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龙
【摘 要】发散思维教学方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发散思维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本文将对发散思维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以及运用时的注意策略。
【关键词】发散思维;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5-0047-02
Skillfully Use Divergent Thinking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Youth Out-of-School Activity Center of Sun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Zhilong
【Abstract】The divergent thinking teaching method is an open teaching mode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divergent thinking teaching model conforms to the laws of students'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an highlight the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reate an equal and harmonious classroom atmosphe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divergent think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further elaborate its advantages in teaching and the attention strategies when using it.
【Keywords】Divergent thinking; Teaching mod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efficiency
一、發散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调动课堂积极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灌输式教学生,难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需要具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可使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发散思维模式教学,在问答互动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创造活跃、丰富的高效课堂。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能够使静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发散学生思维时充分调动学生大脑,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思维灵活度。教师可通过大量的活动游戏来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提升。
(二)培养逻辑思维
初中生正处在思维逻辑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外界的求知欲较强,发散思维教学,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创造思维。运用发散思维的模式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思维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找到中心发散点进行指导,从而拓展课文学习内容,抓住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要支持学生大胆地去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思维训练中来,进而对同一问题产生出不同的看法,在对比差异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进而形成不同于大众的新看法、新思维。
(三)提升自身优良素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无不以“修身”为先,学习的过程也是发掘自身优良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而发散式的思维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和谐地互动,才能充分展现思考过程,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发散思维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教师在应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时,切忌盲目应用,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是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内容运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首先要采用发散式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进而获取知识。其次则是教师对于发散点的选择的设计,对于阅读、作文、古诗词等多个语文学习模块,甚至每一课的发散点都各不相同。再次,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发挥教学机智,适时地进行积极引导,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最后,要立足于课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其内涵,拓展和延伸学生的认知视野,发散其想象力,进而提升其综合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认知、思维逻辑水平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及时对其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传统语文课,多以讲授形式进行,语文内容也较为枯燥,学生表达的发言机会又较少,所以有效地将生活融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对其进行思维的发散,进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进一步构建知识,体会到语文的趣味。当课堂内容触及学生的已有认知时,学生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还可将零散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联系来,以促进知识的活化,激发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认知出发,充分利用教具,创设课程相关的具有发散性的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进行导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对自己想象中的春天进行描述。在学生想象和思考交流后,教师再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多媒体教学,应用图片或视频把学生的描述展示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二)发散点精选和设计
一堂好课不仅需要生动新奇的导入、活跃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该节课程中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因此,在发散思维教学中发散点问题的精选和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思维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排序和出现次数,由于问题的难度以及关联度不同,所以在课堂中出现的顺序和频次是不同的。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各不相同的,问题的设置切忌死板僵化,教师需针对不同回答灵活地提出下一个问题,在以发散点为媒介的过程中推动课程的进行,创设生活场景,以语文为骨架进行支撑,在核心素养下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三)加强发散思维引导
语文学科中知识点较为复杂且繁多,学生更容易将其混淆记忆。教师将其以发散思维的形式表达,可在建立联系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一个发散点建立起来的联系去联想记忆,可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有利于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四)延伸课本深化内容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进行引导时其结果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课后的总结和归纳,通过进一步整理上课的思路,实现思维的强化发展,从而起到个性化的思维训练效果,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延伸。在进行语文作文写作时,教师可给予学生一个中心词,让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去想与他相关的一些词汇,进而整理出具有一定逻辑顺序的文章。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火花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思考、分析、总结以及整理等一系列过程建立发散的思维体系。此外,也可以举办一些学生活动,通过学生提出的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讨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选择资料以及运用资料,从而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将发散式思维的教学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发散思维的各项优势,刻苦钻研,精心设计,将其引入课堂,促进学生成长和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庆蓉.知识引领,强化发散思维训练——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设计[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03).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