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丽,周文清
(南通玉蕙口腔医院修复科,南通 226001)
瓷贴面是采用粘接技术,对牙体表面缺损、着色、变色、畸形等,在保存活髓,少磨牙或不磨牙的情况下,用全瓷间接粘接覆盖,以恢复牙体的正常形态和色泽的一种修复方法[1]。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群关注到牙齿的健康对于社交自信心的提高非常重要。瓷贴面具有美观性强、牙齿预备量少、效率高效和术后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受到医患的极大青睐[2-3],成为微创美学修复的主流。但瓷贴面粘接的技术敏感性高,在早期的大量瓷贴面修复中出现脱落、颜色不美观、边缘继发龋等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均与粘接剂的选择和医师的操作有很大的关系[4-5]。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光固化粘接系统及双固化粘接系统对于瓷贴面粘接效果的差异。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南通玉蕙口腔医院要求进行全瓷贴面修复的患者62 例(138 颗牙)。其中男27 例58 颗牙,女35 例80颗牙,年龄25~50 岁,平均(33±14.5)岁。
1.2 纳入标准 (1)牙体本缺损:包括牙面小缺损、前牙切角缺损、大面积浅表缺损、颈部楔状缺损牙;(2)变色牙:包括四环素牙、氟牙症、牙釉质发育不良;(3)牙体形态异常:如畸形牙、过小牙等;(4)牙体排列异常:如轻度的舌侧错位牙、扭转牙。另外,如牙间隙增大、轻度的中线偏移等也是适应证。
1.3 材料 金霸王车针(康特公司,瑞士);DMG 硅橡胶套装,O-Bite 颌位记录硅橡胶(DMG 公司,德国);3M/ESPE(枪混型)临时冠材料(3M 公司,美国);皓齿排龈线(皓齿公司,美国);橡皮障(康特公司,瑞士),VariolinkⅡ套装(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瑞士);3M ESPE RelyTMU200 Automix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3M 公司,美国)。
1.4 治疗方法
1.4.1 术前设计方案及基础治疗 获取口内术前照片、研究模型、诊断蜡型、诊断饰面等资料,与患者沟通治疗目的及期待的效果,制定治疗方案。术前进行必要的治疗前处理,包括龈上洁治、龋齿的治疗、牙髓牙周治疗等。
1.4.2 颜色的选择 非变色牙采用常规比色方法,参照邻牙及颌对颌牙的颜色信息选择色调。变色牙根据情况遮色处理并拍照传递给技师。
1.4.3 瓷贴面的基牙预备,取模和记录咬合关系 用0.3 或0.5 mm 的贴面专用深度指示沟车针,预备定深沟,车针圆形末端预备肩台为浅凹型外形,尽量在牙釉质范围内预备,精修抛光。排龈,硅橡胶二次取模,取咬合记录硅橡胶。制作临时修复体,点酸蚀牙釉质,粘接。
1.4.4 试戴瓷贴面,表面处理,粘接 试戴及粘接检查贴面的边缘密合度、邻接关系(包括与软、硬组织关系)、色彩和形态,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磨,按就位道轻轻就位,避免粗暴指压就位。橡皮障下,牙面处理:使用37%磷酸凝胶(义获嘉伟瓦登特)酸蚀釉质表面,牙釉质酸蚀时间为15~30 s,牙本质10~15 s。将磷酸凝胶清洗干净,确保用水清洗的时间≥5 s。如牙本质暴露,牙本质不要吹的过干,微湿粘接。贴面组织面处理:用5%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酸蚀60 s,大量水冲洗,涂布硅烷耦联剂计时60 s。到60 s 后开始用无水、无污染及杂质干燥气枪吹干。A组采用单纯光固化粘接系统(义获嘉VariolinkN),B组采用双固化粘接系统(3M ESPE RelyTMU200 Automix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后调整咬合,抛光。
1.5 复诊与评价 所有患者在修复后1 周、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36 个月复诊,分别采用经典的贴面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修复体颜色,边缘密合度,瓷贴面完整性标准评价为B 或C 认定为修复体失败。评价标准:(1)牙敏感症状:A,无术后敏感;B,术后有轻微敏感反应;C,术后特别敏感。(2)牙龈健康状况:A,健康;B,轻度结石或局部充血,无牙周袋形成;C,牙龈明显充血肿胀,牙周袋形成。(3)修复体颜色:A,无变色或染色;B,轻微变色;C,变色沿边缘向牙髓腔方向渗入。