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中责任督学的作用探析

2021-10-16 03:16杨蓉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学前教育

杨蓉

[摘   要]目前,学前特殊儿童的入园数量在逐步增加,但距离融合教育目标的实现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既包括普遍性问题,也存在特殊性问题,同时还受到特殊专业师资纳入、职前职后教育、家园沟通与合作等因素影响。为改善这种情况可通过创新特教师资进入的多种渠道,打造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学习共同体,探寻家园融合教育的有效合作机制,以专业的督导帮助特殊儿童探寻适合自己的未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普及普惠;学前教育;责任督学

一、案例背景

某天,笔者收到这样一条陌生人的短信:“我是一个4岁男孩的妈妈,孩子被诊断为感统失调综合症,去年上小班被幼儿园劝退,到现在一直在家。我想带孩子来给您看看,我只是想让孩子接受正常的幼儿园教育,不想他的人生还没有启航就已经折翼。孩子现在也在做感统方面的训练,比以前进步很多。但是还是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他!我想恳请杨督学能帮忙让他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的机会。哪怕有1%的希望我们也想做100%的努力。——一个四处碰壁的母亲”。

后来笔者了解到,这位母亲曾是笔者责任区督导幼儿园的一位幼儿家长,去年孩子刚上小班,一次他独自从班级跑出来,教师过了很久才发现。于是,教师对家长说,她看不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对教师的语言提示没有反应,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班级,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然后,家长带孩子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做了检查,得知孩子有轻度的语言迟滞和感统失调,但不是大问题。当家长带着诊断报告来到幼儿园后,却得到园方回复:“你家孩子看人的眼神不行,注意力坚持不到10秒钟,你们到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再来上吧。”目前,孩子处于中班年龄阶段,通过一个多月的感统训练,注意力和倾听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由以前只能注视1~2秒钟到现在超过10秒钟,但目前仍无园可上。

笔者通过该幼儿园的园长了解到,该幼儿是多动兼自闭,当时家长不相信孩子有这样的特殊症状。幼儿园也接收过有感统失调症状的孩子,但是家长一定要有合作意识,有的家长一直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认为孩子在家里很正常,为什么老师要反馈这些意见。像这样的家长,幼儿园就觉得不太配合。园方认为,特殊儿童除了要接受幼儿园教育,同时还要接受园外的康复治疗,但是家长往往有抵触情绪。如果家庭不配合,幼儿园又没有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势必落实起来会很困难。

二、案例分析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苏教督委办[2020]8号)强调:“办好学前教育,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江苏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幼儿园布局合理,方便适龄幼儿就近入园。”但从上述案例仍可以看出,特殊儿童仍然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心,更需要融合教育。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对特殊儿童重视程度的提升,目前学前特殊儿童的入园数量在逐步增加,但距离融合教育目标的实现仍存在不小的距离。这既有普遍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同时还受到特殊专业师资纳入、职前职后教育、家园沟通与合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幼儿园缺乏专兼职特教教师

《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20版)明确指出:“招收残疾幼儿的应配备专兼职特教教师”,《南通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认定评分细则》(试行)提出“幼儿园每3名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这些政策均对幼儿园特教专业师资配备提出了要求。从案例中园长的话语,能够听出她对幼儿园配备特教教师的期望。但事实上,特教教师进入幼儿园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妥善地解决,如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共有25所幼儿园,仅有1所公办幼儿园有兼职特教教师。因此,一定程度上,幼儿园对特教教师的需要问题依然存在,依然是难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2.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缺乏相关培训

幼儿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首要承担者。他们对儿童早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案例中的教师无奈地对家长说自己“看不了这个孩子”时,反映的是教师面对特殊儿童时,在教育方面的束手无策和安全方面的恐慌心理。由于学前师范教育未设置特教课程,如果教师入职后未参加融合教育相关培训,则往往不能以专业的角度观察、解读、指导这类幼儿。案例中,幼儿对教师的语言提示没有反应,不是他听不见,可能是他假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与他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无法将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即使经常见到的人,也只有支离破碎的印象,在他的心中这些人不那么重要,也没什么感觉,即使是亲生父母,也只是一个感觉得到而看不到的存在,从而屏蔽他们的话。

