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玲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借助“主题式学习单”以若干个有关联的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经历充足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从单纯地掌握学科知识到综合性地探究学习,从单一的工具性知识获得高阶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学习单;主题式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如何基于小学数学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充足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笔者认为“主题式学习”是一个合适的载体。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加以整合,组成若干个数学学习单元,链接课内和课外,以“小”单元窥“大”社会,以“短”主题窥“大”主题。在“主题式学习”中,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运用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主题式学习”以“主题式学习单”为表现形式,以若干个有关联的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為起点,使学生从单纯地掌握学科知识到综合性地探究学习,从单一的工具性知识获得高阶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笔者从课堂实际出发,把握“主题式学习”的内容,变教材为学材,精心设计“主题式学习单”。
一、单元型学习单——基于单元内容的编排规律
“单元型学习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学习单,它基于教材的单元编排规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力。教师要换个角度,增加坡度,设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单元型学习单,促进学生从数学视角思考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运用,突破思维的“点”到“线”到“面”的深度发展,不断发掘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
例如,面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单元,学生并非“零起点”。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见过人民币,甚至大部分学生已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教材中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安排了让学生用人民币模拟购物的活动,让他们体验付钱、找钱。如何解决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人为分裂?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单:
活动1:学校里将举行“跳蚤义卖市场(每种商品不超过1元)”,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活动2:如果你是售货员,你需要准备什么?如果你是小顾客,你需要准备什么?
活动3:一把直尺1元,可以怎么付钱?
活动4:合作布置教室里的义卖现场,每组推选三个售货员,其他人做顾客,独立买两种小物品。
这样的“单元型学习单”的设计,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能够亲身经历付钱和找钱的过程。在布置义卖现场、购物售货的时候,学生不仅在购物时学会了人民币的进率和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还能够在购物中学会谦让、有序排队、合作交流等,知识的灵活运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的内在与外在的动机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真正实现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二、整合型学习单——基于学习主题的编排规律
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不是仅仅体现为单个的知识,更体现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图形与几何”的领域分成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几个内容。这些内容比较繁杂,如果学生跟着教材按部就班地学习,不仅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获得的知识也比较零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研制“整合型学习单”,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相关的知识,积累对图形的感性和理性认知。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和“确定位置”相关联,教师可以“确定位置”为主题设计学习单。
活动1:在地图上找到海安图书馆的位置,并以图书馆为观测点,在地图上找到“七战七捷纪念馆”,并思考怎么正确描述“七战七捷纪念馆”。(激发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要点——方向、角度、距离,初步了解地图上“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概念)
活动2:在地图上再找一个自己想去的地点,说一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对重点内容进行运用)
活动3:以学校为起点,画一画自己家的路线图,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上学和放学的行走路线。(既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比例尺”和“确定位置”有更深刻的认识,又能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4:学校到李明家2千米,学校到王乐家4.5千米。请根据这两个信息,把学校到李明家、到王乐家的距离分别画在同一幅地图中。在小组内展示,看谁画得更合理。
活动5:在一幅比例尺为20∶1的图纸上,画出实际长为8毫米的零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再次让学生理解“不管是缩小的比例尺还是放大的比例尺,都用图上的距离除以实际的距离,不同的是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而放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
五个简约的数学活动,可以清晰地看出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淡化了知识的教学,突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比例尺中的相关精髓,最大限度地调动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这样的数学活动,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习内容不仅成了学生思考、操作的对象,更成了一种行动的指南。
三、发展型学习单——基于数学实践的编排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将育人目标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因此,教师还要设计“发展型学习单”,体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局限,学生在課堂中往往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借助这些数学实践,研发“发展型学习单”。“发展型学习单”可以超越单一的学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能够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储备程度、认知方式等要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感知数学的力量无处不在。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在“多边形的面积”中有“我们的校园”的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自我研究能力,教师通过研读教材,研发了“走进面积的世界”的主题式学习单。
活动1:“我家的实际面积”——尝试画出自家的户型图,并量一量实际住宅面积。思考:通过测量和计算,我知道了什么?(从小面积的测量入手,加深学生对常用的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估算能力与实际感受)
活动2:“学校的绿地面积”——以小组为单位,将学校按教学楼和综合楼的四个方向分为若干区块,自选其中一块进行实地估计与测量,先画再记录下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校园,而且在相互合作中增进了友谊)
活动3:对照“绿色校园的标准”,算一算,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合乎该标准吗?你有什么建议?(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
在该学习单中,学生可以对照任务,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里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受测量工具的制约,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测量,可以用卷尺量,用身体量——以步长进行测量,而且综合运用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拓宽了知识的视野,还转变了数学思维的方式,更能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问题,这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这样的数学活动,将教学的重心从原来简单的“求多边形的面积”转向了学生“空间表象”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感知图形动态变换的能力。
总之,主题式学习单是数学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载体,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各册数学教材的研读,结合教学的实际和学习的实际,汲取各种学科以及生活中的资源,设计多种主题式学习单,让主题式学习单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跑道”,成为助力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推力,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跑道”。
389850058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