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哪些算学科类校外培训?教育部作出明确规定
林焕新撰文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导各地做好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治理工作,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通知明确,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通知指出,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审核把关,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
山西:太原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 作业设计纳入教师教学实绩考核
赵岩,刘茜撰文指出,日前,太原市教育局印发《义务教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加强作业设计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作业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教育性、科学性、层级性、统整性、拓展性、技术性、协同性的原则,履行“五育”并举职责,按照“作业领域多元,作业方式多样”的要求,突出主题性、过程性、实践性、体验性,倡导“身心健康优于学业成绩”育人理念。
《意见》明确,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现状,要提供不同认知水平的作业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完成。
《意见》强调,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严格落实小学“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学校要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作业管理机制。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与管理纳入教师和校长专业能力培训内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减负关键在课堂”的意识和责任,提升课程教学内涵,减轻不合理的学业负担。
教师要自觉提高设计作业的能力,系统化设计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等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和教学实绩考核评价项目,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统筹规划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坚决杜绝机械重复、无效作业,严禁暴力式、惩罚性作业。
江西: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
徐光明撰文指出,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落实,7月28日,江西省教育厅举行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系列标准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规范、课程设置规范、组织实施规范、评价规范。
江西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以及研学旅行的实施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标准》要求,紧密结合推进“双减”的政策要求,因地制宜,遴选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精心设计课程,灵活安排时间,建立丰富的研学旅行課程体系。逐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课程开发、组织管理的专业性。要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的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研学旅行成效,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以上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
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