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枝 叶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劳树德”的实施策略就显得极为重要。劳动教育的目标决定其蕴含德育价值,其内容和实施途径丰富了其德育价值。教师可借助劳动实践活动,因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彰显德育主题的动态化、德育资源的特色化、德育目标的个性化,有效引领、组织、督导,增强劳动教育的德育实效。
关键词:以劳树德;德育价值;实施策略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此背景下,重视劳动教育,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显得刻不容缓。中小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教师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正确实施以劳树德的策略,充分发掘和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对完善基于立德树人的劳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挖掘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
(一)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现了德育价值
《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首重德育,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是德育价值。
《意见》还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明确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中“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这一目标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对中小学生而言,通过参与家务、校园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等劳动实践活动,可在苦与乐的体验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优良的劳动精神、品质、习惯,发展德行,健全人格。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丰富了德育价值
劳动教育内容广泛,实施途径多样。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实施途径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
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三类:一是日常生活劳动,如做家务等;二是生产劳动,如到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劳动等;三是服务性劳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服务等。这些不同地点开展的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活动都可以转化为德育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
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在劳动教育德育工作上的侧重点不同,这为劳动教育德育工作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从而丰富了其德育价值。家庭侧重于基础作用,通过适当提供家务劳动机会,促使孩子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侧重于主导作用,通过开发并实施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的观念,提高劳动技能;社会侧重于保障作用,通过提供适当的场所和资源,促使学生在参与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作用,可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差异化的德育平台和侧重点。
二、延伸劳动教育的德育时空
劳动教育是以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师需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合适的活动,并将德育渗透其中。
(一)因时制宜,彰显劳动教育德育主题动态化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一是利用志愿日、纪念日等节日开展相应活动。如充分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父亲节、母亲节、世界环保日等,有侧重点地开展专门的劳动实践,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号召,树立服务社会的朴素劳动观。二是利用特殊时期开展相应活动。如疫情期间,组织学生进行“最美白衣天使”的剪纸比赛,在一刀一剪中,传递着学生对医务工作者的敬爱之情,培植学生齐心协力对抗疫情的家国情怀。三是利用假期开展相应活动。借助寒暑假的契机,开展每日家务劳动打卡,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态度,实现劳动行为常态化。
(二)因地制宜,彰显劳动教育德育资源特色化
教育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各地各校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本地、本校的自然、人文资源,并转化为德育资源,体现地域或学校特色。我校本着锻炼学生、美化校园的目的,组织各班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墙绘和井盖涂鸦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构思草图、动手绘图的过程中,既体验了劳动的不易,利于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又可从亲手绘制的充满正能量的美图中陶冶情操,培养爱校园、爱环境、爱劳动的情感。
(三)因材施教,彰显劳动教育德育目标个性化
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在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能、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学生个体特点的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教育集团建有农业实践基地,学校教育集团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劳动素养的差异,确定了有梯度、切合学生实际的劳动内容和目标。
小学生负责菜园。其中,低年级实地了解蔬菜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营养价值等,并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浇水,初步认识蔬菜并体验一两项简单农事活动;高年级进行播种、除草、补苗、采摘等多个内容的简单农事活动。通过在菜园中的识农、学农活动,使小学生开拓视野,感知生产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合作,体会劳动之美。
初中生负责果园。学生在园艺专家的指导下,对果树进行嫁接、掐尖等有技术要求的农事活动。通过在果园中的学农、用农活动,使初中生养成吃苦耐劳、知行合一的劳动品质。
高中生负责现场实验。在农场获取不同条件下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对比数据,在教师或专家指导下,通过观察、记录、实践、合作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并为农作物增产提质提供科学数据和建议。通过研农活动,使高中生能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題,培养其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劳动情怀。
三、增强劳动教育的德育实效
(一)善于引领,升华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思想引导,启发学生重视劳动
一是结合社会热点,利用班会课专门讲解。如疫情期间,可以利用网络班会,讲述医务工作者、外卖小哥、社区志愿者等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人和事,直观地感受普通劳动者的坚韧品质和正能量,进而对广大劳动者产生敬畏之情。二是借助生活化案例,在日常中穿插讲解。如借助身边故事、学生崇拜的偶像故事、其他传播媒介事例等,将劳动教育内容穿插进与学生的闲聊中。三是渗透于学科教学,在课堂上潜移默化讲。如课堂导入时,适时播放赞美劳动的歌曲,让学生从旋律和歌词中增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2.兴趣引导,诱发学生乐于劳动
当劳动带给儿童乐趣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工作的动力。借助花样劳动,迎合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劳动充满趣味性,促使学生愉悦地参与其中。一是注意形式的新颖性,借用特别的实施方式、环节等,使学生乐于接受。二是注重内容的多样化,选择丰富的劳动内容,使学生既可以在多样的劳动中拓宽劳动视野,拓展劳动技能,又能在辛苦的劳动中引发珍惜劳动果实的共情,继而达到逐步提高劳动素养的目的。
3榜样示范,激发学生用心劳动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既要积极打头阵,展示身为人师的高超的劳动技能,给学生以示范;也要在细节、言行举止中体现教师的教育魅力,做到以认真的劳动态度感染学生,以友善关爱的劳动情怀温暖学生。
(二)精于组织,设计完整的一体化课程
1.劳动教育目标要全面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传统劳动教育不同,除了需传授劳动相关知识技能外,还需关注劳动价值观、劳动品质、劳动习惯、劳动思维等深层次劳动素养的培育。基于此,劳动教育目标既要有知识技能目标,更要有育人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
2.具体实施方案要周详
实施方案需包括劳动时间、场所、准备工具、内容选择、实施步骤、纪律要求、注意事项、应急处理等。教师的预案要科学详尽。同时在教法上需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能满足全员参与、安全有保障等要求。
3.学生成果展示要到位
教师可采取适当形式及时展现学生的劳动成果。如利用网络分享学生的劳动实践作品,由学生跟帖评价,同伴相互点赞,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做成宣传栏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严于督导,落实有效的保障性机制
1.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通过生生监督和教师督促,使学生既有灵活的劳动选择权,也有需承担的劳动义务,强化了坚持不懈的劳动责任感。通过家校协同合作,督促学生长期坚持劳动。学校通过家长课堂、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孩子劳动实践的协助、监督中,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劳动机会,尊重孩子劳动权。教师和家长通过以身作则、正面激励、跟进指导、及时提醒等,促进学生增强劳动自律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完善指导交流机制
加强劳动过程中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机制。借助教师或家长示范、优秀学生分享交流、小组交流等方式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师长的经验优势、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学生集体智慧优势。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鼓励的话语、轻快的语调、暖心的动作、赞赏的表情等提升学生自信心,呵护他们的积极性。
3.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劳动素养评价可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劳动素养考核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不必过分追求量化;但需要有考核结果反馈。通过及时、科学的评价考核,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以利于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柳夕浪.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J].人民教育,2020(7).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責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