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中的模型建立与方法指导

2021-06-28 12:46冯行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植树问题方法指导

冯行顺

[摘 要]“植树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归纳法(即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的合情推理)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如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封闭路线),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方阵队列问题等。其传达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一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建模带来的便捷。

[关键词]植树问题;模型建立;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62-02

“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植树时分隔的段数与植树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将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抽象成一个模型去解决类似问题。教学中,解题不是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并感知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归纳出数学公式和定理,将数形结合、对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囊括其中,经历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和概括形成数学理论的过程,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出示例题:市政局绿化队在全长100 米的柏油马路的一边栽行道树,一共需要多少株树苗?

1.补充信息

师:如果请你来当规划师,还需要路政部门提供什么数据?(株距5米)

2.理解信息

师:株距5米,是什么意思?

3.提出研究策略

师:你准备采取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指点学生遇到较复杂问题时,先进行简化处理,如将柏油马路的长改为“20米”去研究)

4.自主探究

给学生提供学具“一段20厘米长的黑胶带(模拟柏油马路),一段长5厘米的木方(当作间隔)”,让学生边分段边将小树画在黑胶带上。

学生自主探究:(1)用摆放、图示的方法去研究,并完成表格。

[柏油马路长20米(总长) 每隔5米栽一棵(间隔) 有几个间隔(分隔的段数) 栽了几株树(株数) ]

(2)组内分享展示。

5.小组汇报

方法一:用学具演示并辅助说明。

方法二:图示法演示。

6.比较发现:不论何种方法,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20米被等分成4小段,种下5株树。

师:你对分隔的段数和株数有什么发现?

动画演示:在20米长的柏油马路上种行道树,一株树紧随一段间隔(一株树和一段间隔黏在一起),轮到第五株树时,后面没有续接间隔,直观演示株数比分隔的段数多1。

师:根据刚才画的线段图和多媒体演示,列出算式。

板书:20÷5=4(段) 4+1=5(株)

【设计意图:如此教学浅显易懂,通过商讨栽行道树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间隔的段数,同时缩减间距,化繁为简,将学习难度降级,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情境中回归初始状态,用木方度量间隔段数的方法推算出株数和分隔的段数。在学生汇报时,由学生操作转入教师绘图,同时配合动画模拟演示植树情境,巧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揭示“多1”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從而帮助学生建立全面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模型。】

二、合作研究,验证模型

1.小组学习指导

(1)每人随机挑选一组数据,自选方法验证栽行道树问题的数学运算规律。

(2)组内交流栽行道树问题的数学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探究

分别分析10米、15米、25米、30米柏油马路上种行道树的情况。

3.汇报交流,发现并检验规律的真实性

板书:全程÷每段间距=分隔的段数;分隔的段数+1=株数。

4.数形结合,解释模型

师:综合分析多组数据总结出“株数=分隔的段数+1”。为什么“两端都栽”的情形下,株数是“分隔的段数+1”呢?多的1株树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设计意图:有了夯实的基础,教师放权让学生自由研究后合作交流,再给不同数组配图,帮助学生证实之前的推断,发现两端都栽的数学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有了深切体会,并通过反复证明,最终确信:分隔段数+1=株数。学生依仗线段图,利用数形结合、图文配合,让思维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并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模型的建立不能完全由教师牵着学生进行,而应该由学生合力创建,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落实合作研究、交流展示等学习方法。教师要做的只是提供技术指导,做出战略部署,而一砖一瓦都要由学生拼搭。如教师只是提供几组数据作为素材,由学生自由选择一组数据作为“全程”和“间距”来构建模型,进行栽树操作。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学生拿着选好的数据进行小组合作,自创模型:可以是在公路上栽树,可以是在围墙上插红旗,可以是汽车长途行驶的途中每隔一段距离加油一次,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最后发现,无论是在哪种情境下建立的模型,最后两端都栽树(起止两处端点都各进行一次独立试验),那么试验次数就比间隔段数多1,这个试验可以是栽树间隔也可以是锯木头,甚至是敲钟,间隔数可以是距离间隔,也可以是时间间隔。所有模型都指向一个规律(也是模型的主要性质和课程重点),那就是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栽树株数=间隔数+1”。

三、教学反思

1.线索流畅、简明易懂,归功于不断改进

新课伊始,引出例题,迅速确立课程内容,紧接着将植树问题中的数据改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指导有方,点到为止,让学生利用学具摆放或者自主画出线段图,解析问题后列式。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初步建立了植树问题的模型。一开始,让学生自主探索20米柏油马路上种行道树的规律时,学生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感到阻碍重重,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用黑胶带代替柏油马路,用木方代替5米的间隔,边度量边标记行道树,最终推算出行道树株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在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后,教师指示学生绘制线段图,其用意在于给学生搭建研究方法的台阶,由粗笨的黑胶带操作升级到灵巧的画线段图、列算式,从而厘清间距、分隔的段数、株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一举攻克重点和难点。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对栽行道树问题中间距、分隔的段数、株数的数量关系已初步建立了模型,为后续的检验埋下伏笔。这也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严谨有序,循序渐进。

2.注重实践、体验,探究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的指导给学生创造了更多体验的机会,借助图示和动画揭示问题本质,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株数并不是简单等于分隔的段数。学生在首次探究后,教师趁机追问“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这样将解决问题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可让学生纵观全局,形成谋略。在探究栽行道树问题的数学运算规律的本质时,教师动画演示“20米的柏油马路上一株树紧随一段间隔,第五株树身后没有跟随一段间隔”,有助于学生直观发现株数比分隔的段数多1。这里,动画演示巧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揭示多1的真相,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稳定的表象,进而建立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一端栽树和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植树问题方法指导
巧用“植树问题”
论学校工作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