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夷
摘要: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各个学习任务群结构整合与安排中处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现如今网络发展使得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赋予了情境教学组织形式在高中语文阶段新的意义,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高效运用、优化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个性化学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情境教学;网络发展;学习任务群
情境教学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氛围和教学情境。作为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情境教学致力于渲染环境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寓情于理、寓教于乐,使得教育教学实践性与理论性有机融合,由此可以看出情境教学虽为集体教学,但它十分的突出个性化教学,即通过组织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联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题情境。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当中,学习任务群尤为突出运用情境教学的组织方式,据统计,仅“情境”一詞就出现有三十三次。相比于之前侧重于应试的语文学习组织方式,情境教学更能体现在集体中实现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语文的教育性以环境渲染的方式渗透其中。
随着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出现,整个高中教学紧密围绕着学习任务群的安排课时来进行,这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面临网络时代新发展的背景之下,国内对于学生人才培养的规格也在逐渐倾于全民素质教育化。而相比于以往只着重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应试教育,对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语文课堂不再像是以前一样呆板枯燥,课程的活动组织与安排将会更加的灵活多变。由于学习任务群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多的标准与要求,因此有效运用情境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语文任务群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理解这份意义背后,我们除了要对“情境教学”的结构特征与本质概念、理论发展有深入了解以外,还要思考其在网络背景下的新发展和给予语文教师的新挑战。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的理论发展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在具体成型之前,在我国的古代启发式教学、古诗词的意境审美学以及西方的产婆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体现良多。我国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需要遵循四个基本特征,即:形真、情切、意远、理寓,以及兴趣培养、立足现实指导、思维发展、以情感为动因这五个要素。结合它的特征和要素,从表面结构上看,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渲染课堂情境氛围,使得学生在情感体验、个性思维等获得全面发展,改变语文课堂一贯枯燥、笼统、低效的教学形式。而“情境”一词,重在情境创设,意在境界的深远、寓情于物于理的表达,这十分符合我国古代诗词的意象与传统审美体现。《人间词话》常强调古诗词的“境界”塑造,“以景寓情”“意与境浑”等都表现出我国古诗词在进行“造境”和“写境”时注重情景、情理的融合,达到“物我一体,意境深远”的境界,“情境教学”所强调的四个特征正可以从古诗词的“境界”构造当中获得启发。从本质上看,情境教学致力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科课程的教育性,始终以思维发展为重点。这一教育方式早在我国古代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以及西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体现得出。孔子的“愤而启”“悱而发”倡导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学生能够“愤”“悱”,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助产者”而非知识的来源,学生获得知识和人格发展需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实现自我发展,与情境教学相似之处在于教师从传授者转变成为了教学环境的组织者。
情境教学这一概念的具体提出,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其对非结构知识经验的解释。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心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其中包括的非结构性知识经验更是紧紧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直接相连,且它是不规范的,获得来源并不局限于书本内部的知识结构,强调学生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性。
二、情境教学的优化运用与现代新意义
理论的发展始终要立足于实践以及时代背景,由此语文学科的现代情境教学理论实践的发展更多地聚焦于如何在符合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时代发展的优势,将其融入于课堂情境教学当中。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往结合社会经济等因素所呈现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于课程的内容编写与课程教学要求即是传统的书本知识模式,整个课堂围绕书本内的严密知识结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如今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多样化、内容复杂化,这需要教育者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择取接受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网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一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进行情境教学的需求性逐渐增强。现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网络的方便快速,使得学生能够跨时空学习全国各个特级教师的课堂讲授,加上应试教育模式还仍然存在,学生为了考试可能更愿意择优选择进行线上学习,而学校的线下学习失去了现有价值,素质教育得不到推进。高中语文课程以学习任务群为主要学习模式,就是为了改变以往为应试而存在的呆板课堂,而情境教学所提供的“有价值的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的学习活动组织更加多样化。教师提供情境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课堂有了学习组织目标与方向,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自我学习。二是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出现让语文的学科学习建立了新媒体教学平台、模块库、资料库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信息获得来源,且这样的一种课堂组织模式不仅使学生的信息获得跨时空,而且还有机连接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比如对于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组织安排,除了在线下课堂教师组织学生,提供文本相关的主题阅读环境与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发其进行思考以外,还可以在课外进行线上连接进行阅读与思考的监督与评价,相比于在线下耗时耗力组织正规性的阅读分享活动来说,线上阅读学习活动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和随意性,跨时空的将大家组织在了一起,丰富了整个任务群学习活动。