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视角是一种特殊的成人视角,以儿童作为主体,儿童自外而内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其目的是深度理解儿童。基于儿童的视角,就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一词,在近几年中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词汇。许多教育者从尊重儿童精神、重视儿童能力、走近儿童世界、解读儿童学习行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拥有儿童视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习作语言组织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儿童视角下的语文习作的理解突显出来,与学生进行动态互动,共同发展。
一、“儿童视角”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的指导意义
“儿童视角”一词最早出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是一种叙事方法和写作策略,其目的是透过儿童的眼光,呈现成人无法体会或难于觉察到的儿童生活情境,认知状态及儿童对于世界的看法、观点[1]。其本质体现了儿童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和基于年龄特点之上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其最终目的是唤醒人们对儿童的尊重,将儿童作为社会中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具有积极建构作用的个体加以对待。也只有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协助其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才能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使儿童成为活动的中心、课程的中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写字教学是其中的重点板块,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遵循低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规律,由此导致教学的低效化。在组织小学生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儿童的视角,也要呵护其童真、善用童眼、顺应童心,对习作教学展开全面优化。
二、“儿童视角”下习作指导策略研究
(一)观察生活是“儿童视角”下习作教学的基础
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上,学生经历的事情并不算少,但为什么还会感觉缺乏作文素材呢?究其原因,还是与小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感动有关。激发对生活的观察兴趣,营造写作氛围,是进行儿童视角下学生习作教学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一些符合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以此为写作内容,实现有效的激趣,打好习作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写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和学生一起观察身边的颜色,并为他们解释形容物品的语句,形容天空的蓝、草坪的绿、花朵的红以及身边同学穿的衣服的颜色,这些都是自己身边的色彩。并在听取学生互相探讨自己眼中的颜色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儿童视角下的缤纷世界,了解到小学生对生活中颜色的感觉。在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多观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美、挖掘美,从小事中增加感悟,实现个人感悟的丰富,以及习作素材的积累,为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二)主线设计是“儿童视角”下习作教学的秘诀
在写作前的准备中,学生要事先想好以什么情感为主线,尽量选择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写起来会更加流畅自然,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2]。
例如,在教学一些游记的写作方法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的游览顺序为线索、以天气变化为线索等。在内容写作上要求学生可以对生活中遇到的风景、日常生活的画面或者在风景中产生的感悟等进行记录写作。同时在形式要求上要突破传统写作内容的局限性,开展更加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或者抒情和议论等形式,在简短的篇幅中抓住作文描写的中心内容,思考如何以情感为驱动来寻找破题点,或者如何在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用一两句话来抒发心中所想,使作文能体现出学生真实的情感需求。
(三)素材积累是“儿童视角”下习作教学的关键
写作前的素材搜集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的事情,单靠课本中的内容,很难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教师要注意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展开拓展教学,有效地扩充学生的作文素材库,使学生以后写起作文来不会出现缺乏素材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这课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总结,给学生讲讲里面所运用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手法,加强学生对语文写作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这样的例子,找出与这篇课文所相似的文本,如《管仲与鲍叔牙》《蔺相如和廉颇》《鲁迅与瞿秋白》等,增强学生的对比,并用关键词的方式将其内容作为作文素材积累起来,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直接与同学进行交流[3]。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将自己想到或者听到的想法写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1]王宁.让习作教学走向丰盈和敞亮:儿童视角下的习作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8(12):37-40.
[2]方青云.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谈低年级习作启蒙教学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8):1.
[3]熊慧芳.以儿童的视角走进习作:語言环境影响与有效习作指导的思考[J].教育观察(下旬),2015(2):49-50.
作者简介:陈苏景(1979.5—),女,汉族,福建省福鼎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