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安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笔者在“教练”的理念与技术的指导下,应用“教练式对话”对班级的困难学生家庭展开个别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教练式对话;家庭教育;个别辅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当今教育界的新课题。然而,不少人只是停留在对“家长会”的认识上。确实,家长会作为“团体辅导”能集中绝大部分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论与技巧的宣讲,达到浅层次的效果。然而,家长会难以有针對性地帮助个别困难学生的家庭教育实现优化。于是,关于“家庭教育个别辅导”的研究应运而生。笔者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运用“教练式对话”,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中开展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时代召唤班主任的蜕变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恰当与否,小则关系家庭的未来,大则关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相当一部分家长难以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使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缩小家庭教育之间的差距”成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优化的突出问题。此时,站在学校德育最前线的班主任,理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教练式对话”的探索实践
大约在十年前,笔者有幸成为较早一批尝试把“教练”的理念与技术引入班主任工作的人。在研究与实践中,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班主任,利用“教练”的理念与技术,成功转化了班级中的“问题学生”,给“后进班”摘帽。现在,我们也把“教练”的理念与技术拓展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领域,旨在为优化家庭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在“教练”的理念指导下,班主任摒弃过往的“裁判”“权威”角色,以“同伴”的姿态面对家长,以“中正”“允许”的态度,通过建立亲和关系和启发性提问,引导家长发掘内在资源,实现思维突破,自发找到教育学生的更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定的语言模式——“教练式对话”,并在家庭教育个别辅导中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提升辅导效能的策略
在应用“教练式对话”开展家庭教育个别辅导的探索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三点基本策略,比较有效地推进辅导。
(一)研究学生家庭
近年来,教育界已经在家庭教育领域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学生身上的种种问题,都源自他们的原生家庭。作为班主任,不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就难以真正成为学生家庭教育的支持者,也就很难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因此,研究学生家庭是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个别辅导工作的开端。
在“教练”的理念中,倡导人们灵活地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如,要研究学生的家庭,就必须掌握一些家庭分析的理论和技巧。笔者借鉴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相关理论,通过给学生绘制家庭图来了解他们的原生家庭。绘制家庭图一般在接班后的半个学期内完成。在绘制之前,笔者会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家长交流,通过保密问卷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当相关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后,笔者再进行绘制。
这份家庭图( 如图1)来自一名与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的女生小J。父母偏爱弟弟(粗直线表示关系亲密、纠缠不清),小J与父亲关系淡薄(虚线表示关系淡薄),与母亲关系紧张(波浪线表示关系紧张)。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小J在家里缺乏关爱,所以,她才会在家庭外围寻求补偿,与某男生交往过密。
透过这份家庭图,笔者不仅理解了小J的困境,也明确了对她的家庭实施个别辅导的方向——努力给小J父母展示小J的存在价值,促使他们转变“重男轻女”的观念,给小J更多的关爱,最终使小J回归正常的成长轨迹。
在新接班的半个学期里,班主任通过一份份的家庭图,就能较深入地掌握所有学生的原生家庭状况,并迅速圈定需要个别辅导的家庭,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
(二)看见家长的“冰山”
在圈定了需要个别辅导的家庭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些家庭展开辅导,班主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家长。为此,笔者借鉴萨提亚冰山理论继续展开工作。
根据“冰山理论”(如图2),在家长的行为和应对姿态之下,是他们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这些看不见的丰富内容制约着我们看得见的部分。如果与家长沟通时不理会“冰山”下的丰富内容,而试图以“权威”的姿态给家长讲道理,以求家长改变,其效果往往是不好的。所以,在实施辅导之前,对于家长的“冰山”,班主任要做到心中有数,绘制好“冰山图”。
这是一个有“小升初”焦虑的家庭,笔者在辅导前,给家长绘制了“冰山图”:
还有一份“冰山图”来自一位冲动型学生的家长:
对照着这些家长的“冰山图”,我们发现,“期待”之上的都与具体事件相连,各有各的实际情况。但是,“渴望”和“自我”都一样。根据萨提亚的观点,这是全人类共有的。正是因为“冰山”根部的一致,人类才彼此理解、爱护。这正是班主任实施辅导的切入点。
(三)实施“同步带领”
掌握家长的“冰山”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笔者运用教练式对话中的“同步带领法”来实施辅导。其中,“同步”有利于建立亲和关系,“带领”在辅导中发挥强大作用。而在实际运用中,“同步”与“带领”往往同时发挥作用。经过实践,笔者主要按照“表明立场——照顾感受——同步期待——提问带领”的路线来展开与家长的对话。
(1)表明立场
“冰山”的根部是“渴望被理解”。家长在面对班主任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班主任的理解。那么,班主任需要理解家长什么?在“教练”的理念指导下,笔者坚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希望孩子获得成长,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他们只是暂时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而已,所以,才需要班主任体现专业价值。既然班主任的立场是帮助家长实现自我成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向家长表明呢?事实上,无论笔者是与家长面谈,还是利用手机与家长聊天,只要用上“我们一起努力”“我尽力支持你们”之类的话,家长都会马上放下戒备,敞开话匣子与笔者积极交流。
