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问巧引 教好数学

2021-07-09 13:10朱淑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6期
关键词:提问引导小学数学

朱淑云

[摘 要]课堂上如何有效提问是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每一课时、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典型的、针对性强的问题,然后给予学生及时的、适合的引导,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探究,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引导;混合运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8-0024-02

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了解学情后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认知水平。同时,通过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下面,以《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结合学生生活的提问,感受知识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如果要让学生学好知识,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如课始,教师提出问题:“小胖妈妈今天出门买菜,她要买3斤萝卜和一条鱼。萝卜3元一斤,鱼8元一条,小胖妈妈今天买菜要花多少钱?”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需要解决花钱买东西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有学生表示:“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教师说道:“用计算器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二、结合学生层次的提问,给予适合的引导

学生之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点不同,思维水平也不同。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不仅学生不知如何思考、探究,而且引导也不到位,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教学前要先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根据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将学生分层,再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引导,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小胖妈妈买菜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较为简单,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买3斤萝卜,每斤3元‘一条鱼8元,要求的问题是‘小胖妈妈今天买菜要花多少钱。”教师继续提问:“我们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回答:“列式为3×3+8。”这样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如何进行混合运算。于是,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算式的结果?”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这一数学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积累过类似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即遇到这一问题时懂得分两步来思考与解决:先计算买3斤萝卜的钱,再加上买鱼的钱;或者先算买鱼的钱,再算买3斤萝卜的钱。这时有学生提出:“列式为3×3+8或8+3×3。”教师追问:“混合运算中先算加法,还是先算乘法?”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乘法算式轉换成加法算式。通过转换,学生发现3×3+8可变换成3+3+3+8、8+3×3可变换成8+3+3+3。这样教学,学生自然觉得应当先算乘法比较合理,否则计算过程会变得复杂。

三、结合知识形成的提问,点拨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并不是指把知识复制到学生的脑海中,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只会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涵,就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探究新知,提炼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概念学习中提问

数学学习需要先学习概念,这是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以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课尾,教师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解决的问题与过去解决的问题相比,有什么区别?”这样提问,可以让学生应用比较的思维来分析问题。通过比较与分析,学生发现问题的不同之处:解决今天这道题有两种列式方法。于是,教师顺势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混合运算……”

2.在探索学习中提问

数学课堂中,对于复杂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目的进行提问,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懂得如何解决。如在引出混合运算后,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刚开始,学生找不到探究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列举出各种不同的混合运算的例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列举出“3+2-3=?”等算式。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合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思考的不足。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高效地解决问题?”于是,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出规律。

3.在发现规律中提问

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需要总结反思,升华内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如课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归纳自己发现的规律,从理解的角度抽象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教学混合运算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刚开始学生不能完整回答,只能大概地说出混合运算的顺序。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来归纳总结,即应用“如果条件1,那么……如果条件2,那么……”的句式来回答。这时学生发现混合运算有多种类型,可以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来分析与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如果混合运算中只有加法或减法,先做加法或先做减法,运算结果不变;同理,如果混合运算中只有乘法或除法,先做乘法或先做除法,运算结果不变。如果混合运算中有一级运算,也有二级运算,要先完成二级运算,再完成一级运算。”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发现总结数学规律时,不仅要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如用数学概念来概括具象化的数学对象等,还要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来归纳。这样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结合知识拓展的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课堂中,在学生理解新知后,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基于教学目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里,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基于教学目标拓展延伸,旨在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去探究新的问题。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深刻性。

如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5×5-15=?”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学生可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算理来分析和简化计算,使学生发现“15×5-15=15×4=60”,从而明白进行混合运算时可结合算理来简化計算。教师继续提问:“小华在计算‘6+?×4时,弄错了计算顺序,算出结果为36。请帮他看看,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这一题包含两个数学问题,即“算式中的‘?是个什么数字”“正确的答案是多少”,故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求较高,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一问题主要面向学中生和学优生,意在看他们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对于学中生,教师可以给予启发,即先让他们意识到这一题包含两个问题,再根据这两个问题去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答案;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结果来倒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优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找到已知条件和未知答案。

总之,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问,而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提问。因此,在开展教学以前,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找到适合引导学生探究的提问切入点、提问方法、引导方法。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层次、思维能力、拓展延伸等方面设计提问,让每个提问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林素娟.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03).

[2] 马健.对话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提问行为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07).

[3] 包月昌.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0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提问引导小学数学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