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华
[摘 要]艺术允许幼儿想象,解决问题,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使他们的体验更有意义。经验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经历、行动和过程,是伴随着交互作用不断生成、动态发展的。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幼儿园结合“艺术学习角”的创设,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不断丰富艺术体验,在循环往复的经验建构过程中丰富艺术认知,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经验、能力、素养的提升,为终身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艺术学习角;艺术经验;建构;幼儿
一、挖掘并运用美育资源,
支持幼儿建构审美经验
幼儿是天生的美的探索者,他们每天都充满好奇地在生活中觉察并探索着环境中的声音、节奏、色彩、影像、生命及人际互动等有趣的事物,并从中获得欣喜。透过敏锐的感知觉及活跃的肢体动作,幼儿不断和这些潜藏在生活中的美感经验相遇,感受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奇妙与喜乐。因此,幼儿园通过“艺术学习角”的创设,让幼儿在真实、恰当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1.区域设置更开放,凸显需求性
“艺术学习角”创设的初衷是希望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让人感受到美好。这份“美好”的创造者不仅仅是教师,而是需要幼儿参与互动并不断调整。因此,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围绕艺术学习角区域设置的地点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对于艺术学习角充满了热情与向往,这种对美好的向往是天生的,是发自内心的。
2.材料投放更多元,凸显地方性
在明确了艺术学习角的区域设置后,幼儿开始投入到艺术学习角的创设中,“我们家有好多漂亮的青花瓷,可以带来给小朋友看看”“我新买的小汽车也很漂亮,我们可以开个车展”“我妈妈种了好多肉肉,可好看了,我们还可以在里面摆一些漂亮的小花”“我有好多漂亮的玩具娃娃”……在幼儿热烈讨论后,教师和幼儿开始利用共同收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居用品进行布置,如将油纸伞、编织篮、草帽、渔网、瓦片、陶罐等,结合绿植盆景、树枝、樹叶、藤条、木片等自然物,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角。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小主题,公共区域则根据楼层由中大班幼儿自主申请进行了设计与布置。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美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如瓦罐的造型图案、油纸伞的色彩等,教师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幼儿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能服务于生活并让生活更加美好。
3.活动内容更丰富,凸显体验性
艺术学习角除了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外,还可以增强其动手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调整或更换艺术学习角的内容。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幼儿以色彩为主题,阶段性地呈现同色系(红、黄、蓝、绿)、渐变色(红橙黄,蓝绿黄)等玩具,幼儿可以在其中自由操作、自主摆放。在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会看到色彩如何从一种颜色过渡到另一种颜色,也会在充分探索摆弄的过程中感受到位置、方向、形状、大小等模式和顺序的变化,教师则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每次作品,让幼儿在相互欣赏、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人艺术创作的意义,引导其逐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审美特征。例如,在以青花瓷元素为主题的艺术学习角(大班),幼儿将收集的生活用品(纸箱、纸盒、布袋、玻璃瓶等)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再加工(颜料画、轻黏土制作青花瓷元素)后投放到艺术学习角,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整摆放位置、增减物品并用写生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作品。通过创作、欣赏、摆放、再创作的形式,幼儿不断丰富高低、远近、疏密等模式和构图经验,在欣赏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偏好,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4.艺术学习角的活动时间更自主,凸显灵活性
在幼儿看来,艺术是另一种对世界的感知和思考。艺术学习角是区域游戏的一部分,在空间方面,幼儿既可以在区域游戏时间使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继续开展;内容方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情况自主、按需调整;时间方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当天完成,也可以连续几天在艺术学习角中持续活动。此外,艺术学习角的空间虽然固定,但可以将材料从一个区域带到另一个区域,这种灵活性也可以让幼儿更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想象力,让艺术的种子悄悄地在其心中萌芽。
二、信任并给予鼓励评价,
支持幼儿建构创造经验
艺术是一门语言,对幼儿来说,也是他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从风格和审美的视角看待艺术,思考艺术家的意图,描述自己因所见所闻而产生的感情和感觉,并产生了解那些促成艺术作品创作的历史与文化力量的欲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并提供多元支持,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带着热情去互动体验,将灌输式的技能需求变为幼儿自发的本能需求。
1.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让幼儿自由表达
