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2021-10-16 03:39代俊华吴立宝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代俊华 吴立宝

[摘   要]区域教育应以行政领导、专业引导、学校实践为先导,以特色文化建设行动、课程育人变革行动、课堂教学改革行动为抓手,以机制保障、人才保障、资源保障为支撑,着力抓改革、树标杆、强队伍、提质量,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新追求,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发出区域声音,贡献区域方案。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域方案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1]。办好优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2]。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在新时代背景下,为高效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各地应立足本地区社会文化特征和学校实际,不断深化区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公平,走出一条可资借鉴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以“三大策略”为先导,

确立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

各地区应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基层学校的作用,形成“行政领导+专业引导+学校实践”的多元互动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策略。

1.行政驱动:凝聚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力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浩大的教育工程,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顶层设计、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从目前各地区推行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来看,无论是专业人员引领,还是典型学校示范先行,行政驱动确实高效高质地推进了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如合川区发布了《合川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牢固树立品质强教的理念,从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育质量一体化考核、深入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提升教育管理品质、学校发展品质、教师专业品质、学生成长品质,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品质达到一个新高度,整体迈入重庆市领先水平。该区还印发了《合川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以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互动主型、能力主旨”的“五主理念”为核心的行知品质课堂教学改革,从目标、实施、步骤、考核、保障五方面,对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精细设计,系统谋划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

2.专业引动:增强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

区域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理论与理念、方法与技术、策略与举措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仅靠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横向支持,很可能会陷入低端徘徊误区。而唯有专业人士的有效介入,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基础教育品质的纵向提升。如合川区聘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师培训,全方位地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该区通过整合全区教育人才资源,遵循“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的原则,每学期举行一场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追踪区域内各中小学校落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的情况。同时,通过区域“外请内培”方式,搭建了各种平台,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教育需求。并且在增强专业影响力的基础上,逐渐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展开深入研讨。如今,“减负提质”“教学改革”这两个主题词已经有机整合成为合川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3.典型带动:提升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力

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应秉持“典型就在身边,标兵就在眼前”的理念,注重发掘“本土元素”,充分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各中小学校“学标兵、赶标兵、做标兵”。要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合川区采取“典型学校”带动的模式,精心挑选高品质中小学校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学校。对于样板学校的培育,主要实施三大举措。

一是做好基于样板学校的共同发展。要加强以样板学校为龙头的学区联盟校建设,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课题指导、专题研讨、读书交流、学术沙龙等方式,推进一体化发展、捆绑式考核,促成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小高地的形成。

二是做实基于样板学校的教研指导。要努力做实基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目标、实施策略、实施内容和实施路径的教研管理和指导,服务助推样板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做精基于样板学校的成果推介。可以组织样板学校举办“基础教育品质提升”成果现场推进会,融教学研讨与教学推介于一体,在研讨中推介、在推介中研讨,促进样板学校和其他学校同频共振[3]。

二、以“三大行动”为抓手,

探索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各地区应积极探索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發展路径,抓实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课程育人变革、课堂教学改革“三大行动”,推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1.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行动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彰显着学校的个性与品质,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鲜活性[4]。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坚持走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之路,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专家的指导作用以及师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以合川区为例,自2013年整体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以来,全区15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已有17所获评市级特色学校,116所获评区级特色学校,构建起了“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2015年,该区承办了第八届全国特色学校建设高峰论坛,其特色学校建设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赞誉。如合川区育才学校深耕“生活即教育”,提出了“基于学生生活、基于学生乐趣、基于素养培育”理念,为合川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受到全国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合川区凉亭子小学秉承“品致正、行致知、学致活”的办学理念,以“军警”特色实践,点亮“生活力教育”。该校曾两次赴京参加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并受邀参加香港童军大会操等活动,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合川龙市中学以“质量+特色”发展思路为指引,秉承“为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矢志打造生命教育特色文化,为莘莘学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领航,获得“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校长应邀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上作交流发言。合川大石中学以“石文化”为脉络,提炼出“大行致广、石以载道”的办学理念,打造特色“三园”生态学校,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合川新华小学秉承“三香润童年 一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延伸出“濡染三香 乐聚新华”主题文化,铺设了一条意蕴深邃的“书香濡养心智、墨香陶冶情操、心香锤炼品质”特色文化建设之路,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荣誉称号。

