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21-06-21 09:21李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应用实践小学数学

李星

[摘  要] 前置性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探究,找出学习的难点,在数学课上进行针对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文中提出了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以“年、月、日”部分教學为例,详细说明了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 前置性作业;小学数学;应用实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前置性作业的出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到了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了解自身对所学知识存在的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去讨论和听讲,提高课堂数学学习的目的性。通过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前置性作业概述

前置性作业是一种前置性的小研究,是将作业放到了课堂教学之前,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形成的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前置性作业不同以往的“作业”,它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主要是用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学习的难点,而不是去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

二、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 指导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学生认识教学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听讲。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能够指导学生的预习活动,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例如,在“圆的周长”部分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直径的测量和圆周长公式的推理,因此,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来记录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进行比较,并试图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规律。学生通过这样前置性作业的学习,能够认识到该部分知识教学的重点,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开放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上,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不能够局限在常规的问题设计上。第一,前置性作业题型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不要局限在填空题、选择题等常规题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题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二,前置性作业不要局限在书本教材上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拓展问题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因数和倍数”部分教学的前置性作业设置:

(1)36的因数有哪些?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找到的?

(2)随意写出几个数字,并找出它们的所有因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 趣味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是前置性作业的又一重要任务,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乏味,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围绕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采用手抄报、表演节目、实地调查等形式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例如,在“图形的对称”部分的前置作业可以这样设置:

(1)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我们是如何来判定它们的?

(2)将大家在生活实践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形,采用画一画、拍一拍、剪一剪等任一种形式将它带入课堂中来。

4. 适度性原则

第一,前置性作业的问题量设置要具有适度性,前置性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有作业负担,这样不但不能够体现出前置作业的重要性,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二,前置性作业难度设计要适度,如果题目设计得太简单,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题目设置太难,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情绪,自主探究活动就难以顺利开展,不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设置问题。例如,在“10的认识”部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置前置性作业:

(1)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

(2)将手中的10根小棒,摆一摆、数一数。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让学生通过多个感官去感知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课例

下面以“年、月、日”部分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学习目标、作业设计、课堂衔接等方面,就前置性作业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1. 学习目标

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能够了解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和闰年。通过对多个年月的观察和整理,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尝试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推理和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时间观念。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年、月、日”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等知识,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头脑中具有零散的时间单位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填表、整理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规律。

3. 作业设计

第一, 知识回顾:

1时=(   )分,1分=(   )秒,1时=(   )秒,360分=(   )时。

第二,小探究:

(1)历史上的一些特殊日子,你知道具体的时间吗?尝试填一填。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     年

月   日,五四运动的时间是    年

月    日,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年    月    日,还有哪些特殊的日子?            。

(2)搜集相关的资料,填写下列表格(见表1):

认真观察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4. 设计意图

该部分前置作业的设计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置知识回顾环节,从旧知识的回顾开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时间的相关知识。

在小探究环节中,第一题引入了特殊纪念日,向学生渗透了相关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同时了解相应的历史。学生在查阅相应时间的过程中,去感知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在第二题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对相应年月日历的归纳和整理中探究规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图表的后面,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整个前置性作业题量设计合理,学生不会感觉有作业负担。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建立了时间理念,为接下来学习“年、月、日”部分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知识构建,对年、月、日有初步的认识,为课上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5. 课堂衔接

学生在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复习了旧知识,探究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获得了零散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对于填表和总结规律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汇报和学生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成果。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今天是2020年1月23日8时32分56秒,这里面包含了哪些时间单位呢?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时、分、秒,还有年、月、日。

教师:时、分、秒的相关知识我们学过了,都是表示短时间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年、月、日,时表示长时间的时间单位。

教师:历史上的一些特殊日子都有哪些?具体的日期是多少?

学生根据前置作业中自己填写的特殊日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通过这些特殊日子我们会发现,这些日子都是用年、月、日来记录的。通过对前置性作业中2013年——2016年每月天数的填写,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并交流自己总结的规律,一会分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学生: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学生2:2月的天数不固定,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

学生3:2月有28天的年有365天,2月有29天的年有366天。每年天数的多少受2月份天数的影响。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置性作业,了解了这么多知识。我们将有31天的月份称之为“大月”,我们将有30天的月份称之为“小月”。2月份为28天的那一年,称之为“平年”,2月份为29天的那一年,称之为“闰年”。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我们如何知道哪一年的2月份有28天,哪一年的2月份有29天呢?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一问题,学习一下如何来判断平年还是闰年,同时,教给大家巧妙记忆每月天数的秘诀。

猜你喜欢
前置性作业应用实践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浅析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化学实验课前置性作业”的编制与举例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