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数学游戏教学策略

2021-11-05 05:17尹默朱耀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数学游戏问题

尹默 朱耀峰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数学游戏,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数学教学。教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游戏中,引导学生课前、课中、课末做游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游戏;儿童视角;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9-0043-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的众多形式中,游戏是十分深受学生喜爱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基于儿童的视角来设计数学游戏,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为儿童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基。

一、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作为一种本能的生命欲求。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热爱游戏,也没有人能比他们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游戏伴随着儿童生命发展的全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展数学游戏教学活动,使儿童的天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由释放,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

1.数学游戏可以化抽象为具象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运用性等特点,而儿童年龄小,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缺乏兴趣,所以数学学习游戏化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有趣、具体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游戏中,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数学。

2.数学游戏可以变无趣为有趣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一节课40分钟,学生往往会感到沉闷,疲倦失神,时常出现坐不安定、做小动作等现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神”。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玩”,更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以及对部分低年级数学教师的访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低年级数学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讲授偏多,游戏活动较少

数学游戏和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同,它具有兴奋性、自主性、参与性等特征。正因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秩序却难以掌控,使得许多教师为了省事而很少进行游戏教学。还有,儿童进入小学后,其心理状态和学习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教师忽视了游戏活动在促进儿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其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必要使用游戏教学,游戏活动相对较少。

2.游戏内容单一,思维发展受限

由于受到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低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形成。有的教师教学内容虽然与游戏相融合,但受到书本内容的限制,许多游戏活动都是现成的编排好的东西,学生只能机械地找出相应的结果,没有什么创新,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游戏活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管理经验缺乏,课堂秩序混乱

游戏教学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它主要是展现和转化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在实施数学游戏教学时,学生会因不同程度的兴奋而喧哗,而且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课堂不免会出现学生随意走动,甚至频频打闹等现象。部分教师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不足,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控,课堂秩序混乱,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数学游戏教学的策略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数学学科的特点,设计科学的、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学游戏。

1.課前做游戏,吸引注意力

课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对于一年级“10的认识”一课,课始可通过游戏“小朋友会客”导入课堂。

游戏准备:

(1)10把椅子,并给椅子分别写上1~10的序号。

(2)准备9张请帖,并给请帖分别写上1~9的序号。

创设情境:在教室讲台前放10把椅子,表示这是主人的家。

师(手里拿9张请帖,指着椅子):这是主人的家,谁愿意扮演主人?

(一名学生扮演主人,由主人发请帖,客人按照请帖上的座位号入座。主人边发请帖,全班学生边大声数数。)

师:主人发了几张请帖?有几位客人?(指着一把空椅子)这个空位置让谁来坐?主人家一共有几个座位?一共有几个人?(引导学生理解比9多1的数是10)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10”。(板书:10的认识)

上述教学积极运用“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用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学“时、分、秒”中的“1时=60分”是一个教学难点,那么设计怎样的游戏才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呢?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现在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上台来。

师:你们会走路吗?

生1:会。

师(教师示范一摇一摆的企鹅式走路方式):你会像老师这样走路吗?

师:两位同学站到一起,女生要走得越快越好,男生必须按照我刚才教的样子慢慢地走路,走得越标准越好,明白了吗?

(学生开始比赛走路,两人拉开明显的一段距离后,教师喊停)

师:他们谁走的路长一些?谁走的路短一些?

师:他们走过的路长短不同,所用的时间一样吗?

师:他们走过的路长短不同,为什么所用的时间一样呢?

生2:因为他们开始是一起走的。

师:有没有同时停下?

生3:有同时停下。

师:说得好!同时开始同时停止,走过的路程有长有短,所用的时间总是一样的。(教师再请两个学生按刚才的走法再走一次,让所有学生体会“时间相等”)

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同时走路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在游戏中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2.课中做游戏,强化知识点

在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十几分钟后,注意力开始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再活跃,此时教师可以用游戏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节奏。

比如,小学数学第一册“比大小”的教学中,学生认识“>”和“<”看似没有难度,但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正确地读出“>”和“<”比较难,并且容易混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将“>”和“<”的用法和读法编成儿歌,配上动作,以课间操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边跳边学边记。

游戏准备:教师教会学生“>”和“<”的手势,即把左右手的“剪刀手”横过来,手心朝内,左手为“<”,右手为“>”。简称“左小右大”。

在前半节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初步认识了“>”和“<”,儿歌也通过板书逐步形成。在课间休息时,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大口对大数(出右手)

尖尖对小数(出左手)

大数在前读“大于”(动作夸张,做出“大鱼”游泳的动作)

小数在前读“小于”(动作收敛,做出“小鱼”游泳的动作)

(注意:为了防止学生将“于”字写错,教师要强调注意板书中的“于”字的写法——儿歌里是为了方便记忆, 取了“鱼”字的谐音。)

通过课间操的游戏训练,在课堂后半段的巩固练习中,大部分学生不仅会用而且会读,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另外,在课堂上巧妙地设计一些游戏,既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例如,一年级“7的组成”的巩固练习中可以进行“玩骰子,学数学”游戏。

游戏准备:每两个同学准备一个骰子。

首先,教师介绍骰子,得到以下结论: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不同的点数,并且相对应的两个面上的点数之和都是7。

接着,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同桌两名学生为一组,一名学生掷骰子后,另一名学生要快速说出相对应的点数,使掷得的点数与之相加得7。一名学生掷3次后和另一名同学交换。

在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掷骰子猜数游戏后,可以开展掷骰子猜数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个人掷骰子,其余小组举手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这个游戏难度不高,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热烈,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7的分与合”。

3.课末做游戏,拓展加迁移

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如果课堂总结形式呆板,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如果能设计新颖有趣、精彩动人的游戏,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学生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课末可设计游戏作为对圆柱概念的巩固及拓展。

游戏准备:每人一枚一元硬币。

游戏规则:用两手指轻捏硬币的两端,平举在离课桌面约10厘米处,放开手指,使硬币自然下落。(课桌面上宜放书本或软面笔记本,起缓冲作用)

师:仔细观察硬币下落过程,想象硬币运动的痕迹,你看到一个什么图形?

师:如果硬币下落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圆柱体吗?

师:谁能应用身边的东西,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平面图形创造出一个圆柱体?

本游戏试图通过对图形变换的探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思想,同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由面到体”的发展和联系,从而构建几何图形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游戏以其雅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也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去思考如何将一些枯燥乏味、学生厌倦学习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乐意去学。

游戏精神是儿童生命发展的一种价值向度,数学游戏给了儿童学习的自由,也让他们的天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我们深信,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儿童自己,是他们身心的自然生长。我们以儿童的立场呼唤:让数学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乐于思考,让教育回归本真。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尹默.游戏活动:基于幼小衔接与儿童立场 [J].小学教学研究,2018(23).

[3] 尹默.数学游戏:幼小衔接视阈下的实践意义与设计原则 [J].数理化学习,2020(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自筹规划课题“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學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8/02/102。】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数学游戏问题
谈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巧用数学游戏,成就精彩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