虽然形式有了新的添加,但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始终立足于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有价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情境教学的形式除了建立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之外,还呈现有课本剧、朗读会、户外探究活动等,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结合任务群和文本知识的特征本身来进行选择,这源于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还要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即通过学习非结构性的知识经验,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强,越加强调情境教学的开放性。比如对于古诗词可以进行朗诵会,对于故事性强的小说、诗歌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改编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这样多元化地、寓教于乐地方式,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中获得思辨性的哲理思考,让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写作。比如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当中,以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的第七单元抒情散文教学为例,单元要求以引领学生寻找自然之美为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寻觅散文作品中的景色描写之美→如何描写的‘美→‘美’的结合”的流程创设专题阅读与比较阅读情境,使得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来写一篇散文,给予学生相关的表格支架使其自行组织学习,进行问题创设引发学生的拓展思维发现与探究学习。对于整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贯穿其全程,并且形式多样,主要通过渲染学生的学习环境氛围,在立足于文本基础知识的情况之下,将结构性知识经验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巧妙而高效率的整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学到的更多,语文学科教育性渗透得更加深厚。
三、情境教学的新挑战
在理论建立初期,情境教学始终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在前期应用初期,由于理论建立的不成熟,指导性不太强,建构主义学习的非结构知识经验也仍然有失败案例的存在。在我国的许多地区,情境教学发展三十多年,大多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当中,这是因为引导激趣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在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加成熟,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更加丰富的情况下,情境教学所需要迎来的转变是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合作研究性的提高,这对于情境教学的学生素质培养要求要更高一层。尤其是国内教育本身存在有地方教育的差异性,在全国通用一种高中语文课标与教材的情况之下,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的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因此学校与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探索长路漫漫。
从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问题上来看,由于存在有对于情境创设过于关注的问题,有的老师在运用的过程往往只偏于情境教学的表面结构。首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组织花样百出的学习活动,往往会忽略进一步反思组织各类学习活动是否紧密围绕着文本知识结构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来进行、是否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往往设计一些过于复杂化的活动,且在没有关照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情况之下,使得学生的负担加重,反而造成其学習主动性的缺失。其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以问题创设为中心,促进学生获得学习经验,但由于过于重视问题创设的具体性,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教师仍然成为课堂学习的“掌控者”,这往往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对教师给出的信息形成依赖性,而不是另辟蹊径,围绕课堂学习创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讨能力并不能获得实现。再次,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实际上是对情境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丰富,且西方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的确走在国内前沿,但我们在引进和学习先进教育教学技术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国内学情的实际来运用。在结合了运用网络信息资料库、信息链接等学习方式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不能将其运用和择取有效网络信息的具体手段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于网络信息资料库的运用十分单一。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学生接受教师给出的整理学习资料、文本背景的学习任务时,往往只会搜百度百科,所能够搜集和获得资料的来源渠道存在局限性,那么如何将学生学习当中的网络信息获得渠道更加系统化则是情境教学优化运用的一个问题。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当中,其中的结构内容也综合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与方式,发展到如今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课标的大量改变以及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使得情境教学的运用得到了大力推进,并且这是在基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十分符合情境教学的本质概念,但如何做到完全有效教学还仍需要使情境教学方式进一步的获得优化。在面临新的挑战之下,整个教学环境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高中语文教师队伍需要对课堂内的每一次情境教学多加反思与探索,从而解决新的语文教学困难。
参考文献:
[1]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8:234-245.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2018:1-6.
[3]郑桂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9,39(1):8-13.
[4]赵怡斓.高中散文情境教学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9.
[5]李佼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9.
[6]李佳.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20.
[7]李景平.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