(2)照顾感受
随着关系的拉近,家长会愿意向班主任透露更多的信息,会把他们的困惑和盘托出,寻求班主任的帮助。这些信息很多时候不会马上与班主任的期待同步,但是,家长愿意透露,就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班主任就要用专业智慧来实现转化。例如,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拜托班主任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的家长,以下是对话实录:
家长:陈老师,孩子最近很不听话,我最近一直在全国各地出差,也没办法教育他,在家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真的很头疼,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扔东西。个人卫生还是不注重,拜托你教育一下他,谢谢。
笔者:您觉得孩子在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您很着急是吗?(照顾感受)
家长:是啊,我太忙了,没办法管他……
家长夜里给笔者发信息,笔者从他的描述当中读出了“焦虑”。虽然他明显有推卸责任的问题,但是笔者也理解他的焦虑,以及他想把孩子教育好的期待。所以,笔者用提问的方式照顾了他的感受,让他觉得班主任理解他。果然,他马上给予肯定回答,并继续透露更多信息。
班里有一个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学生,笔者与其家长展开了以下的对话:
家长:陈老师,我在家打过、骂过他,道理也讲过,可这孩子就是过一会儿就忘记,又闯祸。可是,他毕竟是我的孩子,我也怕这样下去,他越来越不受我的教育。
笔者:是的,我知道您已经为此伤心难过,也想过办法,我也明白您的担心。(照顾感受)
家长:陈老师,您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
这位家长的感受得到笔者的积极回应后,她主动向笔者请教教育孩子的办法,向笔者靠拢了一大步。为接下来的辅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同步期待
“感受”位于“冰山”的中上层,有些时候仅仅照顾家长的感受不一定能很好地建立亲和关系,使家长向班主任靠拢。这个时候,班主任需要在更深层次的“期待”做文章,努力同步家长的期待。
那么,家长期待什么呢?对照“冰山图”就能较好地把握。班主任则需要在对话中,用提问的方式,委婉地告诉家长“我理解你的期待”“我会努力让您的期待实现”。例如,笔者与一位“小升初焦虑”的家长展开了对话:
家长:陈老师,请您给我孩子调位,他的同桌总是骚扰他上课。这是“小升初”的关键期,请老师帮帮忙。(事实上,同桌只是学习成绩不好,但并没有骚扰她的孩子,只是刚好在家长开放日的课堂上借了文具)
笔者:您要求我给孩子调位,是希望他在冲刺阶段不受干扰地学习,是吗?(同步期待)
家长:是啊,毕竟我们是外地人,小升初不容易啊。
笔者:小升初确实让人费心。可能是经历了“小升初”磨炼,孩子成熟了不少,而且带领整个小组进步。您知道吗?(照顾感受,同步期待)
家长:他跟我说了,这都是陈老师的指导有方。
……
这位家长经常与笔者反映各种问题,其实都是“小升初焦虑”所致,让她总是觉得“不安全”。而笔者正好利用她的“主动”来给她进行辅导。笔者每次都通过提问,不断同步她的期待,让她相信班主任一直都在帮助她的孩子,使她的焦虑缓解下来。随着辅导的持续,这位家长也意识到自己的过分敏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愿意接受笔者的建议并做出调整。
(4)提问带领
当家长的感受、期待得到了理解,他们对班主任的防御與戒备就会逐渐消除,更愿意倾听与学习。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对家长实施“提问带领”,达到最终的辅导目的。
所谓“提问带领”,简单来说就是班主任提出一些能引起家长思考的问题,促使他们反思过往,拓宽思路,最终找到可行的教育办法。笔者结合案例继续说明。
在照顾了家长感受,同步了她的期待后,笔者与那位冲动型学生的家长继续展开对话:
家长:陈老师,您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笔者:您先静下心来好好回忆。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们夫妻俩是怎样与孩子相处的?(这方面信息在绘制“家庭图”阶段已经掌握,这样提问旨在带领家长反思)
家长:他爸爸经常不在家,我一个人在家又管不住他。爸爸回来见他不顺眼就打他……孩子经常说他在幼儿园被人欺负,然后要我买这买那哄他……
笔者:可怜天下父母心,您和他爸爸都想教育好他,都想给他最好的生活。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爱的方式呢?您觉得你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不是与他如今在学校与同学经常发生矛盾有关系呢?(带领家长反思)
家长:我也听说爸爸经常不在家的孩子比较难教。但是,我们要生活,爸爸也须要在外工作挣钱啊……
笔者:是的,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同时,陪伴不一定是要面对面,您觉得爸爸可以用些什么方式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带领家长拓宽思路)
家长:是不是可以打电话视频什么的与孩子聊聊天?
笔者:是呀,这是不错的办法。那么,您觉得多久聊天一次合适呢?聊天的内容可以是哪些呢?爸爸要以怎样的态度来聊天呢?(带领家长进一步拓宽思路,细化措施)
……
在以上的对话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家长做法,而是通过提问“带领”她自己找到调整的路径。这样的好处是,因为办法由家长自己想出来的,执行起来会更容易,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家庭教育个别辅导不可能一招致胜,更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的耐心和持续的关注很重要。遇到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办法的家长,或者想出办法也执行不好的家长,班主任要坚持“教练”的理念,允许这些情况的存在,少评判多提问,并相信努力终究会有效果。
关于“教练式对话”在家庭教育个别辅导中的应用,笔者还将继续探究,努力把更多“教练”的理念和技术融会贯通,更好地帮助困难学生的家长优化家庭教育。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班主任运用教练式对话促进家校沟通的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193013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梁慧勤.走进生命的教育——教练型班主任专业修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美)罗纳德·查理森.超越原生家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美)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简·格伯,玛利亚·葛茉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18.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