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首因效应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021-03-25 17:41杜林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消极影响受教育者

杜林姗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做人的工作,作为引导人、关心人、塑造人的重要工作,必须做到深刻全面的了解人和关心人。首因效应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人们往往忽略掉了它所带来的影响,对它的不够重视,也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产生不良影响。积极的了解首因效应,充分认识它的消极影响,并在首因效应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首因效应的基本概念

(一)何为首因效应

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会给彼此留下“第一印象”,彼此会根据这个第一印象来判断对方,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因又称初始效应(primary effect),属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是指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机能效果。[1]简而言之,人们在初次交往的过程中,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刻且持久的。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并非都是正确可靠的,却是人脑中最牢固的印象存在。

首因效应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之一,对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并未发现首因效应在潜移默化的对我们产生影响。人们初次见面时,通过对方的仪态、穿着、谈吐、举止、表情等等,来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在与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相对应,来判定对彼此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之后的一系列行为。

(二)首因效应的特点

首因效应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优先效应。最早提出首因效应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曾在研究中表明,首因效应的作用原理就是最先接受的信号在大脑中形成为原始印象,构成基本的“记忆因式”,后来的认知形成受这个因式的影响。由此可见,首因效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首因效应具有表面性。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通过对一切第一眼可见的表层现象的认知,其中包括了对方的性别、长相、神情、身材、穿衣打扮以及谈吐举止这些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貌取人”。首因效应的这种表面直观性,会使人们无法深刻认识内在,不能对认知对象有客观工公正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认知产生误导。

其次,首因效应具有片面性。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人交流的头四十五秒,是产生第一印象的关键时间。[2]首因效应也就是在这关键的四十五秒内对认知对象作出判断,这样未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就形成的认知判断是具有不完全性的,往往存在着先入为主的片面性,会造成只看一眼就对人或者事作出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错误判断。

最后,首因效应具有固定性。首因效应会使人们对认知对象形成的第一印象变为固有印象,一旦形成很难被改变,甚至会在往后的交往过程中都因为第一印象的形成,而给认知对象贴上固有标签,定义为我们脑海中第一印象中的那个人。当认知对象在之后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固有印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认知对象的判断,从而对人的认知造成较大的困扰。

首因效应是在短时间内对认知对象进行表面的判断,从而得到的比较固有的第一印象,它一旦形成,会对之后的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并掌握首因效应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在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尽可能的规避掉首因效应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首因效应对高校思政课的消极影响探析

首因效应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自身具有的一些特征,导致首因效应本身具有两面性,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人或事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大学生在个体认知、人生经历、价值判断等方面都还不具备成熟完善的认知体系,个体不同的价值判断会导致其产生不同的首因效应。积极正面的首因效应会促使大学生对思政课更有学习兴趣,反之,消极负面的首因效应则会导致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第一堂课和每节课程的开始阶段是尤为重要的,这个阶段正是师生双方产生首因效应的关键时段。高校思政课以大班授课为主,常常是几个不同院系的学生上同一堂课,课时安排较为紧张,加之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课前课后都比较缺乏交流,常常容易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为负面的首因效应,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时效性产生不容忽视负面影响。首因效应对思政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因效应会使思政课教育双方形成以貌取人的错误认知

思政课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是具有感性认识的人,而首因效应亦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育双方难免被首因效应具有的表面性所蒙蔽,从感性认识开始对彼此作出评价,这会导致只透过表面现象作出作出判断和评价缺乏科学性,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教学方式来对教师作出第一判断,对思政课教师易形成不信任、不重视、反感的第一印象。教师也会因为学生上课迟到、回答不出问题等情况,对学生留下既定的“差生”印象。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貌取人、以偏概全,未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急于作出相应的判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思政课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大大降低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

(二)首因效应会导致思政课教育双方存在不客观的错误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的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因效应的产生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给人的印象都是古板老套的,如果在第一堂课和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很容易深化学生心中对思政课教师既有的这种古板、教条的印象。学生在第一堂课和课程的开始阶段的表现,也会影响到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判断,如果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会使教师片面认为这个班级学生不爱学习,进而调整整体的教学方案,降低对班级的期待值。教育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收到的这种消极的负面反馈,是首因效应的片面性造成的,导致教育双方认知不够深刻完整,进而对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三)首因效应会使教育双方形成的错误认识固定僵化不易解除

