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波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学 222122)
中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接班人,也是祖国发展的新希望,为此,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时代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创新能力包含了诸多因素,其中核心因素即思维能力,为此,借助物理实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素质教育.
1.教师需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成为了其中的核心.其中,创新能力主要包含了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创新,所以,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意识需要贯穿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例如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等,若想更好的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增强现有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主要讲述的内容便是中考所要考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中考不涉及到的内容,教师可能不会进行过多讲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是会以一种欣然的态度接受,剩余就是教给学生自己进行反复的练习,加强记忆,这种模式不论是从哪个角度上来看,都算不上创新,若想改善这一情况需要从当下做起,也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让每个教师都具备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转变教学思维模式,时刻做到自我反思.
2.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台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冲突时有发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在社会地位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在学生面前需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所以会以一种强制性的行为来管控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以一种被管理者的身份存在,一旦触碰到违规条款势必会受到教师的干涉,从而导致矛盾冲突,若是教师不能以一种专业的水平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便会在学生面前的信服度降低.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性知识,还需要拥有丰富的见识,在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下做到与时俱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并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为学生提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台.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若想确保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物理,培养实践创新思维,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平台的同时,还需要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进行,为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教育方法主要是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若是将这些办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中,通常是将课堂以及教材作为核心,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这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若是在一节课中只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让学生从头听到尾,势必会出现疲劳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为此,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灵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求知的情绪.
比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这一节课,在探索关于光的反射规律和原理,这一实验中可以借助演示实验以及分组实验结合的形式.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很容易的观察到现象,若是学生一味的依据教材方式来分组实验,会受到纸张软硬程度的影响,导致与镜面垂直不容易观察到现象.在进行光的反射作图时,可以利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学习完后立即实践,以此来巩固知识为将来的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奠定基础,在这种多元的教学方法结合下,学生可以借助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2.借助实验丰富学生课前经验
若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借助日常生活经验来辅助学生,如果在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前提下,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碍,无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联想,所以这就会导致诸多实验出现太多弯路,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结论.具体案例如下:
在学习《电路初探》的这一章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对家中的遥控器电池正负极位置仔细观察,或者是在安装电子秤电池时,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
在关于《浮力》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装满水的深桶,并将矿泉水瓶盛入桶中,感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在矿泉水瓶全部浸入水桶中时,继续向下,再次感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说说其中的感受,学生在亲身经历过这个实验后.会不由自主的猜想,关于浮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为将来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在学习《摩擦力》的这节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圆柱形外表光滑的玻璃杯以及水和肥皂,在玻璃杯中装满水,学生用手将玻璃杯拿起,感受其中用力的大小.还可以将水杯装满肥皂水,再次拿起水杯时感受用力大小.学生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将水杯拿起,这便解释为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具有直接的关系,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有关系,在这个实验之后学生对于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验有了进一步的设想.
综上可以得知,教师若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需要将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小实验中获得成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与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将实验渗透至家庭生活中
在进行演示实验中主要是在教师的操作和展示下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物理现象,掌握更多物理知识.诸多教师在演示期间,会借助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例如乒乓球或者是矿泉水瓶等.在创新课堂设计时可以将这部分实验放置在学生课前完成,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独立完成,以此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物理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动手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为此在演示实验时可以课前作业的形式下发给学生,接下来以力学部分——感受摩擦力为例.
实验方案:筷子提大米如图
所需器材:筷子、大米、杯子
实验过程:把大米装进杯子中,用力将其压实,将筷子插进,随后,抓住筷子把这杯大米提起.
实验现象:装满大米的杯子被筷子提起
解释:筷子与大米、大米与大米、大米与杯子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让学生阐述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让学生思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在这个实验中教师若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为这个实验相对简单,但是学生在通过亲身尝试的方式去进行,很难做到一次成功,因此会在多次反复的调整下完成实验,特别是学生,在压大米时需要借助很大的力气,加上筷子的表面如果很光滑也很难完成,学生在经历若干次的失败后,会找到其中的原因,并不断反思与改进.通过亲身实验学生可以得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即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这种实验的辅助下,学生们会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并亲自动手完成,通过此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前经验,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非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实现,为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不断的进行自我优化,为学生提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实验方案,做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