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 2264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性,并将关注点从“高分数人才培养”转移到“具备核心素养的人”的培养方面,特别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让学生具备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已经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话题.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构建,均是建立在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为目标的基础上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完善,希望可以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并给数学教师指明了教学的目标与方向.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眼光局限于书本与试卷之中,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观,让初中生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使得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链接生活经验,也没有树立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从而阻碍了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大量实践证明,数学眼光的培养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抽象思维等素养的必要前提,那么为了让初中生在学习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世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并通过生活化数学情境的创设让自然学科回归生活当中,以此激活初中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比如,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间断的曲线,若f(a)f(b)<0,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那么什么是零点,这个零点在哪个时刻呢?面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因为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数学问题,若是学生对零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话,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从生活中的“零点”事件入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理解零点概念,譬如,3月28日某城市的天气预报为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是-9℃,刘小姐想要在这天天气相对暖和的时候出门,于是查询了3月28日24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1 某地3月28日24小时气温变化情况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观察,学生们会发现这一天中的气温数值变化从零下到零上,然后又到零下,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中的气温是否在某一个时间内是0℃,猜想0℃的气温会出现在哪一个时间段内.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零点概念的剖析以及函数曲线变化问题的讲解中,教师利用了学生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气温变化问题,可以引发学生从数学的视角看待与分析生活问题,进而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连续性知识点,从气温变化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函数模型,以此增加学生对函数零点概念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能够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教师一直以来都采取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缺乏立体感,难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推理与想象,学生们在被动的数学概念与定理、公式的记忆下,并没有形成数学模型思想,这是以往数学课堂低效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需要教师关注对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构建指导,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采取直观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从具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发现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在方位角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视做一个坐标系,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与某一位学生所在位置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让学生在位置的表述中理解方位角与方向角之间的区别.接下来,教师可以以“卫星定位图”为数学直观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在对数学模型的观察与分析中建立位置关系,并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份土木工程中的三维结构图,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将三维结构图转换并绘制成二维结构图.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先给学生们提供一份二维结构图,然后带领学生们到工地进行实地的参观,在实践课的组织与参与之后再次让学生对二维结构图进行转换,绘制出三维结构图.这种直观的数学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初中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三维与二维结构图的相互转换中,建立数学模型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
众多教育学家在研究中都曾表示过,能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探疑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质疑探疑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辩证性地思考问题,不局限于问题的本身以及某一固定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而是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探究问题.同时,质疑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数学的基石,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抓住“激疑”的时机,通过有效的提问引领学生从质疑的角度去学习与思考,以此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比如,在“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且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为了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并培养学生探疑与释疑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末给学生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现有两个长度相同的线段L,若用此线段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那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会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此时,有的学生采取了列二次函数式的方式,设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a,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圆形面积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与对比,可见,L周长为已知,那么圆形的面积是不变的,但是长方形的面积会因为边长的长度大小而变化.还有一名学生对此产生了疑问,提到我们是否可以用图形或图像的方式表示,再进行比较与分析,在质疑中学生想到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答问题,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并在问题解答中运用数形结合与函数思想,有助于促进学生质疑探疑能力的提升,为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提供了助力.
推理分析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布置可以促进学生推理分析能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在有价值的任务解决中锻炼推理与分析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探究性任务的布置是促进学生推理分析意识形成、锻炼的有效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段情境,要求学生从以下三类不同条件中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一条边相等;(2)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一条边与一个角均相等;(3)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条边均相等.在三个情境中分别给出一个、两个、三个条件,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三类预设条件进行分析与推理,促使学生在推理分析中掌握分类讨论思想,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融入其中,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问题,并密切观察学生在问题推理与分析中的表现,当学生出现推理与分析偏差或疑惑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地点拨,以此深化学生的认知与推理能力,使初中生在问题推理中做到有条理、有逻辑地分析,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数学教学为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才能构建出有趣的、有用的、有效的数学课堂,以此促进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形成,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效益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