2.课程育人变革行动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是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5]。从课程资源开发看,各地区应开发场馆、家长、高校等校外资源,形成全员育人格局。从课程组织形式看,各地区应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课程实施情况看,各地区应出台关于校本课程实施与规划的文件,以引导学校进行课程整体规划。从课程评价角度看,各地区不仅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还应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以合川区为例,自2015年以来,获评7个重庆市课程创新基地、20个合川区课程创新基地,以及19门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50门合川区精品选修课程。2019年,该区承办了“面向2035:重启‘学‘育方式变革——现代学校改进新思维暨陶行知教育思想新实践研讨会”,其课程育人变革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合川中学秉承“至诚至爱,于知于行”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生涯发展课程体系,获评2个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9门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全国仅5个、西南地区唯一的央视少儿频道小记者站就设在该校;合川太和中学秉承“和而大同,和而不同”理念,构建了“和达”课程体系,获评3门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1个合川区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合川瑞山中学在“大道惟诚”核心理念引领下,秉承“以身立教,以诚立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惟诚”课程体系,获评1个重庆市课程创新基地、1门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合川区合阳中学秉承“合和求真,笃行向阳”理念,构建了“合和”课程体系,获评1个合川区课程创新基地、2个合川区精品选修课程;合川巴蜀小学秉承“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理念,践行“合众共创 灵动生韵”的合韵教育,构建了“合韵”课程体系,非遗课程亮点纷呈,获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3.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是课程践行的重要依托[6]。各地区应按照“基本式+变式”“行政推动+行动研究”的思路,着力推进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以合川区为例,自2017年实施“行知品质”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成效凸显,多次在重庆市教研工作会、教学研讨会上作“行知品质”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交流推介;有近百人次参加国家级、市级教育教学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其中,合川区钱塘中学认真践行“DIY互动课堂”模式,紧跟生活节奏,根植师生内心,在多维互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被评为重庆市100所“领雁工程首批项目学校”;合川区高阳小学秉承“七彩阳光、鼓舞人生”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七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获评“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特色学校”等殊荣,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校长等共计一千余人到校参观学习;合川区南滨路小学基于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定位,构建了“二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作为点燃学习者思维创新的起点,以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沿化为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成功申报7项科技专利,获评全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改革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基地、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合川区小沔小学积极尝试乡村“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大力实施“13X”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轉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升,成为合川区乡村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

三、以“三大保障”为支撑,

确保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提质增效

各地区应构建机制保障、人才保障、资源保障“三大保障”体系,确保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提质增效。

1.机制保障

一是科研引领机制。各地区应通过系统管理、创新方法、及时反馈、交流提高、推广成果等形式,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科研网络体系[7]。如合川区构建了“战略课题引领、加强协同攻关、搭建信息平台、聚焦教学一线”的区域广覆盖、立体化的科研工作机制。

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应着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如合川区建立了部门多方联动、融合的机制,打好教育“组合拳”,横向上强化区教委与区级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形成正向叠加效果;纵向上强化区教委与市教委的对话沟通,形成“闭环管理”,勇于担当,服务大局,积极作为。

三是督导评估机制。各地区教育督导部门应把“教育品质”作为督导评估的重点,对学校教育品质提升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专题督查。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协同相关部门,对教育品质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进行专项督查,跟踪整改。如合川区每年开展一次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专项督导,把实施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纳入对学校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及年度考核中,并将实施成效作为校长任免的重要参考。

2.人才保障

一是创新招录方式。要在柔性引进上下功夫,兑现人才优惠配套政策,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如合川区综合采取公开招聘、考核招聘、订单培养、全科教师安置和本土人才引进等方式多渠道招募人才,同时对农村学校进行定向招聘,让人才引进更具针对性。

二是构建培训体系。各地区应从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类型、培训保障、培训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如合川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等方式,实行“国培、市培、区培、校培”四级培训,构建“学、研、培、赛、评、领”六位一体的师资培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实施人才引领。各地区应以教育类高级人才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类高级人才生态建设为重点,汇聚教育品质提升的新动力,全力打造教育品质新环境。如合川区大力实施校长培训、优秀教师培训等项目,组织校级干部、优秀教师在参加本地培训的基础上,前往北京、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并用好用活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效应。

3.资源保障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各地区应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共生、共融、共赢”的区域教育合作共同体,协同开展教学研究、课程开发、科研项目、技能培训等工作,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如合川区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教育实践基地。此外,各地区应加强与社区、家长、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各地区应积极实施《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全面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建立与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如合川区进行了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的探索,通过云课堂、网络课堂、网络联校、远程同步智慧课堂等通道,向薄弱学校精准推送优质课程资源,缩小了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学水平的差距,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三是整合经费资源。各地区应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支持、学校投入”的多元化、立体化经费投入网络,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如合川区完善了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奖励取得优异成绩和品质提升幅度较大的学校。区各中小学校还探索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由企业奖励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教师。

经过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合川区的课堂教学实现了“轻负高效”,区域教育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一大批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能力获得提升、专业发展成就显著,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现场教学竞赛时的获奖等级和获奖人次均获得大幅提升。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授权举办的艺体、科技、发明、创新等各類竞赛的人数实现突破。未来,各地区将面对如何实现区域高位均衡发展,如何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高地,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深度变革等诸多挑战。但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艰辛,各地区都应坚定不移地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秀超.着力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人民教育,2019(7):45-48.

[2]余慧娟,朱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学校品质提升——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J].人民教育,2016(5):20-24.

[3]吴立宝,栗肖飞.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困境、成因与突破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6):125-130.

[4]项红专.是“校园文化”还是“学校文化”——基于2006年以来政策文本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9):48-52.

[5]崔允漷,雷浩.优质学校课程建设的专业规范[J].人民教育,2019(Z2):37-40.

[6]薛继红,张俊友.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哲学转向——价值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6):8-11.

[7]吴立宝,张永健.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困境及其实践转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8(1):92-97.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