(4)边缘密合度:A,边缘完整,探针探不到间隙;B,边缘有微小缝隙,探针可探入;C,探针可探入缝隙,触及牙本质或牙齿基底暴露;(5)瓷贴面完整性:A,完整;B,不影响美观的缺损;C,出现裂纹、脱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瓷贴面修复后效果 瓷贴面的治疗过程见图1~6。对138 例瓷贴面修复体进行定期回访(表1)。术后第1 个月,共计有16 颗活髓牙粘接后有轻微的牙本质敏感;术后第6 个月,有3 颗仍有轻微敏感,但不影响进食;术后第12 个月,2 颗牙齿轻微敏感。术后第1 个月,20 颗牙齿牙龈红肿;第6 个月,18 颗牙齿牙龈略红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龈上洁治后;第12 个月,牙龈红肿颗数明显减少。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出现颜色不匹配和边缘密合度欠佳的颗数略有增加,分别从4 颗增加到11 颗及1 颗增加到3颗。修复体完整性也随着时间的推迟,少数出现裂纹,崩瓷等修复体失败的情况。修复结束后1 个月随访时,A 组有2 颗有微裂纹,B 组有3 颗崩瓷失败,2颗颜色略不一致;6 个月时,A 组新增2 颗脱落,B 组新增2 颗崩瓷失败,因夜磨牙引起;12 个月时,A 组新增2 颗颜色不匹配,为死髓牙变色引起;24 个月时,A 组新增3 颗崩瓷失败,1 颗脱落失败;B 组新增3 颗死髓牙变色不匹配;36 个月时,A 组新增1 颗崩瓷失败,1 颗脱落失败;B 组新增1 颗变色不匹配,1颗裂纹。
表1 瓷贴面修复后不同时间段留存瓷贴面情况(颗,%)
图1 修复前正位照
2.2 瓷贴面随访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两种粘接系统均可达到较高的临床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粘接系统的贴面失败随访结果(颗,%)
图2 修复前上颌照
图3 橡皮障下处理牙面
图4 粘接瓷贴面
图5 瓷贴面修复后正位照
图6 瓷贴面修复后上颌照
瓷贴面修复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极佳的美观通透性,可以更好地再现天然牙的半透明度和纹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追求微创操作,牙体预备量较少,修复体较薄,对于瓷贴面修复体能承受的咬合力强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瓷贴面的使用寿命与牙体预备的精密度、患者的咬合力量、修复体粘接的牢固度等均有很大的关系。而最终粘接的成功取决于粘接界面的处理,这些处理应当最大程度地提供界质与复合数值长期持久的粘接[6-7]。
在粘接操作中对修复体和牙体进行酸蚀处理,严格的橡皮障隔湿,粘接剂颜色的选择,修复体是否完全就位等均会影响到修复体的粘接效果和临床使用寿命。若酸蚀处理不到位,瓷贴面-粘接剂-牙体之间的机械锁扣作用差,难以形成强大的树脂突,修复体的脱落风险会明显增加。若未用橡皮障严格隔湿,粘接时有唾液或水分混入,会降低修复体的粘接效果,增加脱落风险。若粘接剂的颜色选择不匹配,在氟斑牙或变色牙需要进行遮色处理时效果不佳,就会使修复体表面颜色发暗,改变修复体的表面色泽,进行影响美观[8-9]。粘接系统的选择对粘结效果也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单纯光固化粘接系统(义获嘉VariolinkN)和双固化粘接系统(3M ESPE RelyTMU200 Automix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两种。
不同的树脂粘接材料对瓷的粘接有影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粘接系统均可达到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其中4 颗修复体脱落是粘接时界面处理不到位或有唾液污染,影响了粘接效果;12 颗出现崩瓷和裂纹,为喜欢进食硬物或患者有夜磨牙的症状导致咬合力量过大;8 颗颜色不匹配,其中2 颗是粘接剂颜色选择有误差,6 颗是根管治疗后牙体变色导致的基牙牙体发黑,修复体色泽发暗,影响了美观效果。S.PURI[12]研究认为,双固化树脂粘接剂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变色现象,推荐采用单纯光固化粘接系统。但瓷贴面的厚度≥2 mm 时,采用双固化粘接系统更为合适。同时,粘结剂的厚度对瓷贴面的粘接效果也有影响。一般建议粘接剂厚度应在100 μm左右,对于瓷贴面粘接效果的远期使用效果更有利[13]。需要注意的是,瓷贴面粘接操作时,应严密隔湿使用橡皮障,防止唾液或其他水分污染瓷贴面,影响粘接效果。瓷贴面修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必须做好每一步来保证瓷贴面的美观及远期效果[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