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冬梅 弭鲁芳
【摘要】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作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能更好地设计数学作业,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喜欢,就成了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情况设计有效的作业,可以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作业;数学学习;小学教育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作业的功能,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还乐于接受,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不少学者和教师进行了探索研究[1-5].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笔者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以下作业并以实例进行了展示.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学者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对任何事情都特别感兴趣,所以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题目或者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其中,由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比如,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一)游戏作业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所以很多作业可以设计成游戏形式.如,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如果单纯进行加减计算,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可以设计“拿扑克牌”游戏,事先准备一副扑克牌,同桌两人一组做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同时拿牌,一人一次拿两张扑克牌,用这两张扑克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计算,算得又对又快者得一分;一局结束放回,把扑克牌打乱再继续.再比如,认识了方位“左、右”之后,可以玩“指鼻子”游戏.这些游戏类作业可以在课内玩,也可以在课后学生和家长一起玩.
(二)说说作业
说,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一年级学习了“认识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別是谁;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让学生用“9×5”讲一个身边的数学故事.计算题,让学生说算理、算法;脱式计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
(三)动手作业
小学生不仅喜欢做游戏,也喜欢动手操作.动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数学教材的长、宽各是多少,课桌高多少,家中的茶几多长,客厅有多长等,学生在进行测量时对各种长度单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知道如何测量,如何选用合适的单位.这种作业,学生既需要动脑思考,又需要动手操作,学生会非常喜欢,并且把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所谓自主性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自行设计、自主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过程,写数学笔记和日记,让学生把每个信息窗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与整理,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新方法,或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想等记录下来,定期交流,互相评价.如,在学习了“千米、米”后在数学日记中这样写:今天老师让我们去测量或者估测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我和何明杰本来想拿米尺去量一圈的长度,太长了,不好量.我们两个商量着先量出一步的长度,我一步走42厘米,围着跑道走一圈一共走了528步,所以跑道一圈的长度为528×0.42≈200(米).这样的作业,既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又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业也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也应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技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方面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如,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绘制教室一面墙的平面图.这一作业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很好的锻炼.数学学习中,经常与长度、质量、面积等打交道,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特殊物体,它们的长度、质量、面积等却很难直接测量出来,比如词典一页纸的厚度.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这样的探究性测量题,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设计分层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每个班级的学生,总是会因为种种原因,在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布置一样的作业,学生完成得参差不齐,或者吃不饱,或者完不成.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给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为每名学生提供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解题能力的机会、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使每名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比如,作业可以设计成弹性结构形式: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挑战性作业三个层次.
(一)基础性作业
此类作业属于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属于达标类作业,如果学生能完成此类作业即属于达标.这类作业要求所有学生都做,也就是要求人人达标.
(二)提高性作业
此类作业属于达标之后的提高,主要是针对那些完成达标类作业后还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挑战性作业
此类作业在提高类作业的基础上具有了更大的挑战性,主要是针对那些基础知识部分已经掌握得很好,思维又特别灵活,而且也愿意接受新挑战的学优生,给这部分学优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