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斌
摘要: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境创设是关键。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情境创设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所谓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情境创设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创设;有效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的必要性在于:(1)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一个教材、教师、学生、环境互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即教学不再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直线性的过程,而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多向性、非线性的过程。(2)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经历,不能“重演”,除了少数历史遗物、历史遗迹可直接接触外(事实上也只有极少数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绝大多数的历史事物需要依靠间接手段,才能在人们的脑海中再现其形象。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它更强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过去的历史场景进行模拟还原和形象再现。
教师在创设历史情景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因地制宜地使用媒体再现情景
实现专题史教学中的“情境复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物质载体)。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自然会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具备上述条件的课改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硬件”进行情境创设。但是,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校,教师不能借口“硬件”不够而无所作为,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发资源。例如,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同样可以创设出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二、选择短小精悍的史料
要上好一节专题历史课,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节点:第一,引入新课;第二,转承过渡(知识与知识的关联性);第三,主干知识体系中重、难点问题(核心知识)的有效突破;第四,新课结语。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主要是在这四个节点引人史料、创设情境。但不是说,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创设情境,课堂教学中不宜引入过多过长的史料。目前一些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公开课和历史期刊登载的个别“示范课”充斥着大段大段的材料、冗长过多的视频,实在难以苟同(大型的探究课除外)。这是因为,第一,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阅读完那么多的材料、观看完那么长的视频,还要完成对其历史信息的解读并回答相关问题,真的能够做到吗?第二,情境创设的本来目的是克服“教师硬性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病,让师生在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中去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新课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说,如果在情境的解读环节用时过多,不仅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兴趣的转移,而且造成教师几乎没有时间来对真正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精评。因此,这类课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三、尽量运用教材中的史料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大小,一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二是取决于教师的历史观念意識;三是取决于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历史专著、历史专业论文,学会搜索网络资源,掌握大量生活中的史料(如历史周刊、电影电视、民俗传说、地方古迹名胜等),在教学情境创设中才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但是,并不是说情境素材都要来自教材之外。其实,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引文、历史地图、人物插图、文物图片等,鉴于教科书的重要地位,这些史料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往往密切相关,教学中完全可以穿插运用。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I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中有关“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是通过《学思之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师完全就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设问探究。
四、情境创设要围绕目标精心设计
专题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兴之所至,随心所欲,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情境引入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必须“心有所属”,围绕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疑点有目的地设计,切不可为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更不能故弄玄虚、乱扯一通。
五、适度拓展教材内容
课标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如果单纯地“教教材”,没有对教材的适度拓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的课程目标将难以实现。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Ⅱ第7课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教材主要从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关系的逆转等角度,但是没有从社会生活、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分析。所以,引入社会生活、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史料,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基于情景创设的教学实施应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再现特定时空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使学生“触景生情”、充分体验、感受历史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鹏杰,赵克礼主编.教育研究论文选题与写作·历史分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2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朱汉国、陈辉主编).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齐键主编.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甘肃 永靖7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