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遗传算法在预应力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27 07:16邹国庆虢曙安刘国坤
公路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拐点钢绞线适应度

邹国庆,虢曙安,谭 鹏,刘国坤

(1.湖南省平益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岳阳 414000;2.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5)

0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我国一种常规的桥梁结构形式。相比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有着更好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预应力结构体系中的有效预应力一直是业内重点关注对象,张拉质量是桥梁结构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当结构预应力张拉不足或预应力损失过大时,对结构的预压力将无法达到预期,不能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和抗裂性能。因此,对于有效预应力的度量一直是实际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蒋庆[1]等人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想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后张法预应力梁张拉后48h预应力损失呈对数函数形式增长;沈伟[2]等人基于拉脱法对锚下有效预应力进行了检测,从锚外拉脱曲线获取了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姚志安[3]等人以深中通道预应力小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反拉法试验检测结果,探究了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张拉质量进行了评估,并基于摩阻试验对张拉参数进行了优化;张峰[4]等人通过拉脱法试验,对不同截面形式、不同跨径下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及温度实施动态监测,获取了不同时间下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呈现类似正弦波的衰减规律,并在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中计入了温度效应的影响。

在锚下预应力试验检测中,反向张拉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微损检测的手段。对于有粘结的预应力结构,采用反拉法检测一般窗口期为张拉后-灌浆前,通过测试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特征来判断锚下预应力的具体状态[5]。在反拉法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对曲线拐点的识别,通过拐点可迅速得出锚下预应力。对于曲线观点的识别,目前主流做法是对比测量过程中每一点与相邻点的斜率差,当相邻两点斜率差最大时该点即为拐点。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工作量即为庞大,同时在实际张拉过程中,曲线并不严格遵循线性变化规律,随着测量曲线非线性坡度的增大,将给拐点识别带来困难,使用该法将带来较大误差。本文以平益高速预制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拉法的锚下预应力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对预应力二次张拉拐点进行识别,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该法预应力拐点定位及识别提供借鉴。

1 反拉法基本原理

目前工程中一般使用低松弛钢绞线,可将其视为一弹性体,对钢绞线进行单根张拉,并对张拉力和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进行实时监测,当张拉力小于有效预应力时,锚具夹片对预应力钢绞线有紧固作用,外露的自由长度即为钢绞线的自由伸长量;当张拉力超过有效预应力时,锚具夹片与锚头脱开,外露的预应力筋长度除自由伸长部分外,还有部分锚下预应力也参与了张拉过程,其钢绞线伸长长度会有明显增加且出现拐点,因此通过反复量测张拉力-预应力筋变形曲线(F-S曲线),即可得到锚下有效预应力值。

图1 反拉法基本工作原理

对钢绞线进行二次张拉时,其理想状态下张拉力和预应力变形延伸量的关系曲线(F-S曲线)见图2。OA段为张拉外露钢绞线时钢绞线变形阶段,当张拉力达到有效预应力时,锚下预应力参与工作,对应曲线段为AB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锚具之间的夹缝、张拉力控制精度、预应力张拉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获得理想状态下的F-S曲线,给位移拐点的求解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对曲线拐点进行识别。

图2 理想状态下钢绞线F-S曲线

由上述内容可知,对预应力钢绞线F-S曲线的定义可概述为:预应力体系结构在张拉力施加过程中,两段不同斜率(刚度系数)的曲线的交点。其本质上是指找到两个直线方程,使得两方程的轨迹在精度误差范围内与实测值差值尽可能地小,根据定义将拐点识别转化为对极小值的优化求解问题。

2 基于遗传算法的反拉法预应力曲线拐点寻优模型

2.1 数学模型建立

假定两直线方程分别为OA段:y1=k1x+b1;OB段:y2=k2x+b2,实测数据点集合为N={F,S}={[f1,s1],[f2,s2]……[fn,sn]},其中f1,f2,…,fn为张拉力数据样本;s1,s2,…,sn为位移量数据样本[6-7]。与两直线方程之间的数据离散性函数可表述为:

(1)

式中:xG表示最优拐点的横坐标。

构造以下函数,使得数值拟合的离散性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最小,见式(1)。则该状态下的点p(xi,yi)即为最优解。

(2)

对如式(2)的复合函数进行极值寻优,首先应明确变量参数的大致取值范围。具体参数包括:k1、k2、b1、b2以及理想最优点p(xG,yG)。在平益高速现场开展了模型梁反拉法试验,共计对80束、共500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测试,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形成实测数据初始样本N。

b.令实测样本数据中初始点数据为n1(f1,s1),从n1点开始对数据进行遍历式搜寻,将搜寻至当前的数据点记为nn(fi,si)。

c.计算参数中心点,k1=(fi-f1)/(si-s1);k2=(fn-fi)/(sn-si);b1=f1-k1s1;b2=fn-k2sn;Δkn=|k1-k2|。

e.若已经对样本N中所有数据进行遍历搜索,则输出结果,若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f.计算得到参数中心点结果。

