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习题“土壤” “生长”数学素养

2021-03-19 00:21徐剑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拓展数学素养

徐剑

[摘  要] 利用课本所赋予的教学功能,关注课本习题的“深加工”,基于“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促成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说更是极有意义. 具体来说,课本习题是引出新知的重要源泉,习题多解是拓展思维的内在活力,习题变式是深化理解的外在助力,习题拓展是获得一般结论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 课本习题;一题多解;变式;拓展;数学素养

从课程改革实施至今,从关注学生“双基”的培养到当下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越发凸显教学的创造性和发展性. 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课堂重心需要转变,却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在教法和学法上保留着原有方式,停留在“教教材”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素养.

课本习题是编者从知识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精心设计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发展性,是丰富教学设计的良好素材,是数学思维的生长点. 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教学理念的精准贯彻,从而教师需要吃透课本精神与实质,细细揣摩每个习题,利用课本所赋予的教学功能,关注到课本习题的“深加工”,基于“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实现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完美契合,为学生开辟一条数学学习的新天地.

课本习题是引出新知的重要源泉

不少教师只知课本习题在巩固基础知识技能方面的效能,却忽视了课本习题在新课引入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创意地进入新课是每个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长久以来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课本习题是引出新知的重要源泉,倘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课本习题为新知的生长点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引领,同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思维活动的有效推进.

案例1:以“双曲线”的导入为例.

出示习题:如图1,已知圆O内有一定点A,且定长r为圆O的半径,点P为圆O上的一个动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与半径OP交于点Q,试说出随着点P在圆O上不断运动时点Q的轨迹,并说明理由.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这一问题的解答过程吗?结论是什么?(学生经过回忆,七嘴八舌地说出解答过程,并阐明结论“点Q的轨迹是以点O和点A为焦点的椭圆”)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都非常精彩. 那么,倘若稍加变换问题,将题目的条件“圆O内有一定点A”变为“圆O外有一定点A”,“半径OP”变为“直线OP”,则点Q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学生在自身的已有认知中进行猜想和讨论,课堂气氛火热)

师:下面,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来验证大家的猜想. (通过演示,在师生互动和直观中让学生感知一个新的曲线)

师:经过刚才一系列条件的变化,点Q满足什么几何条件?我们该如何刻画诸如此类的曲线呢?(引出课题)

评析: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生硬地抛出概念,让学生自我消化;而本例中,教师从实际出发,以课本习题为载体创设情境,提出与概念相关的典型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建立感性认知,水到渠成地实现课堂生成.

习题多解是拓展思维的内在活力

日常教学中,开展习题多解的探究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和掌握习题,活化所学知识,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维度,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考方式.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适合“一题多解”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中积累解题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拓展思维活力;同时寻求独特而简捷的解题方法,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习题的多解需要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展开,标新立异构建不同的思路,而对于一些怪、偏、繁的解法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选择略过.

案例2:一海岛长期驻扎着一支军队,海岛离岸边最近的点B的距离为150 km,军需品仓库则设于岸边与点B的距离为300 km的点A处,且点A和点B之间有一条铁路. 仓库内有一批紧急物资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海岛,可选用海陆联运的方式进行运送. 火车速度为50 km/h,轮船速度为30 km/h,现试着在岸边选择一点C,先火车运送到点C,再从点C处以轮船运送至海岛,那么点C选在何处才能使得整个运输的时间最短?

评析:“一题多解”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题本身,更在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实践表明,学生的解法越多,思路越开阔,思维就越灵活. 本例是一道典型的“一题多解”的习题,可以通过判别式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导数法等四种方法进行解答. 通过教师的鼓励、点拨,让“冰冷的美丽”绽放“火热的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学生独辟蹊径,形成了登台展示的火热场面,解法也就源源不断地流淌了出来. 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好“一题多解”的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习题变式是深化理解的外在助力

由于课本中习题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的,且受到篇幅性和精华性的影响,不可能过于完善,从而易淡化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无法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而课本习题大部分都具有可探究性和可变性.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习题通过联想和变通,以习题变式的形式呈现,则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生成过程和法则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3:已知函数f(x)为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试判断f(x)在区间(-∞,0)上是什么函数,并予以证明.

变式:已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试判断f(x)在区间(-∞,0)上是什么函数,并予以证明.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习题变式,教师通过对教材习题的充分挖掘与利用,以变式的形式呈现,使得習题教学不再是“就题论题”的模式. 这样利于加深学生对两个常用结论的理解和认识,利于指引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这样学生在教师变式的驱动下探清问题,揭示本质,实现学力的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再是一道数学习题,而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理解和一种主动探究的精神.

习题拓展是获得一般结论的不竭动力

一些教师在日常练习中不太喜欢运用课本习题,而会选择从教辅资料中引例或是运用高考题,这是源于他们认为教材习题过于简单,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毫无益处. 对于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事实上,教材习题不仅利于夯实“双基”,还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和有效拓展获得一般结论,同时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案例4:以对“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的探究为例.

出示习题:化简:①cosx-·sinx;②sinx+cosx;③(sinx-cosx);④cosx-sinx.

评析:以上习题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中的习题,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逆用公式进行化简.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以上四个习题均具备辅助角公式的一般形式,为了让学生更自然地获得一般性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化简各式,并推导得出辅助角公式;更进一步地,运用辅助角公式再化简以上各式,以此完美地诠释其内涵与外显. 这样的设计中,通过抽象和提炼,循序渐进地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认识”上升到“理清”的层面,唤醒学生的灵感,拓展得出一般结论,同时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又一次向纵深发展.

总之,是否能超越课本习题的固有设计,灵活运用课本习题,除去需正确理解习题的设计意图之外,还需做到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有可能更需要把握教材. 如果能在教学设计中把握数学知识的脉络,关注到课本习题的“深加工”,展开习题多解、习题变式和习题拓展,就能使得教学有的放矢.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更具有迁移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3251500316570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拓展数学素养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