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丹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普及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展核心素养。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培养物理很有帮助。从目前情况来看,现行方法并不能达成目标。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创新演示实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演示实验
前言
伴随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才缺口不断增大。为有效填补缺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并推动新一轮的高中教育改革。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但事与愿违,很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方法,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为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应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演示实验的实施策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主动创新演示器材,培养“与时俱进”思维
在演示实验中总能看到器材的身影,器材越精准,数据越准确。教师要主动创新器材,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很有帮助。在课前,教师给手机安装软件,如质量感应器、声音感应器等。在课中,教师利用智能手机演示力学、声学等实验过程。演示方式更加新颖,学生热情必然会更加高涨。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实验原理,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
二、注重演示内容关联,增强“见微知著”能力
联合国曾围绕科学素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能力。这一结论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采取“穿针引线”的方法,对物理知识展开探究。譬如,在学习向心力知识时,就可这样操作。将向心力大小当作因变量,将质量、半径、角速度等当作自变量,将控制变量法作为实验方法。为了理清实验思路,需要带领学生回顾以往知识,如加速度实验、摩擦力实验。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演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会使用到小车、沙桶等器材,这些器材在验证动能定理中一样适用。在演示平抛运动时,可以将运动过程分解成水平方向运动和垂直方向运动。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可使用事物进行演示。在演示结果后,抛出一个问题,即该方法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否相同。
三、积极调动演示氛围,强化“去伪存真”意识
观察是高中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观察细微,才能去伪存真。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力。生活中存在静电现象,很多学生被电出心理影响,但学生对产生原理不甚了解。因此,教师需要调动演示氛围,帮助学生深入认识静电本质。实验器材有三,分别是验电器、可移动的金属小球、金属固定球。其中,验电器和固定球均带负电荷。实验过程是金属小球先和金属固定球接触,再跟验电器接触。此时,验证器指针发生变化,并呈现增大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在于移动小球从固定球那里获取到电荷。之后,调整固定球的电荷属性,再演示一遍过程,发现指针张角减小。教师问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金属小球取走了属于固定球的正电荷。”总而言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这对提升教学实效大有裨益。
四、创新实验演示方式,培养“自力更生”习惯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师生认为,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做”,学生“记”。很显然,这种理解过于肤浅。真正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来做。学生参与其中,不仅思想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观察动手能力还显著提升。譬如,在验证摩擦力方向时,就可组织这样的活动。在课前,教師在遵照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完成分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一把毛刷。在课上,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做。只见教师手背朝上,用毛刷来回刷,让学生观察刷毛的变化。学生发现毛刷向前运动时,刷毛会向后摆动。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教师要让各小组完成实验,并做好总结归纳。时间一到,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成果。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物体向前运动时,会产生向后的摩擦力。
五、创设实验演示情景,树立“挑战自我”精神
在以往教学中,实验处于封闭状态,并且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新时期的高中生,要敢于挑战自我。在探究中,把握物理规律,得出正确结论。要想学生拥有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创设开放性的演示情景,并做好引导工作。譬如,在学习洛伦兹力知识时,就可这样开展教学。在实验前,教师要准备一台老式电视机。电视机是日常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学生看到这样的物品,熟悉感会油然而生,同时内心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即物理就在生活中。虽然学生对电视机不陌生,但对复杂电路还是存在一定畏惧。为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教师要借助实物讲解偏转电极的结构特点,以及其工作原理。待学生了解后,教师拨弄电视机,让图像上下左右移动。学生见此,感到十分有趣。这时,教师再讲解洛伦兹力,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变得容易。在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亲手操作演示。无论结果如何,这份勇气都是值得称赞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得果敢,时刻突破自我。
六、总结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新问题随之产生,其中就有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当前,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的物理素养迟迟无法形成。为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结合实际学情及教学要求来制定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树立五种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会养成,从而推动自身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永,肖枫.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02):63-64.
[2]王占球.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53.
[3]梁承永.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J].华夏教师,2020(16):77-78.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广东 潮州 5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