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萍
统编教材着力凸显“读书意识”,旗帜鲜明地将“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新板块编入其中,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旨在建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化。然而,由于广大一线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精心研读,在教学“快乐读书吧”的过程中课程意识不强,重书目推荐,轻过程指导,学生难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实现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广大教师要进一步研读教材,深化对栏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让“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添砖加瓦。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进,教师对“快乐读书吧”栏目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深。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栏目的设置高度认可,但是对栏目的价值认识不全面,欠深入。不少教师片面地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作为该栏目教学的终极追求。其实,仔细研究“快乐读书吧”,能挖掘到更丰富的编者意图。
教材在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首次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读书真快乐”。这一主题直接传递了栏目理念:引导学生快乐地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这是教材对各册“快乐读书吧”的价值引领,是一种召唤和导向。
以此推测,教材编写“快乐读书吧”,其目的是将此栏目作为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阵地,让学生在阅读主题的指引下,以多种形式愉快阅读,分享阅读收获,栏目名称就凸显了“快乐读书”的理念。“快乐”是一种主动阅读的心态、意愿乃至能力,是读者在阅读时的积极状态。教师在推进“快乐读书吧”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质与量,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使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实现持续的快乐阅读,从而让阅读力在愉悦的阅读实践中得到培养与提升。
从栏目板块设置看,“快乐读书吧”基本由“导语”“你读过吗”“阅读小贴士”“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个部分构成。笔者发现,编者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特点等,鼓励学生用口头、书面等方式结合阅读进行表达,有时还将阅读主题与单元习作、口语交际等表达训练内容建立起联系(如表1)。
表1
可以看出,编者希望通过“快乐读书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希望通过有效阅读促进表达。在开展“快乐读书吧”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善于依托文本阅读,对阅读活动进行适度的“表达”开发,带领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密,感受文本表达的特点,适当开展相关的表达训练,实现“快乐读书吧”由阅读走向表达的自然转化。
教材编写者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独立阅读的发展性与阶段性。根据年段特点及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对应的阅读主题,文体阅读序列清晰,渗透了分级阅读的理念。每册阅读的内容又与该单元的人文主题相呼应,从中看到一条从单元课文阅读到“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再到同类书籍阅读的阅读链。学生通过这条阅读链,逐渐习得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向一个成熟而独立的阅读者迈进。这样的编排,传递出“快乐读书吧”在教材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它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阅读到写作的延伸,也是知识技能到实践运用的延伸。
在实现“延伸”的过程中,“快乐读书吧”还要成为一种“链接”。它是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走向自主独立阅读的链接,也是学生自读与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的链接,甚至还要努力以此推动全民阅读。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建立“链接”的意识,既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通过学生阅读带动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综观目前一线教师对“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现象:放任自流——教师只布置没指导,更没跟踪和评价;有头无尾——教师安排一课时开展导读,激发兴趣提要求,但后续没有跟进,缺乏交流;步步为营——教师全程控制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呈现,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性。
以上三种实施方式均与栏目的价值定位及编者的编写意图有所偏离。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心理、认知特点及栏目的课程化理念,实现“快乐读书吧”的有效推进。
“快乐读书吧”栏目的教学视野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教学目标不可能在一课时内完成。因此,阅读计划的制订尤为重要,教师需根据本学期“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求,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商议书籍阅读的顺序、时间、活动等(如表2)。
表2
如果把班级阅读计划看成是每学期“快乐读书吧”的“指导纲领”,那学生个人为每本书制订的“读书计划”则是实施细则。教师要引领学生思考整本书阅读所需要的时间,设计好阅读记录表,日日记录,实时督促。根据阅读书目的不同,阅读计划表的种类也可多样,但一般主体部分都有阅读时间、数量、地点等要素,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写简单的阅读随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统筹规划的班级、个人阅读计划,师生均明确了时间安排、活动方案、具体要求等内容,阅读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阅读的数量、质量均得以保障。
随着教学研讨的深入,部分教师对“快乐读书吧”阅读指导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往往容易将其固化成三个课时来完成。这样的组织安排并不契合栏目所体现的“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意图。
