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14 08:20郑宜武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策略

郑宜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转变了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传统局面,全国各地可以使用多样化教材,教师不用再以教材作为唯一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模式均需得到全面革新。但从我国政治教学现状不难看出,部分教师还未完全适应新课改要求,实际教学与新课改缺乏紧密关联,导致教學课程依然充满传统应试教育气息。本文便以此展开研究,探讨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学现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054-02

高中生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但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偏离正确轨道,政治教学不只是向学生讲解哲学、经济、文化内容,更承担着道德教育职责。可以纠正高中生错误认知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运用科学客观思想对待一切事物。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全新要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均需得到相应创新。然而,就以现状来看,由于受教师教学认知、方法等因素影响,导致教学过程迟迟不能落实新课改要求,基于此,需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改善。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

1.1教学模式应朝多元化转变

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方向。传统高中政治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普遍,所有教师均采用类似教学模式施教,无法体现教学创新性与针对性,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和新课改要求存在巨大差异。当处于新课改背景下时,这种教学模式应得到有效革新,需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政治教学成效[1]。高中政治课堂时间本就有限,且政治课程大多为理论内容,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传达知识难度较大,如果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当前,新课改已在我国深入较长时间,高中政治教学传统模式得到一定转变,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已得广泛应用。这给学生提供有机学习平台,教学过程不再受时间、空间、地点限制,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动传递形式成功转变为学生主动接受,师生教学地位发生明显转变,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各种学习能力。

1.2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表示应转变传统教学内容难、旧、偏等现状,教师不能只关注书本知识,而是应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加强知识与社会发展关联。这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应重新考虑内容适合性,增添更多与社会实际对应的内容才能提高教学实用。且政治教学中涉及的哲学、经济、政治及文化内容本就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从中挖掘大量生活化题材,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1.3教学过程需凸显学生主体

虽说教学离不开教与学,但教师必须准确看待自身与学生地位,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这才与新课改教学要求相符。“教”应服务于“学”,教师需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习需求展开教学设计、运用适宜教学方法,所有教学活动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并且在新课改背景下还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掌握学习技能[2]。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使学生既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又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连,在处理外部关系时发挥政治知识作用。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2.1教师未全面理解新课改要求

我国之所以进行新课程改革主要原因源自传统教育政策与当代人才需求不符。教育是培养储备人才必要途径,教学政策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开展,考虑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需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该背景下虽然对教学模式、内容等提出全新要求,但却没有削弱教师引导性作用,教师仍然是课堂主导,学生需在教师引导、组织下才能顺利获取知识。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未完全理解新课改要求,有的教师认为师生课堂地位发生转变,教师应尽量少讲,将课堂大部分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但如若得不到教师指引,学生便失去学习方向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面对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政治理论学生无法有效思考、讨论,该过程必须得到教师引导才能达到教学目标[3]。

2.2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方法不适用导致教学流于形式,这在当前我国高中政治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已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应得到转变,引入一些全新方法施教,但教学质量依然与预期不符,究其原因,与教学方法不适用密切相关。比如,有的政治课堂氛围看似十分活跃,教师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又向学生提问或自主学习,但深入观察便会发现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中真正掌握知识。新课改要求并不是指教学活动越多越好,而是应有机引入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政治理论,如果活动内容过于繁多反而容易混淆学习思路,导致教学过程事倍功半。

2.3教学内容未与时俱进

政治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社会发展有直接关系,通过传授政治知识可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使其具备综合素质能力。教学质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当教学内容与当代社会不协调时便无法发挥政治教学价值。部分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与实时性,比如,有时会引入一些过时案例,使学生无法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4]。在此情况下,不仅会降低当下内容传授质量,还会削弱政治学习兴趣,使学生认为政治是枯燥的。实际上,政治课程中有许多趣味性内容,如果教师无法加以挖掘便会制约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策略

3.1科学展开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课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后续环节顺利开展,因此,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在正式教学前科学展开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例如在讲解与“商品”有关内容时,可以引入生活实际向学生提问,如“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商品?用什么东西才能合法获得商品?”随后引出商品价值等相关内容。并且,整个教学过程应具备过渡设计,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知识消化过程。可以多引入一些形象化内容点拨学生思路,如果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走出困境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内容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与学生当下学习相联系,将努力学习看作量的累积,是实现质变的基本前提[5]。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积累大量知识的过程视为量变,当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后便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与直接讲解政治理论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将抽象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可在课堂中快速理解掌握,且还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有效发挥教师课堂引导作用,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3.2合理设置课堂活动

高中生认知能力已经比较完善,如果课堂活动过于繁杂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设置课堂活动时数量不宜过多,最好可以通过一个针对性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组时应将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合理配置,一些教师没有加强分组关注。有时根据学生自主意愿进行分组,有时则直接按座位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无法确保小组成员间能形成互补状态,往往会将优等生分到同个小组,剩余的小组成员则全是后进生,无法体现小组活动根本意义。因此,一个小组内应同时拥有三个层次学生才能取長补短,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与中等生进步。并且,应给予每个小组成员表现机会,使其发现自身闪光点,例如,可以让小组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使其积极性能有所提高。

3.3加强教学资源挖掘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在新课改背景下施教不应只注重课本知识传授,既要关注课内知识渗透,也要重视课外知识延伸。教师需在课本知识讲解基础上适当拓宽教学资源挖掘深度,构建社会课堂,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政治、文化等内容核心思想,这比单纯进行课内知识讲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内容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展开管理活动,从体验中感受我国民主选举、监督决策等意义[6]。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公共社会参与感,拉近政治知识与社会生活关联,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活动中传播正能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转变了我国各阶段、各学科传统教育布局,高中政治教学也在改革范围内,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来看,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应朝多元化方向转变,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学生及社会生活现实,教学过程则需凸显学生主体。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还没有全面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不适用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且教学内容未与时俱进。为解决当下教学问题,教师需结合时代要求与学生发展所需科学展开教学设计,合理设置课堂活动,同时亦要加强教学资源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1]祁大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探索[J].新课程,2020(42).

[2]刘春静.关于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的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20.

[3]黄艳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与改进[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33):30-31.

[4]成红艳.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8):9-10.

[5]雍清青.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20(2):277.

[6]彭菲.探究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外交流,2019,26(37):151.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Passage Four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