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书包”开始促进行为养成教育

2021-09-30 02:10印琼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自主责任

印琼

[摘 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学生从小就明白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校门口,家长给孩子背书包的现象还很普遍,这该引起全体教育人的深刻反思。学校德育部门,可以通过调查宣传、榜样引领、周期点评、家校联合等方式,让学生在“背上我的小书包”活动中塑造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其责任感。

[关键词] 自主;责任;习惯养成

放学了,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大门。刚跨出校门,有些家长就像箭一般穿过人群,从孩子肩上一把夺过书包,乐呵呵地搭在自己肩上,跟着队伍一起向前。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让人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德育管理者,每天都会站在校门口护送学生离开学校,这样的一幕幕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是不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学校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常规制度上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还形成了本校的一大特色。

家长给孩子背书包,是过分溺爱还是过度关心?还是我们的孩子本身不具备这样的自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信每个孩子都烂熟于心。但是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这么小的一件事都不能做到,问题在哪儿?如果让此现象蔓延,变为多数家长的常态表现,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性必将缺失,依赖性更强,甚至逐渐丧失生存能力。一个小小的书包,带给教育人的思考太多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德育处协同其他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在全校开展了“背上我的小书包”的实践活动。

一、调查问卷,全面了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全面了解这一情况,分别选择低、中、高年级3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发现,学生平时的接送主要由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负责。自己的书包能自己背,高年级做得还不错,只有个别几个孩子不是自己背的。但是在低、中年级,情况却不太乐观,发现很多都是爷爷奶奶背书包,可以说老少一起上学的现象尤为严重。

二、深入家庭,寻找原因

每年暑期的新生家长培训,学校德育部门给家长上的第一课就是给孩子“断奶”。这个问题家长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都觉得要断,要学会放手,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家长就做不到呢?通過调查问卷,主要原因有:平时老人接送较多,父母没有办法管到老人;看着孩子辛苦了一天,父母能为其分担一点是一点;低年级的孩子小,书包很重,父母心疼,怕孩子背不动。

所有的理由都很在理,父母有这样的考虑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但是静心思考,这样的包办代替,只会剥夺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如果一直都是靠父母包办,孩子的自我意识越发强烈,很多事情会觉得理所应当,你不帮,你不做,就是你父母不对。记得有一次走到当地一所省高级中学的门口,一位高中生走出校门,将书包一下扔给了在门口等待已久的妈妈。一个成年人,书包都背不动吗?说严重一点,等以后踏入社会,他的担当,他的责任感何在?

家长知道这样做不可取,知道要给孩子“断奶”,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书包得自己背。家长的认知层面没有问题,只是行动还没有与认知相吻合,做到知行合一。结合现实及以上的调查分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校联合,采用契合实际的方法,去打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三、走进班级,搜集数据

各班开展调查,如实填写调查表,班主任掌握一线资料,了解班级中存在父母长辈背书包的人数及原因,并对所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出主观、客观原因的所占比,清楚本班学生的总体情况,为后期的教育提供依据。

四、多方联合,统一认识

通过前期的父母问卷,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反映,因为爷爷奶奶心疼小辈,还有个别爷爷奶奶不知道书包要孩子自己背。第一,学校通过德育部门发放宣传单,让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清楚学校这一举措的意义所在;第二,通过晨会、班会等德育阵地,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知理导行;第三,每个孩子都是家庭里的掌中宝,而且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还处于“权威崇拜”阶段。他们对家长、特别是对自己的老师,总是怀有崇敬和依恋的感情,特别是老师的话,那是绝对权威。利用孩子去教育家长,这是最有效、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教育资源,所以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要作为重中之重去落实。

五、打卡评价,创新激励

研究者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一种行为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就越牢固。研究者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时间越长,习惯越牢固。所以,习惯要坚持训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是孩子的习惯培养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就可以每天利用微信、App等打卡的方式进行,激起孩子的行动热情。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确定打卡周期,比如,低年级可以选择20天,中高年级可以选择一个月,完成的根据班级常规评比进行奖励。

六、多样小结,塑造养成

行为养成要从规范走向习惯,一定要做走心的教育。这就少不了班主任的总结活动,有人说,总结无非就是班主任站在讲台的一言堂,这段时间谁做得好,谁做得还有所欠缺,这样的总结是虚化的,没有一点生命力。都说教育要走心,教育要接地气,班主任要讲究艺术,采用多样化的小结方式,塑造孩子行为养成。

(一)搜集案例:榜样示范影响

班主任在打卡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利用晨会,进行宣传,起到榜样示范。

(二)周期点评:认识自我与他人

结合原有设定周期,班主任总结点评,让学生认识自我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结合个人打卡记录单,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对标找差距,让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这一行为慢慢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好习惯。

(三)捕捉身影:以点带面促养成

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本次实践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改变,用手机记录下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身影,将视频、照片等素材在晨会、班会、班级群进行展示,让无痕教育悄然发生。

(四)畅谈收获:从外化到内行

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是谈收获的方式。班主任可以组织孩子说一说本次活动的收获,低年级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的一种自信。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写一写,把参与本次活动的心路历程写下来,与同学、家长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分享成长的快乐,同时能更好地督促自己再次出发。

(五)家校联合:共享成长硕果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本次实践活动,离不开家长们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团队的力量,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看到教育效果,看到孩子的变化,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他们才会选择和相信你。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总结会,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会。活动中,班主任向家长们展示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变化的照片、视频,还有孩子们的收获集,这里可以是画,也可以是文章。所有的资料,都来自孩子们真实的心声,哪位家长不会为之感动?哪位家长不会不支持老师提出的每一项举措?

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就如自己背书包,看似一件再小不过的事,目前来看,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好。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更要协同多方因素对学生持之以恒地感化、固化、强化,不断督促,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鲍温.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Free World)[M].陈敬旻,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家庭教育父母操作手册[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自主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