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雄
[摘 要] 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表情达意,教师评价性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故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评价性语言的合理运用。文章认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需具有激励、启发、幽默、风趣、首肯、赏识等特点,才能激励学习、活跃思维和温暖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自主学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 评价性语言;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学科或多或少的枯燥性,而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变枯燥为有趣是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由此可见,课堂语言这种教师使用频率广泛的基本信息载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深远。
评价性语言作为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激励、评价等多重功效。一旦应用得当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师的语言魅力,学生也会因此更加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特征,恰当运用评价性语言进行具有客观性、趣味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效学习数学。
一、激励和启发:激励学习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也是最能激起内心波澜的,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评价可以影响一节课的学习状态,更有甚者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不少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局限于单一的形式,总是以一句简单的“很棒”“真不赖”等来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无其他形式,这样单调的评价性语言自然不是学生最期待的。事实上,教师的评价性语言需要与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意图相沟通,在最佳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准确评价。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紧张得不知所措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不着急,慢慢地思考,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又如,当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哇,你的发言给了老师极大的启发,真是个动脑筋的好孩子!”再如,当学生产生创意性思路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居然能想到这独特的思路,真是太有创造性了!”在这样真情实意的引导下,可以很快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唤起自信,让学生在自信心驱动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高效学习。
案例1:“循环小数”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击掌的游戏。(教师有规律地击出节奏之后,学生模仿)
师:倘若我们就按照刚才的先击一下,再击两下的节奏,就这样一直击下去,你觉得你们需要击多少下。
生1:很多很多下。
师;哇,这个词一定是你经常采用的词语。有没有更准确一点的呢?
生2:无数次。
师:非常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具有数学味的词语。那这样击掌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
生3:无限的。
师:看来大家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那假如我们击掌3分钟,次数还是无限的吗?
生4:是有限的。
……
小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从而,数学教师需要用自身的评价性语言将课堂“装扮”得充满激情和活力。以上案例中,教师独具匠心地创设情境,巧妙地运用课堂语言,让学生在启迪中学习数学知识。就这样,在教师不断地激励和启发下,学生开始主动探究,切实体会到“循环”“无限”和“有限”这些概念的深刻含义,整个课堂充盈着生命活力,学生的建构自主而高效。
二、幽默和风趣:活跃思维
思维特洛夫曾言:“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评价性语言中,风趣和幽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评价与正面的说教相对比,少了一丝不苟的强制;与指责和批评相对比,少了简单粗暴的不良感受。幽默而风趣的评价语可以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使课堂灵动而高效。同时,幽默的评价可以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达到纠正错误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运用好教学机智,根据学生的课堂突发情况,快速反应和巧妙应对,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矛盾,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案例2:“平均数”的教学
问题:某养老院里安置着9位老奶奶,她们的平均年龄是72岁,除此之外还安置着11位老爷爷,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8岁,请问这个养老院的老人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师:我们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先列式并求出答案。(片刻,不少学生已经算出答案,纷纷举手示意发言)
生1:(72+68)÷(9+11)=7(岁)。
师:哇,养老院的老人们的平均年龄居然是7岁,看来这里不是养老院啊!会不会是一家幼儿园啊!(听到老师这样幽默的话语,学生都哈哈大笑,生1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也笑了)
师:再仔细看一看,有没有答案呢?
生1:我知道了,应该是(72×9+68×11)÷(9+11)=69.8(岁)。
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找寻到正确的思路并算出答案,思维真是非常灵活呢!
善用幽默性评价语言,艺术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而生动地学习知识,还能缓和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以上案例中,教师以一句诙谐的评价语,引得学生哈哈大笑的同时,给予了學生启发。这样的方式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反感。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重点区分幽默与耍贫嘴,拒绝脱离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幽默,不能让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来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更不可在有意无意间挫伤学生自尊,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三、首肯和赏识:温暖学生
情感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载体,只有在认知的过程中寄予浓郁的情感,才能不断提升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认知过程。相反的,缺失情感的认知过程是不完善的,是枯燥无趣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做到以首肯和赏识性评价语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温暖学生的心田。
案例3:“10以内的加法”的教学
师: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教师见一名平时不大踊跃发言的学生也战战兢兢地举手,立刻示意该生发言)
生1:7+8=15。
师:你真是太棒了!还没有学到的知识你都已经掌握了,看来没有少做功课哦!那能不能再想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呢?仔细想一想,应该就在你的嘴边了,再来试一试,好吗?
生1:3+4=7。
师:哇,真不错!还有哪位同学想试一试?
生2:2+3=5。
生3:5+4=9。
……
倘若教师缺乏对评价性语言的足够认识,此处选择一带而过或是直接给出“这个不是10以内加法,请换一个”这样毫无情感的评价,势必会挫伤该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数学学习的障碍,从而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设置一定的障碍。此处教师这样温情的评价,为师生之间搭筑了情感的桥梁,为学生埋下了自信的种子。这样多次鼓励下,该生课堂表现也不再拘谨,回答问题也变得大方而积极,学习也自然而然地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也是温暖学生的评价性语言,尽管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无声的,但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可以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处不在的关注,帮助教师有效调控课堂。
总之,评价性语言是一种提升课堂效率的无形力量,也是课堂的灵魂之一,它可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只有真情实意地关爱学生,运用好科学、生动、赏识、幽默、亲切、启发的评价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和鼓舞学生,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的个性飞扬,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329650058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