首因效应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到我们对认知对象的判断,这种第一印象甚至会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固有印象。首因效应的这种固定性,会使得思政课教育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自己的第一印象为判断标准,并长期停留在这种第一印象的表象认知之中。尽管这种僵化固有的认知会存在不准确性和误导性,但它一旦形成,就会使教育双方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无法用公正客观准确的态度去衡量所发生的事情,会导致教育双方在判断事情的时候过于主观和武断。比如一个教育对象给教育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印象被固化,以至于这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由于自身努力而获得优秀成绩的时候,思政课教育者也没有及时进行表扬,甚至予以否定和怀疑的状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育对象的自尊性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这就必然成为思政教育者最大的败笔了。

三、克服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做人的工作,尤其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首因效应在人的认知和思想形成过程中,会对人产生不可控的积极或消极的特殊影响,这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当首因效应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时,会推进思政课教学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让思政课教学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首因效应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时,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思政课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从而进一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克服首因效应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利用好首因效应的正面影响,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注重首课制度,认真上好第一堂课

在首因效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对待每节课的开始阶段和第一节课的整体状态的综合规定,被称之为首课制度。许多教师对第一次上课和每节课的开始阶段的教学状态并不十分重视,常常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安排进行刻板的授课,以求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错过吸引和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机,无法调动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兴趣。要想克服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就必须抓住第一堂课和每节课的开始阶段,多采用生动有趣有吸引力的授课方式抓住学生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中。与此同时,还必须注重增强思政课的学理性。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3]通过对教师首课整体表现的约束,形成积极正面的首因效应。在第一堂课和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当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融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既有的刻板乏味的固定影响,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全面的了解课程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抓住第一堂课和每节课的开始阶段的良好切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固有看法,形成积极正面的首因效应,会有效增进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深入了解受教育者,注重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

教育者往往会根据一些第一印象中的信息,如面貌、举止、言语等等,来给受教育者贴上某种固有标签,这种认知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会将首因效应的片面性和表面直观性最大程度的放大。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避免掉这种“先入为主”“以貌取人”的消极影响,就必须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受教育者,多维度多角度的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的情况的出现。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做人的工作,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解决学生们存在的思想问题,并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由于个人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价值追求的不同,会导致每个受教育者对思政课的课程需求不尽相同,教育者应当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课程参与度,主动了解受教育者的课程动机。教育者应当具备透过表象把握本质的能力,在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受教育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的课程亲和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注重个人魅力,提升教育者自身综合素养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人们对其的固有印象是刻板、严肃、不苟言笑的。要想改变这种因首因效应带来的固有刻板的消极印象,避免由此给思政课教学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思政课教育者必须注重培养个人魅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具备必须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思想素养外,还应具备必要的道德素养、心理素养、能力素养等,全方位的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好地规避首因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待人和事。[4]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时刻做到严于律己,有较强的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对课堂专心、对教学细心、对学生耐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和克服偏见,也能更好地消除首因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思政课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程。

(四)重视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堂好的思政课的必要保障之一。思政课给学生们的固有印象是刻板、枯燥、乏味的,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思政课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所致。在第一节课和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思政课教育者就应当积极调动一切外部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个人魅力,营造一个张弛有度、和谐轻松、开放有序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克服首因效应消极影响蔓延的有效手段之一。00后的学生多是在互联网下诞生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他们对新鲜热门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望。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时事案例,结合网络热点和身边事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也多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动,并予以正面积极的反馈,创设一个师生联动的和谐课堂教学环境。针对一些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如迟到、睡觉、开小差、低头族等情况的出现,尽量做到“小事化无”,不将负面情绪过度蔓延到学生中去。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教学进度和课堂秩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思政课知识,将更加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综上所述,首因效应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之一,对我们地认知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思政课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首因效应的消极影响蔓延,认识并利用好首因效应的作用原理,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把握好第一节课和每节课的开始阶段,增强思政课的课程吸引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消极影响受教育者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