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课程设置的规范与创新

2021-04-07 11:04周新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摘 要】规范与創新课程设置在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现代学徒制应该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本标准,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从校企合作实际和需求出发,优化现代学徒制课程科目设立和课程安排,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

【关键词】课程设置;规范;创新;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4-0055-05

【作者简介】周新源,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江苏太仓,215400)院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学徒制、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2014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至今已呈全面推进态势。综观各地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设置规范性不足、创新性缺失,导致适用性低下,严重影响了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全面推进、有效实施。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成为提高现代学徒制工作成效、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关键之举。

一、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工作起点

职业教育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办学模式,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难点与痛点,需要相应的课程支撑。课程设置是学校和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对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深化现代学徒制并赋予其生命力的起点。

(一)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实现保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内容上,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基础知识掌握、专业能力培养特别是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三个方面。规格上,包括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个要素。在素质要素方面,首先要求: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在知识要素方面,首先要求: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在能力要素方面,首先要求: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1]人才培养目标既要贯彻国家的要求,又要落实学校、企业的希望,更要体现学生的追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只有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职业教育才能全面体现国家、集体、个人的意志,保证实现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

(二)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的方向指南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永恒命题和不竭动力,也是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建设,关键是涵盖学生未来生活、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建设,适应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工作团队建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工厂建设。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任务,也是企业参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专业建设是课程设置落地的保障,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方向指南。建成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条件等,都和课程设置密切相关。只有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校企才能有效地建设好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建成现代学徒制的品牌专业(群)。

(三)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的实施保障

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学校通过教育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现代学徒制教学包括职业院校、企业以及校企共同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涉及的主体多元、环境复杂、课程多样,操作难度相对较高。教育教学工作是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同样也是深化现代学徒制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是课程设置的具体呈现,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蓝图。课程设置基本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施状况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合的、一流的课程设置不一定带来好的教育教学,而好的教育教学一定有适合的、一流的课程设置支撑。只有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校企才能重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构建有利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与比例、产学合作方式等,保障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深化现代学徒制的根本需要

深化现代学徒制的根本目的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课程设置关系到“培养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国家、企业所需人才的根本需要。

(一)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校企协同教育的根本同样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堂(包括企业现场)教学是主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才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落实教学标准基本遵循的需要

国家相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及其培养规格都有明确要求,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蓝本和基本遵循。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才能做到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科学设立专业(技能)课程,准确确定必修课程,合理开设选修课程;才能做到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才能做到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才能做到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三)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满足企业人才根本需求的需要

智能制造时代,企业需要掌握综合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在执行和完成职业活动的过程中胜任多种角色并承担多重任务,应对新的工作情境。这是企业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才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处理好校本课程与企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凸显企业主体地位,确保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才能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举措

校企联合开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现代学徒制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设置课程时要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基本标准,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挖掘社会资源,规范与创新课程设置,实现“框架下的浪漫”。

(一)抓住学生、学校、企业要素,规范与创新结合,优化课程科目设立

现代学徒制课程不同于学校本位的课程,课程设置时既要关注学校要素,又要关注企业要素,更要关注学生要素。

1.规范设置教学计划内课程,创新设置教学计划外课程。

一是规范设置教学计划内课程。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第二,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范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第三,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紧密联系合作企业工作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规范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包括顶岗实习课程。第四,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时分配。

二是创新设置教学计划外课程。第一,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特点开辟第二课堂,设置学科与技能竞赛、专业社团与志愿者服务课程。第二,结合合作企业文化拓展第二课堂,从企业技术、方法、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选择项目或任务,设置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工作建议与团队活动选修课程。第三,利用网络和信息化资源开辟第三课堂,选择专题或案例,设置网上选修课程。第四,围绕专业群和合作企业工作,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拓展第三课堂,筛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认证证书,设置认证等转换学分的选修课程。

2.规范设置必修课程,创新设置选修课程。

一是规范设置必修课程。首先,按《指导意见》开齐必修课程门类。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根据专业需要,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部分列为必修课。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根据专业需要将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另外,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结合企业需求,确定若干门专业(技能)课程为必修课。其次,按《指导意见》开足必修课程课时。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工作本位学习以每天6学时计。三年制中职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

二是創新设置选修课程。第一,从学生发展出发进行设置。设置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文化艺术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设置必修课程的拓展模块方面的选修课程,与外企合作的项目,特别要把英语纳入选修课程。第二,从学校专业出发进行设置。设置专业的相关内容为选修课程,比如,在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中,可设置一定的机械类和电子类专业课程。第三,从企业需求出发进行设置,设置企业新业态、新标准、新技术、新管理模式、新服务形式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3.规范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创新设置工作本位课程。

一是规范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干”,是在具体某一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具有生成力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一,从专业(技能)课程对职业能力的牵引力度出发,综合考虑专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企业的标准、技术、工艺等,特别要关注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等因素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第二,通常一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6~8门,属于必修课程,学时占专业(技能)课程的70%以上。第三,课程类型以模块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为主,多是实践性课程。

二是创新设置工作本位课程。工作本位学习把教学与工作结合起来,是一种最有效的技术技能学习方式。工作本位课程是指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服务等相关,在企业的培训中心或学习岛、工作现场学习的课程。学校和企业要充分挖掘资源,最大限度创新设置工作本位课程。第一,依据合作企业的具体设备、标准、技术、工艺、管理等某一要素设置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学习层次,培养学生设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第二,依据合作企业典型产品、服务项目、工作任务等设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除设置6个月的顶岗实习课程外,还可设置认知实习、跟岗实习课程。

(二)围绕时间、空间、设备要素,在规范中创新,优化课程安排

1.遵循规律,优化课程安排。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顺序。二是遵循人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工作知识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与顶岗实习课程的教学顺序,先通过体验学习隐性的工作经验知识和策略知识形成研发的认知基础与初步的技能,后进行显性的技术理论知识学习以形成技术概念,再运用技术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实现顿悟内化,让学生自我建构适应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素养结构。[2]三是遵循技术技能形成和人才成长规律,逐步深入开展“做中学、学中做”,合理安排专业技能课顺序。

2.突出主线,优化课程安排。

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课程安排的主线。通常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由学校实施,专业技能课程由企业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根据校企教学设施实际情况安排实施。一般以期释或日释方式(校企之间以周或月为单位轮换的称“期释”,以天为单位轮换的称“日释”)安排工学交替,具体由校企综合多种因素决定。通常学校和企业距离较远的、工科类专业的以期释为多,时间长短由课程容量决定,一般3~4周为宜。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课程通常不在总学时内安排,可在课余、非教学周或假期内安排。

3.注重效率,优化课程安排。

现代学徒制课程安排不仅仅受时间、空间因素的制约,还要受设备、企业师傅等资源因素的影响。课程安排时,要综合考虑,提升效率,优化课程安排。一是在学校学习的時间段,公共基础课程尽可能均衡安排,选修课程可相对集中安排。二是一门专业课程也不一定要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可在2~3个时间段内完成,在整个学习年限内灵活安排。三是6个月的顶岗实习课程可集中设置,也可根据专业实际和合作企业情况分阶段设置。四是在企业学习时,可根据企业设备、师傅等因素,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教学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不同的课程,一个时间段后进行轮换,可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达到学习进程一致。

【参考文献】

[1]江小明,李志宏,王国川.对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5-9.

[2]汪治.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订的理念与策略——基于对《指导意见》的研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15-19.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