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育

2021-03-23 21:29张胜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课品德

张胜辉

摘要:從《思想品德》更名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入手,论述品德课要生活化,要让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身、社会、文化因素之中,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良好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思想品德课,过去称政治课。一提到“政治”,总让人们感到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容易让人想到:板着面孔讲观点,严肃表情说理论,开不得玩笑,讲不得味道,把学生限定在教室内,禁锢在书本中,学生死记硬背与他们生活毫不相干的知识。学生苦学、厌学、在学习生活中生命失去了光彩,老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新课程改革从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使其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让课程更适应儿童的需要和特点,已将“思想品德”改名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一更名无疑告诉我们:品德课要生活化,要让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身、社会、文化因素之中,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品质。

一、关注儿童生活的独立价值,为形成良好品质奠定基础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它是未来生活的准备阶段,它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童年时期的生活,帮助儿童确立生活信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悟生活的乐趣、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对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认识。因此教育者应珍视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让品德课多一点生活情趣,尊重儿童享受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的权利。

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期“好好走路、平安回家”一课,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不在路上玩耍,养成上学不迟到、按时回家的好习惯,不吃地摊上不干净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照老教法,教师讲几个“不准干什么和为什么不准干什么”、“要干什么和为什么要干什么”,咋一看,目的明确,观点正确,一堂课也就结束了。但学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加上适当的生活化的课件、幻灯、插图的辅导,让学生从讨论中、回忆中明白什么事是可做的,什么事是不可做的,同时制定表格,让学生自评、互评一周或一期按时到家的情况。这样,生活化的教育肯定更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品德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笔者在上这一个课题时,针对学校学生多,校门口的马路上车多的情况,预先布置学生观察上、下学路上车子人流的情况,并且安排学生去了解那些爱迟到学生迟到的原因(一般都是在上学路上溜入路边的电子游戏室打游戏和在路边摊买零食吃引起迟到),再根据去年因一个学生上学路上爬车被压死的教训,课堂上让学生根据书上插图,联系自己掌握的材料,各抒己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知道了怎样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和学习做人,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品德与生活课程深深植根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深入浅出的生活、道德、科学和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为儿童形成正确的处世做人的观念和行为打好基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应该是品德课的核心目标。所以教育者在课堂实施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儿童情感需要与生活感受和认知特点出发,使设计出的课堂教育能真正引发儿童的生活兴趣,并与儿童的的现实生活保持距离,自觉形成处世、做人的基本观念。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课程“爱清洁,讲卫生”一课的教学,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读儿歌、听故事、做实验,“比一比”谁懂的卫生知识多,做游戏、做知识卡片等一系列生活情趣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加上配合学校“创建整洁文明校园”活动的开展(学校正好添置了垃圾桶)和班级评比,让学生自然而然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学校无一个学生乱扔垃圾,校园环境整洁,通过活动开展前后的校园环境对比,学生都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和怎样讲卫生,“行为美”创造了“环境美”。

三、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构建思想品德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意义,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如现在学生做好事往往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为了班级评比加分,所以拾到人家的东西,明明知道是谁的,也不给他(她),要交给老师再转手给失主,本期笔者在教六年级思品时,就有意把第4课《与人为善》和第5课《助人为乐》有机连在一起讲,根据通过调查了解来学校捡废纸的那一个老人的悲惨身世,让学生讨论如何联系学校的“创建整洁文明校园”活动来“美化环境”和“帮助老人”,学生经过讨论想到了“两全齐美”的办法:把在校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废纸、汽水瓶留存好,等老人来时直接交给老人。这样一举三得:既美化了环境,又帮助了老人,还可通过老人的“资源回收”变废为宝。学生也真正明白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结论:马克思指出“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与生活也是一体的。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脚石”和道德是一体的,脱离了生活,道德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没有生活就没有道德。现代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儿童生活,德育只有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应该把儿童引向现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儿童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在完整生活的构建中获得人性的完满。

参考文献:

[1]唐靖.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讨论法研究——以湘潭县肖冲小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232-236.

[2]侯亚丽,廖瑞.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7(22):118.

[3]杨俊国.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J].学周刊,2015(10):4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5.10.100.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品德课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