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育人效果提升的策略分析

2021-04-14 08:20韩斐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高校进行学生安全教育最基本、最普及的形式和载体,是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核心环节。安全教育课程育人效果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关键词】安全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山西工程职业学院2020年教科研课题,课题类别:思政教育,课题编号:JY2020-0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005-02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高校进行学生安全教育最基本、最普及的形式和载体,是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高校借助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是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模式老旧、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问题,以致安全教育课往往流于形式,育人效果不佳。本文以多维视角梳理高校安全课程创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和原因导向,提出改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策略。

一、现阶段高校安全教育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一)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被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各级人民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社会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关注程度也不断提升。可以说,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更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基因,“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沃土,学识、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安全素养无疑是教育进行的前提和开启条件。”[2]推进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兼具的育人工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國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科学性不够、系统性不足、重视程度不到位、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高校安全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锻炼、重课堂轻互动、重组织教育轻日常渗透的现象比比皆是;第二,在日常安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教学器具采买随意,安全教育警示语等相关衍生品与附属品的设置更是捉襟见肘,进而导致高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安全校园文化建设徒有其表,缺乏实效性;最后,在教学管理和成果评价方面,缺乏明确的教学监督、激励机制以及评估制度体系,导致安全教育课程最终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二)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与工具的有机结合是提升生产力的有效手段,而在社会领域,科学专业的岗位人事设置更是各项事业可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和内源动力。而在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与课程的专业匹配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师生互动程度,更最终影响着课程评价的成功与否。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普遍没有设置专职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由分团委书记、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兼任安全教师的情况比比皆是。正因为授课人员的复杂性和非专业性,导致安全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教师主体也难以真正融入安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之中,从而导致安全教育课程育人效果不佳。

(三)高校安全教育课堂形式单一,“灌输式”讲授现象普遍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性以及能动性,成为了许多教育学家关注的重点,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的高低,也直接关乎教育的成败。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中,课堂教学长期以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满堂灌”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可以说,教师在课堂的“独唱”喧宾夺主,师生间本应频繁互动的思想“交响”难得一见。此外,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枯燥单一,关注点仅仅局限于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板块,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反应迟缓,缺乏课堂本应有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内在共鸣,学生在课堂中的孤立性倾向明显,容易对课程产生懈怠和烦躁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另一种教学模式则是只“偏重于教学方式改革而淡化教学内容研究的状况,有些课堂虽然教学方式新颖别致,但教学内容却缺少针对性、疏于设计,甚至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缺乏理论的前沿性。”[3]以上两种教学形式的本质都是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从而弱化了教学质量,甚至直接导致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失败。因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新时代,做好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系统科学建设,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协同问题上花力气,下功夫,用猛药,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实实在在,教学形式与众不同,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学评价系统科学。

二、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的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经历深刻变化,这也给高校平安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毫无疑问,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是在全社会普及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和“桥头堡”,安全教育教师更是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排头兵”和“领头羊”,而如何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如何将安全教育课讲活、讲透、讲精彩,就成为安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必须及时面对和精心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转化教学主体,发挥学生智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针对高校普遍缺乏安全教育课程专职授课教师的情况,在今后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中可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和培养一批知识过硬、素质过硬、品格过硬的学生“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亲身参与教学工作,更能增加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参与主讲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为“主动教”,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安全教育课程这一主讲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可以充分挖掘自我潜力,激发内在智慧,调动学习热情,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个人综合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改变课程教授思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一堂精彩的安全教育课,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从课堂导入到内容阐释,从讨论学习到联系实践,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才能有吸引力,才具有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除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分析,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体验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过以及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学生就事件发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教师对问题解答及总结,达到训练学生实际技能的目的。在教学模式上,要从传统的课堂型安全教育向体验型课堂的转变,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调研访谈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还原教学内容,通过亲身沉浸式体验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在“起作用”中受教育,在“做贡献”中长才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的力量,在实践中体会安全的重要性。

(三)创新教学形式,借助新媒體传播平台,拓展育人空间

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热衷于通过便捷的新媒体平台来接触未知,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更应紧跟时代潮流,使新媒体平台所承载的安全意识深深印在学生心中,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将网络平台打造成安全教育的新阵地和主战场,通过建立专题学习交流QQ群、建立微信学习公众号、定期推送专题学习微信等形式,让安全教育走进同学们的“朋友圈”,切实拓展安全教育育人空间。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高校安全教育,就是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就是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可以说,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大学必修课,更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作为平安校园的重点推进项目,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坚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探索契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心理、行为的安全课程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拓宽教学渠道,借助多维平台扎实推进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科学化、理论化、专业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真正达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雷声.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协同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

[2]王晋江、吴靖龙.大学生安全教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8).

[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编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韩斐(1992年-),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