3.家园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沟通和合作

本例中,该园长一再强调特殊儿童的家长不太配合,不正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该家长为孩子被教师忽视感到担忧,为孩子再入园还要接受“测试”感到不满,为孩子上幼儿园“四处碰壁”感到痛苦。这一过程中,家园双方各执一词,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却用自己的标尺来衡量,还常常为安全需要感到忧虑,还力图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影响对方,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双方误会和矛盾愈演愈烈。但事实上,幼儿入园前的“面试”“测试”是违反规范办园、违反社会责任的,让每一个适龄幼儿就近入园是社会应对儿童承担的责任。

三、案例反思

面对“星星的孩子”,责任督学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面对着这一个个特殊而鲜活的生命,需要与孩子、家长、教师、园长在同一个时空、同一个频道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爱点亮“星星的孩子”孤独的心,让专业的督导帮助“星星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

1.引进和利用,创新特教师资进入的多种渠道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职责。根据特殊儿童家长的需求和幼儿园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特教师资纳入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这是保障特殊孩子就近入园、接受恰当教育的重要前提。责任督学站位要高,不仅要督导幼儿园依法规范办园,倾听幼儿家长的心声,维护学前教育公平,还要发现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为政府和教育督导部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决策参考。针对上述案例中特教师资严重缺乏的現状,责任督学可以呼吁政府多举措创新特教师资进入学前教育渠道,与特教师范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高薪引进特教师资到幼儿园任教;外聘特教中心教师来园做兼职特教教师等,多方面解决特教师资紧缺难题。

2.培训和研究,打造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学习共同体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殷雅竹说过:“我特别感触到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命运的改变,特殊的孩子是一面镜子,他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教育的作用。” 作为责任督学,要有问题导向意识,需要思考如何将教育的作用真正落实到幼儿园,落实到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上,表现在特殊儿童的发展上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是倡导职前设立融合教育专业课程。职前培养是教师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高校应紧跟时代的要求和学前教育的需要,创新课程模式,配置融合教育资源,开设相关课程。

二是鼓励教师全员参加融合教育培训。建立以幼儿教师全员培训为主体,园长和骨干教师为两翼,融合教育的常识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如特教專业教师张娴娴曾受邀在开发区学前教育中心组活动中开展题为《关于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三是尝试开展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和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课题研究,聚焦特殊儿童的现状,进行认真观察、科学分析、有效指导,以达到弱势补偿的目的。如案例中的幼儿不会听从指令,教师可配合动作玩指令游戏,即用动作解释语言的含义。如教师说:“某某,打开书”时,教师会立即手把手地示范如何打开书。

3.沟通与合作,探寻家园融合教育的有效合作机制

普及普惠督导要求,让适龄幼儿就近入园,主张所有儿童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适合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责任督学还要起到家园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助家园双方开展实质性的沟通与合作。面对案例中家长的“四处碰壁”、幼儿园“两难”的境地,笔者首先与家园双方进行交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然后,分析并找到症结所在;接着,分别给家长和园长提出看法和建议。如建议家长与园方交谈时,拿出专业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报告,告知康复训练效果,并承诺愿意积极配合、进行有效沟通、听取反馈意见;同时,督促园方树立普及普惠理念,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严禁入园前测试,派教师参加学前融合教育专题培训,主动联系家长并与其在不断沟通中达成共识,形成育儿合力。

总之,责任督学不仅要有督导理念并进行专项督导,还要客观地看待教师、家长和幼儿园每个群体可能发挥的力量,努力调整家园双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双方在整个过程中彼此激励,互为能量,不断萌生新的觉醒与成长,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学前教育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