笔者认为,在“课程化”的前提下,“快乐读书吧”的实施不只是由三节导读课构成,还应包含教学指导、活动组织、评估反馈等多个维度、多重途径,让学生在明确预期目标的前提下了解对阅读活动的策划及安排。
如,图1是某教师设计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课程框架。
图1
以上课程安排大致分成三个阶段:读前,师生制订计划,明确任务;读中,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参与各项活动,完成全书阅读;读后,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呈现阅读成果……整个组织安排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有课堂参与和对话,也有课外的自主思考。教师既重视学生阅读发展的需求,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交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阅读。
教师在开展“快乐读书吧”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及所阅读文本的特点,设计有效的促进思考及合作的阅读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多维度交互性阅读,避免学生“一读带过,一眼便知”的浅表性阅读。交互性阅读的活动形式多样,如表3。
表3
这些阅读活动找准了阅读内容与学生思维的联结点,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阅读打通,为学生搭建了合作与交流、思考与表达的平台,衍生出更多富有个性、开放多元的阅读思想。这样的阅读是有深度和广度的阅读。
“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是为了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目的。对于“快乐读书吧”所要求的阅读量,有的学生有负担感。有些高年级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往往浅尝辄止,难以将一本书读完整。如何才能让“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活动有计划地实施,课程化地推进,真正实现交互性阅读呢?
阅读意愿,是指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阅读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阅读意愿,阅读活动就容易“翻车”。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阅读意愿,在教学“快乐读书吧”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一名“设计师”,精心设计阅读课程及各类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热情持续保持并不断增长。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画一画“荒岛求生”的思维导图;阅读《西游记》时,绘制“取经路线图”;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神话的“神奇”……学生在写写画画中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保障阅读持续进行。
又如上文图1所展示的《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课程中,教师通过导读引导、日常监督、常态化交流、创新性活动设计以及实施激励性评价等举措,有效激活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只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做到全程关注指导,保障阅读时间,把握好阅读节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的阅读从容不迫、张弛有度地推进,学生的阅读意愿就一定会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增长。
“阅读工具”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所开发的,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训练阅读技能、养成阅读习惯的媒介。根据阅读活动的目标、要求,阅读的文本特点等要素,教师可以开发设计多种类型的阅读工具,如导读卡、阅读单、海报等(如图2、图3、图4)。
图2
图3
图4
阅读工具将阅读的技能方法、任务要求通过图片、视频、表格、文字等要素予以直观呈现,使用过程带有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所依托,受到指引。其使用时机要根据所承载的阅读任务、设计的阅读活动而定,有的用在阅读前,有的用在阅读后,但大多数工具的使用都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阅读工具以导读支架的方式,给予他们启发和引导,尤其在阅读策略、思维方法上进行指点。学生的阅读思维被打开,自主意识渗透于阅读的全过程,阅读思考逐渐走向深入,从而促使思维能力进阶。
阅读是培养学生专注力和持久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力和持久力也是阅读品质的重要体现。阅读品质的培养,只能通过学生读完一本再读一本这样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实现。因此,基于锻塑阅读品质的目的,笔者倡导开展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读了没有”“读到什么程度”“有没有问题”“可以怎么改”,并有针对性地跟进指导,实现“越读越好”的目标。
如,有的教师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耐心细致地为学生做阅读记录和成长记录,用“阅读打卡”“阅读银行”等方式激励学生,用定期的“班级读书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经验分享等。这些形式都体现了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坚持有效阅读。
分享展示阅读成果则是一种表现性评价。教师要多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从中收获成长和快乐,如情景剧表演、举办辩论赛、小报制作等,通过有“声”有“色”的展示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热情得以持续,并努力保证阅读质量。
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形式还有很多,但不管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可以多主体参与。教师参与重在指导,家长参与重在监督;自我评价重在总结,同伴评价重在分享。要通过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把对学生的短期阅读要求和终身阅读的关键能力统一起来,促进学生阅读品质的塑造。
读好书,是我们宝贵的生命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读书吧”是为生命奠基、为民族铸魂的大工程。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实践中,全体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革新思路,创新方法,依据教材的定位,基于学生的发展,推进阅读指导,让阅读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