2.2 改进遗传算法寻优过程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远离的寻优方法,对于大样本、多变量的数据样本,采用遗传算法可极大提高其寻优速度。但是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从而导致搜索能力不足,为使得样本数据得到充分利用,获取全局最优解结果,本文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其基本参数选取如下:

(3)

b.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在个体优劣评价中有重要作用,因此适应度函数的选取尤为重要,它决定了算法的收敛速度。适应度应具有连续、非负且概念清晰、计算量小等特点[9]。目前主要的适应度函数构建方法有直接构造法和界限构造法,相比于直接构造法,界限构造法可预先设置上下限,避免个体差异过大的缺陷。本文采用界限构造法构建适应度函数,其表达式为:

(4)

式中:c目标函数估计值,可取一较大值,f(x)为目标函数,本文中取式(2)。

c.遗传算法操作参数选取。

① 初始化种群:根据正交试验均匀设计方法,对种群N进行初始化操作,使得种群中所有个体均落在式(3)的区域空间内。在本文中水平数取10,基因个数(即参数个数)为5,则初始化种群的计算公式如下。

gij=inf(gi)+L100[j][i]×

(5)

式中:gij表示第j号染色体上第i个基因值;sup(gi)、inf(gi)分别为i号基因取值的上下限;L100[j][i]为正交表第j行第i列个元素。

② 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操作后,调用适应度函数对样本个体进行适应度计算,适应度函数见式(4)。本文选用轮盘赌的方式选择算子,其主要方法为:计算种群样本中个体的适应度值并求解个体被选中的概率,再通过二进制编码将个体转化至(0,1)区间内,并与个体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进行匹配[10]。

③ 采用四点交叉的方式对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区别于优化算法,该步骤可通过基因交叉形成新的个体,大幅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

图3 交叉操作示意图

由图4可知,采用四点交叉法后,交叉率和变异率可根据可根据适应度进行调整,个体适应度越小,被交叉和变异的概率越大,对于适应度高的个体则保持了较低的交叉和变异率,起到了保护最优个体的作用。该方法不仅能增强种群的多样性,还能提高基因的优秀率,增强其寻优能力[11-12]。

(a)交叉率

④ 迭代终止。种群经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逐代进化,与实测数据逼近达到要求或迭代数达到预先设置的代数后,算法终止,输出计算结果。

3 改进遗传算法寻优结果

根据上述理论及方法,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确定参数的变化范围,使用二进制编码将其转换至[0,1]上随机分布,采用四点交叉对种群进行交叉及变异操作,调用Matlab中遗传算法模块,输入改进后的操作参数,借助神经网络对种群样本进行训练,训练结果使用适应度函数进行检验。执行上述算法步骤,迭代至100代时推出算法程序。各参数取值见表1。

表1 改进遗传算法参数取值表Table1 Improvedgeneticalgorithmparametervaluetable项目参数取值说明编码方式二进制初始种群N选择方式轮盘赌交叉方式四点交叉交叉概率0.95/0.6/0.25变异概率0.05/0.01/0.05迭代数100

图5给出了进化代数与适应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种群进化到30代左右时已经收敛,前30代时算法能够快速收敛,30代以后围绕最佳适应度呈波动状态。说明该算法不仅能快速寻优收敛,同时改进后的参数设计能保证种群的多样性。

图5 进化代数与适应度关系曲线图

图6给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传统算法对于拐点求解和实测曲线的对比结果。忽略位移量为1的模拟失真点,在OA直线段,传统算法与实际样本数据的误差更小,拟合结果更为精确,但进入AB段后,改进的遗传算法与实测曲线有更高的吻合度,无论是拐点数据还是拟合曲线明显与实测更为接近,传统算法求解的拐点数据与实测有较大误差,且AB段曲线拟合方程存在明显偏离。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考虑了全局最优性,计算结果并未收敛于OA段曲线局部最优解,该法可快速、精准识别预应力曲线拐点,从而求得锚下有效预应力。

图6 拐点寻优结果对比

4 结论

基于反拉法基本原理,建立了预制梁预应力曲线拐点数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对拐点进行求解,可得到以下结论:

a.通过建立不同斜率的直线方程,以数值拟合与实测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使用中心点发求解直线方程参数,引入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拐点进行识别。该法可解决实测预应力曲线拐点识别困难的问题。

b.改进遗传算法在保证种群多样性的同时,仍能快速收敛。同时,对比传统算法,改进遗传算法在拐点识别和后期曲线拟合节段具有明显优势,拐点识别精度更高,与实测曲线更为逼近。

猜你喜欢
拐点钢绞线适应度
改进的自适应复制、交叉和突变遗传算法
基于ADAMS的钢绞线收卷动力学仿真分析*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一种基于改进适应度的多机器人协作策略
《廉洁拐点》
基于LC振荡的钢绞线应力测量研究
钢绞线锚入式预制砼框架节点构造及试验
基于空调导风板成型工艺的Kriging模型适应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