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潘文 王雅楠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之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最根本要求。先进意识的形成需要正确引导,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学生,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由认知到信仰再到实践。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与日俱增,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极易被蛊惑和操纵,动摇信仰之本。基于此,对智慧课堂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
引言
思政课程是高等教育范畴中构建学生优秀道德涵养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的思政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又能够对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虽然现阶段思政教学被高度重视,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依旧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行改进。而随着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业态的到来,“互联网+”背景下催生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给优化、发展、变革创造了便利的网络条件。
一、强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认知
任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目的之下进行的,缺乏明确的教学改革目的或者对教学改革目的缺乏正确认知必然导致教学改革实践的偏差。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有其内在的目的规定性,只有符合内在目的规定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喜欢或者个人是否受益,那么必然会导致教学改革目的的认知偏差,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应有价值,不利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开展。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的主体,从事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时必须正确认知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的目的,把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立足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以满足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良好应对挑战,实现思政课对学生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就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增强。首先,要将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融合起来,利用互联网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思政课教师要拓展自身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实现知识结构的升级,进而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互联网时代还要掌握一些特殊能力,要能够将传统沉闷的思政课教学活动转变为生动活泼、具体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先进性,并领运用所学内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实现精神涵育功能,筑牢学生精神之魂
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弘扬真善美、提升正能量的育人课程,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精神。应通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有觉悟、有意志、有责任、有担当的有为青年;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扎根于学生思想实际,直面学生思想困惑,在学生道路选择、价值判断、求学就业、恋爱交往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让校园内外、国际国内、大事小情、国事家事天下事都走进思政课堂,特别是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從生动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精神内涵,为青年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
四、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领导权及其阶级属性问题,有着明确的态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在这里说明了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也正是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意义所在。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对于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的传播能力,帮助广大学生理解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人民群众的理论武装,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力和判别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思政课传播媒介的话语体系引导着受众主体的价值取向,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必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婉玲.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9(51):285-286.
[2]李玲,徐玉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35):145+152.
[3]谢亚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内涵与课堂结构的现象学阐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6):74-78.
作者简介:任潘文,教育管理硕士,助教;王雅楠,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助教
榆林学院 陕西 榆林 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