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2021-03-29 00:05廖哲欧阳美玉唐新梅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渗透体育教学

廖哲 欧阳美玉 唐新梅

【摘 要】本文基于体育与德育的关联和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意义,论述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方式渗透德育思想,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精神、崇高的职业素养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036-04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强调: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意见》明确要求学校体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要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体育与德育关系密切,彼此渗透关联,通过科学设计,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发挥中职体育课堂的德育功效,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德的教育目标。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涵养学生思想品德

中职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德育涵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能在活动中提升运动竞技能力,从而内化为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努力行动的精神,这种内化于心的追求本质上是思想层面的升华,是做“更好的自己”的直接表达。二是受校园体育文化的间接影响。比如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报道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引发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学校等集体荣誉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中職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岁至18岁间,正是血气方刚的青春期时期,他们内心充满激情,体育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协作与对抗性等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体育文化对德育的熏陶和浸润也较易起到良好效果。

(二)德育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除了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规则约束意识。学生在赛场上顽强拼搏、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依靠并配合队友发挥积极作用,争取胜利,这是体育竞技项目的基本素养。如果没有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等,体育竞技比赛将难以开展。由此可见,要想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离不开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因此,中职学校应推进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发挥德育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意义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要深入挖掘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其实质也就是落实课程思政,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竞技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具备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精神的天然基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这些竞技项目时,要适当讲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历史,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我国是怎样从体育弱国变成世界体育强国的。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女排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女排队员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感人肺腑的场面,感受中国女排夺冠登上领奖台唱国歌时的激动场景。可见,教师要善于通过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情怀,鼓励学生树立强化技能学习、增强身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并自觉做“少年强则中国强吾辈少年当自强”的践行者。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是企业选人、用人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各个专业应把团队协作精神、创先争优意识、工匠精神等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上突出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体育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公共课程,且每个学期均足时开设,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对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校运会的集体项目,二十人迎面接力赛、跳长绳比赛、三人板鞋和五人背篓抛绣球等都需要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全力拼搏方能赢得胜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良性竞争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耐挫折心理素质

当前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大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导致其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行动力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通过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校运会举办的篮球联赛能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身体素质,以及遇到失败不气馁、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带来了国与国之间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密切交流。伴随着这种广泛的交流,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文化等逐渐侵入,使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盲目崇拜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把德育适当地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十分有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中职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提升身体运动技能和素质,要结合品德教育下的综合素质培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惜身体、强健体魄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又如在判断取舍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日常锻炼项目。

三、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零散的、隐性的,缺乏显性的具体路径,但体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较其他课程而言可操作性更强。将德育与体育融合,就要将体育课程中的德育理论化和系统化、具体化。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课时量相对饱和,早间锻炼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基本固定,因此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落实、可操作,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时代德育的困难,就中职学校而言,还能有效弥补学校德育师资队伍相对匮乏的困境以及德育工作碎片化的不足。具体来说,可以从早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课外活动、各类竞赛等方面入手,体育融合德育主要通过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过程以及渗透式的手法进行,渗透途径如图1所示:

(一)利用早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惜时守时的观念

我校开展早上晨会集队和广播操、跑步等项目。早操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有利于学生养成惜时守时的习惯,更有利于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操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个性,推进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建设;适量的晨跑运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早操中尽情享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美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启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学生整齐划一的队列和矫健的步伐是育人活动的体现,还能提醒学生勤奋上进,每一天都坚持做到守时守纪,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天的新事物。

(二)利用體育课堂对学生进行责任观、安全观、科学观的渗透

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坚持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待课堂。因为运动项目直接与学生的身体、学生的安全密切相关,不当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方式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项目教学对学生渗透责任观、安全观和科学观。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规教学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常规的严格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根据教学安排,学校每年新生开学初期就要进行新生军训——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的习惯,集体做到“快、静、齐”。要让学生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令行禁止,才能逐渐养成纪律观念和自律性。由于体育项目有一定的风险,倘若态度不端正或者方法不正确,学生有可能在跳跃、奔跑、对抗等体育活动中受伤。为了避免这些损伤,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训练、每一项体育活动,尤其是在小组活动或是两两配合的活动中,如背摔、跳马等,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告诉学生,健康的身体源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不要迷信邪教活动能让人“长命百岁”的说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通过体育规则教学渗透公平意识、安全意识、协作意识、大局意识等

体育能促进学生身心和智力的发展。学校可通过组织年级篮球比赛、班级比赛、校运会各种竞赛和课堂体测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水平。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专业的裁判员、完善的竞赛规则及规范的活动流程。因此,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规范的流程和竞赛规则,还要选拔培养部分学生裁判员,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要培养学生裁判的公平意识,帮助他们明确责任与任务,做到公平公正,遵守规则,团结协作。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这些既定规则,从大局出发,各尽其职。这些体育规则和流程的教学及裁判员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公平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通过教授民族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

体育涉及的范围很广。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有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等12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各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这些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广西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为传承民族体育,在各个年级中均开设民族体育项目课程,比如竹竿舞、蚂拐舞等。体育教师要传承民族体育项目,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特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德培养。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积极开展三人板鞋、踩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对力量、速度和耐力的追求以及对团结协作精神的高度重视。此外,我校还开展了背篓抛绣球、跳长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蕴含着浓郁的民族色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情。

(五)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心肺功能和加快新陈代谢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传染病;其次,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有效调节情绪,使学生走出宿舍、远离手机,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二课堂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话题和共同兴趣的体育活动团体,是中职生互相学习和感情交流的平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功能多元性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素养差异、学校场地条件等,科学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良好的运动习惯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表现。体育教师除了上好体育课,还要科学设计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球类运动属于集体项目,由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等组成,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不断变化、坚持努力才能顺利进行,于中职学生而言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有足球、气排球、篮球等。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将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系统化、常规化,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不断,这些比赛和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营造积极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将周三下午和周五下午列为学生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时间,以社团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轮滑社、舞狮社等,还结合班级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展道德风尚奖和精神文明奖评比,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推动学校德育建设。

四、体育渗透德育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石,而未来新世界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全面发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其中德育为首,这就要求新时代体育要与德育相融合,要教会学生运动专项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导中职生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国的参与者、建设者,要自觉强健体魄,坚定理想信念。

(一)植入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情怀

结合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教学,能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新的要求,而中职生是国家未来劳动的主力军,体育和劳动都需要体力去完成,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比如针对汽车专业学生,体育课堂设计设计手提轮胎、地滚轮胎的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

(三)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认识

体育教学也要紧紧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宏伟目标展开教学,不能脱离职业性。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要融入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等课程,强调学生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他们将来教育的对象为3~6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形象及内在品质,对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内容教学,优化学生的职业素质。

总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健全其人格,锤炼其坚强的意志,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等。要进一步发挥体育课堂德育功能,使體育教师深入理解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和优势,推进学校德育改革。新时代中职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和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质培养,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团队在德体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为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实践的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捷.浅谈初中体育课堂和德育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2021(29).

[2]杨伦荣.论体育教学中“育体”与“育心”的有效融合[J].新教师,2021(5).

[3]薛浩,郑国华.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价值意涵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4).

[4]尹清龙,秦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程·成就·启示: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视角[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3).

[5]张卫东.对中职学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认识和思考[J].经济师,2020(5).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8B086);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构建与实践”(编号:2016MSZ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 哲(1978— ),男,壮族,广西凤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体育;欧阳美玉(1982—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唐新梅(通信作者)(1982— ),女,汉族,广西资源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渗透体育教学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