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例子,跟着作者学写作

2021-07-27 10:31谭春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习作教学技巧

谭春艳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习作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因素,吸取其精华,跟着作者学习如何观察,跟着作者学习谋篇布局,跟着作者学习遣词造句,跟着作者学习写作的技巧,学以致用,落实到训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技巧;课文;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77-0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无论是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教学还是语文课堂的重头戏习作教学,“授之以鱼”都远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要 “少教多学”。所谓的“少教多学”,无非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训练为中心,让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在不断地应用之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跟着课本学习作,跟着作者学习作。在习作教学中要少一些“闭门造车”,多一些活动体验;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突破创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创新,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习作训练发生在学生身上,融入学生的课文学习与随堂训练之中。

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上乘之作,都是我们进行习作方法指导的绝佳的例子。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一些习作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一、跟着作者学习观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素养

观察是认识事物、反映事物的必要途径。如果没有细致入微地全面观察,就不会有准确生动的描写。即使勉强写出来的句子,也会干干巴巴,读起来索然无味。

经典课文《火烧云》是学习观察的极好范文。在教学中,应着力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从作者的角度,去观察“火烧云”映照下的景物的变化。先通过配乐闭目听读,想象“火烧云”映照下的小孩儿红彤彤的脸、老头儿的胡子变化等画面;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想象的画面;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何写得这样生动形象。通过讨论,让学生们明确: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有如此生动的描写。

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

(一)在观察中关注细节

细致入微地观察,能够让我们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在《火烧云》一文中,作者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描写墙根靠着的老头儿时,关注到了他的“胡子”的变化;在描写火烧云像“马”时,关注到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形态——“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有了这样仔细地观察,才有了这样准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形象地感受到火烧云的样子。

(二)在观察中关注变化

在《火烧云》一文中,作者的观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他就是用“变化的眼光”来观察火烧云的。在火烧云的颜色描写上,作者仔细观察了颜色的变化,文章一开头就写了小孩子的脸、大白狗、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等事物在霞光映照下的颜色变化。接着又写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在火烧云的形状描写上,作者在观察时也关注了“变化”,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大狗,一会儿像大狮子......通过用“变化的眼光”来观察,真正把火烧云写活了。由此,引导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有“变化”的意识,关注所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并把它写清楚。

(三)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观察,不仅要“观”,更要“察”,真正的观察不仅仅是眼睛的事儿,需要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全面的“察”。《火烧云》一文中,作者就很好地体现了多感官共同“观察”的做法。在写到火烧云的形状像一匹马时,作者没有继续写“马”的样子,而是联想到它“跪在那里,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在写到火烧云的形状像一头“大狮子”时,作者也没有进一步描写“狮子”的样子,而是联想到“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通过这样的联想(想象),能够使事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把观察对象写“活”。

鲁迅先生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要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再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最平凡的事情,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反复仔细地观察并展开想象,对每一个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文教学中,带着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跟着作者学习遣词造句,在实践中练习应用

编者精心编选的课文,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品味这些优美的语句,并进行仿写句子的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提高习作的水平。

巴金的《繁星》一课写道:“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写得好极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海上之夜给人的感受,使人如临其境。学习完课文之后,我安排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其他事物,并把学生的描写进行分享交流。于是,我也就欣赏到了这样的句子——

“春天的风是柔软的,是温暖的,是含情脉脉的。”

“秋天的雨是冰冷的,是凄凉的,是忧愁满腹的。”

“家乡的公园是美丽的,是迷人的,是充满欢乐的。”

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动作描写,细致入微

許多课文中,对于动作的描写非常到位,有的是认真观察所得,有的是展开想象而成。比如,《琥珀》一文中,有一段对小苍蝇的描写,作者抓住了“展开”“飞舞”“穿过”“飞进”“停”“伸”“掸掸”“拂拭”……这一系列连续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虽然这只是作者推测想象的,但却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如闻“蝇”声,如见“蝇”形。学完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想象来描写一个人或者动物的动作,模仿作者,把这个连续的动作写清楚,写生动。

(二)修辞方法,运用恰当

一篇好的文章,肯定离不开修辞方法的应用。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习作更生动,更准确,更形象。许多课文都是修辞方法应用的典范之作,挖掘并学习其中的修辞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习作水平。

《绿》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诗歌,虽然不长,却写得有声有色,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学习完这首诗歌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了片段仿写。于是,我得到了学生这样优美的诗句——

“天空是绿的/大地是绿的/歌声是绿的……”

“山坡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村庄是绿的……”

三、跟着作者学习谋篇布局,在模仿中学会构思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于优美的词句,如何谋篇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上的许多课文,结构严整,条理清晰,是帮助学生训练构思习作的最好例子。有的是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构思,有的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有的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无论怎样的形式,都值得学生仔细研读学习。

《观潮》一课,作者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来对钱塘江大潮进行了描写,又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带着学生在操场举行了一次有趣的“二人三足跑”活动。活动之后,我引导学生模仿《观潮》一课的构思,按照“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思路来描写这一次游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按照总分的结构从“鹅的叫声”“鹅的步态”和“鹅的吃相”三个方面来表现鹅的“高傲”这一个特点。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描写动物。

首先,要确定写哪个动物,然后再想想这个动物的哪个特点有可写之处,最后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表现这个特点。这样,一篇很有条理的动物习作就构思完成,学生再写起来,就能有的放矢,有话可说了。

学完每一篇文章,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然后模仿这种结构形式构思一篇习作。如果把这种构思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学生能养成动笔之前先构思、列提纲的好习惯,对于提高习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四、跟着作者学习描写技巧,在学习中学会方法

《春》中写“春花”的语段是这篇经典作品的亮点之一。作者在写景时抓住春花“多、艳、甜”的特点,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描写。从写作顺序上来说,是按照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进行了描写。从描写角度上来看,调动了各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互相配合,全方位地描写了“春花”之美。从修辞手法上来看,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也是一大亮点,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组合应用,句句经典,字字珠玑。作者还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由實到虚,从眼前的“花”联想到了以后的“果”。可谓是学习描写技巧的典范之作。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仿写“秋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角度对“秋叶”进行描写,巩固课文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把语文课堂中的习作教学和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教材这个“例题”学好用好。教师要加强修炼,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挖掘课文本身的训练因素,让学生跟着课文学习作,跟着作者学习作,找准着力点,强化训练点,少讲多练,让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吕文瑞.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J]. 学周刊,2020(3).

[2] 赵春兰.小学习作教学有效评价探究[J].江西教育,2020(6).

[3] 陈惠珊.核心素养下的儿童习作教学[J].黑河教育,2020(1).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习作教学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