅读解题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种综合能力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解题能力决定着其高中阶段的语文整体水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解题能力的提升,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领。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不够全面,对阅读类题型的审题和理解还不够到位,因此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等情况。抓好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助力学生阅读解题能力的提高,不仅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也为学生以后的高中语文学习积淀丰富的养分。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最基本的环节,尤其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第二学时,几乎都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读。讲读课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类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讲读课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然而然就会有目标,会带着问题去认真地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在遇到阅读问题时,便会产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阅读解题能力便会随之有所提高。
例如,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这篇课文对闻一多人物形象的描写,是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的内容,教师只展示“概括出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对阅读问题理解得更深入,教师还需让学生将“学者”时期的闻一多和“民主战士”时期的闻一多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异同,通过对具体课文的阅读,提升阅读解题的实践能力。
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都有安排,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篇幅比较长,大多数都是小说当中节选的片段,对阅读量还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自读课文便成了训练学生提升阅读解题能力的“主阵地”。自读课文在问题设置上一般比较简单,基本不会出现要求学生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或对其进行精细化解读等问题,这也恰恰符合了语文阅读题型的要求。
如李森祥笔下的《台阶》这篇自读课文,教材对每一个片段都有相应的问题展示。当然,长篇幅的叙述,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带着问题迅速进入阅读解题的状态,同时还要根据“阅读提示”中给出的问题,在解决各部分问题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和小说主题。教师应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使其能准确解答阅读中出示的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材料引入阅读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增加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比较多,不论是小说体裁的内容,还是散文体裁的内容,抑或是科普类的文章内容,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无意当中增强了他们提炼核心要点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考试中经常遇见的科普小品文、小短文,给出的信息量大,但是经过学生长期的阅读训练,他们通读短文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纲领性语句,对出示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如语文试题中的一篇阅读短文是关于嫦娥五号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相关内容,虽然给出了一系列信息数据和文字描述,但短文阅读后面展示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嫦娥五号如何成功实现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二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外天体采样作业的意义有哪些。学生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梳理分析短文阅读中的核心信息,然后根据设置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进而完善阅读题型的解题方法。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读完文章之后也无法立刻理解文章内容,即便教师先给出问题让他们认真读一遍文章,但他们还是难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学生没有对繁杂的文字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有效筛选,所谓的“认真读一遍”也容易沦为无效阅读。要让学生能有效解答阅读的问题,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阅读信息的筛选加工方法。
总之,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解题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抓好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教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量,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字信息辨析能力,并培养其对阅读的材料信息加工和概括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解答阅读中给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为其将来的高中语文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