幼儿的成长过程需要等待、陪伴和观察。虽然艺术学习角呈现的是比较复杂的作品,但幼儿往往只会关注某个单一方面。因此,教师在和幼儿一起探索艺术作品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着手,努力保持和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关注,留待他们自己去挖掘作品中更多的元素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刚开始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作品特点集中,并提供一些名画(如修拉的点彩作品、马克的色块作品等),鼓励幼儿谈论自己的观察结果。如,“你注意到什么颜色?”“在近处是彩色的点,那走远一些再看呢?”“你试过像那样画吗?”当幼儿在艺术学习角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幼儿对物品位置进行调整,鼓励幼儿思考更多的艺术元素。如在幼儿写生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我注意到中间的形状和四周的形状有些不同”“从正面、侧面或背面看,这些物品的形状、大小、重叠是一样的吗?”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总之,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无障碍地自由表达。
2.改变指导与评价标准,让幼儿大胆创造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每一次的自然笔触,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其真实意愿的表达,成人不应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衡量、去约束,如此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艺术学习角活动时,教师要允许幼儿把环境“弄脏弄乱”,也要认可和评价幼儿的审美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埋怨或表扬。例如,当幼儿完成一幅作品后,不要用“真漂亮”或“红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来表扬,而可以说“你画了很多的红色”,并鼓励他们描述作品背后的意义,如“请告诉我,这个角落里的彩色小点代表什么”。总之,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特定的结果进行评价。
3.多种方式展示与分享,让幼儿拓展想象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与他人分享自己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艺术学习角,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其写生对象的旁边,以便对比,确保幼儿能够注意到。这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自由地谈论作品背后的意图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记录幼儿对作品的解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交流的欲望。例如,“这是一只漂亮的花瓶,上面是各种彩色的花”,但实际作品上却只有简单的一根直线和一些彩色小点。这样的记录可以让教师洞悉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当艺术学习角的主题调整后,一些写生作品可能與主题不再相符,此时可以将幼儿作品展示在班级的特定位置或幼儿园的公共空间,供幼儿交流分享。除了在幼儿园里展示幼儿作品外,教师也会让幼儿将作品带回家给父母,或借助幼儿园的周边资源(图书馆、社区等)定期策划画展。这些展示与分享形式对幼儿来说意味着“我”的探索和表达是被大家看见的,是“有意义”的;意味着“我”做过的事情没有被忘记,还可以去回顾,并想想还可以做什么;意味着“我”对一个问题、一门艺术的属于自己的思考……
三、创设“艺术+”活动机会,
支持幼儿建构多元表达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因此,幼儿园艺术学习角的活动形式不应仅停留在对艺术的视觉欣赏,还要体现在与音乐、表演的互融互通中,让幼儿与自己的感觉、想法以及情感密切联系,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
1.与音乐的巧妙融合
幼儿不仅可以在视觉层面感受艺术的多样性,还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艺术学习角创设初期,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在摆弄材料或环境布置时会不自觉地哼唱,通过声音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当下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将音乐渗透到艺术学习角的活动中。例如,有的班级在名画投放初期会同步提供相应风格的曲目,让幼儿除了进行视觉层面的感受外还可以丰富听觉体验。一段时间后,教师则可以准备不同音乐类型的曲目单,如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播放,进而体验音乐独特而宝贵的特征。有的则在活动后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音乐来表现对画面或场景的感受。如幼儿在模仿、创作梵高的《星月夜》后联想到了乐曲《月牙湾》《小星星》等,把之前的经验与新的体验联系起来,从而提升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受的能力。
2.与表演的自然衔接
有意义的学习包含了情感、体验、联系以及用眼睛、手和身体来清晰地看的能力。艺术学习角为幼儿的创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包括通过身体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大班幼儿在春天主题下进行的油纸伞水墨画活动,有的在油纸伞上绘画柳条,有的画燕子,有的画小朋友,还在创作时挑选了《春晓》的古诗新唱音乐。在此情景下,幼儿自然地将创作好的油纸伞拿在手中,有的随着音乐转圈,有的随着音乐左右摆动,有的三两合作进行了动作和队形的编排。随着参与的幼儿越来越多,活动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表演区中,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中通过多重感官,感受和创造可看、可听、可想象的生动形象,传递了“动”的美感和快乐的心情。当幼儿把在艺术学习角中的活动变成故事、舞蹈时,就把自己的情感转变成了可与他人分享的东西。
艺术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使他们的经验富有意义。艺术学习角的创设为幼儿的艺术创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幼儿艺术经验和素养的提升,为其终身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