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关注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教育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预习环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发挥一定作用。而将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导学案;有效预习;自主;合作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再追求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显得格外困难。适当引入导学案,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将预习环节与导学案紧密结合,明确教学重点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所有的学习习惯中,预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习惯。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笔者发现,初中阶段但凡可以养成认真预习良好习惯的学生,都可以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预习对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教师可以把预习作为学生日常学习新课之前的必备作业,将导学案与教材预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就抓准一节课的学习重点。
例如:教学“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注意本节课琐碎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的内容也是大段落分布。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摘取到导学案上,引导学生系统理解。而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和教材中不太一样的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综合理解这部分知识,比如教材中是按照明朝时期各种科技的类型进行分类,教师在自己动手制作导学案的时候,可以重新整合教材中的讲解脉络,让学生以时间顺序学习各个科学成果。
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随机挖空,学生为了完成导学案上的这些空白,会反复翻看教材,从而先在脑中构建出一个大概的框架。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哪一部分知识学的还不够到位,教师讲解到自己的知识盲点时,学生会更加注意认真听讲,从而构成一节高质量、高效率的历史课堂。
二、将课堂教学与导学案紧密结合,理清课堂脉络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主要是强调学生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的整体把握,大部分通识性的历史常识都会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而每一模块的历史知识教学深度都比较浅显易懂,这也是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多的主要原因。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在一节历史课时间内可以讲解很多知识点,这会让初中生感觉十分困惑,一旦走神,就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导学案,将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综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早期社会多个国家以及政权的出现与消亡,学生一旦没有认真听讲,可能马上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上一刻教师还在讲解夏朝的兴起,下一刻教师可能就已经讲到周朝了,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初中阶段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学生根本找不到本节课的主要脉络,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导学案灵活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准每一节课的教学脉络,比如在教学“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围绕下商周三个重点展开。导学案上的知识呈现次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次序,学生上课之前只需要简单看一眼導学案上的大纲,就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即便听课的时候出现了短暂的走神,学生也可以快速调整个人状态,重新开始认真听讲。导学案上还有很多教材上没有出现的补充语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导学案上的补充内容记到课本上。比如很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太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是如何发展的,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作为补充材料,印到导学案上,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补充内容,综合完善笔记。整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将课后复习与导学案紧密结合,及时复习知识
初中阶段学生普遍比较贪玩,尤其是对于历史这种“副科”,很多学生会认为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复习巩固。这种情形会使得教师教学完一节新课之后,学生快速遗忘课堂重要知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教师应当注意,每一次教学完一节新课都要给学生布置回顾训练的练习题,将课后复习和导学案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设计到学院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教学一节新课的全环节,比如预习部分课堂导学部分以及课后复习部分,预习环节中,教师先把导学案发放下去,让学生先完成导学案的不分。上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学习教材上的主要知识,一边理解教师在导学案上添加的补充性和整合性内容。上完新课之后,教师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最后的练习部分。经过长期的教育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初中生不太喜欢半途而废,当一张导学案已经完成了2/3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自觉完成最后的课后巩固习题,当然,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不排除有一些比较懒惰的学生不会主动完成。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引导,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即可。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定期巩固历史知识的好习惯,综合提升历史成绩。
总结:
总之,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复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新模式。教师要加强对到学案设计内容的分析研究,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关键点,将原本复杂的历史知识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来,寻找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突破点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崔晓雪.利用“导学案”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华夏教师,2020(15):37-38.
[2]王锋.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3):64-65.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中学 3258002A11A0E8-48E9-44A3-938B-2F3ACAE0B6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