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2016-11-11 16:18唐永平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拓展孟子高中语文

摘要:新课标高中语文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了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现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优秀思想,需要对一部分课文进行必要的拓展。本文选择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章《孟子》文本,对文本进行了拓展,从三个方面展示了孟子的主要思想:性善论、仁政思想、仁政思想和性善论的关系,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孟子的思想有所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孟子;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32-01

语文是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言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高中语文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从教材的编写来看,不仅在必修教材中选择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献,而且还专门提供了《先秦诸子选读》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等选修教材。作为高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古代汉语的知识,更要巧妙地给中学生传达我国古代优秀思想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技巧,要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过去复杂的思想取舍得当。本文尝试为高中师生提高《先秦诸子选读》第二章《孟子》所要拓展的内容。

一、性善论

孟子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陌生,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已经学过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历史课本中甚至介绍了孟子最重要的思想——性善论。中孟子“性善论”的正面陈述集中在《公孙丑章上》:

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章上6节》)

这一节论述通过一段“见死不忍不救”的事例,从反面阐明人之所以行仁,其原因一不是因为私人交情;二不是因为名誉;三不是因为自私自利。再从人性之“仁”推及人性“义”、“礼”、“智”,究其根本乃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但是给学生讲这些抽象的哲学道理学生不宜理解,要让学生设身处境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那么孟子的性善论就很好理解了。

二、仁政论

仁政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孟子毕生所追求的宏大理想,《孟子》一书在讨论仁政问题上也是使用篇幅最多,讨论最为仔细。“王道”这个词语是旧有的,意思是先王之道,上古圣贤治世之典范,“仁政”是孟子新发明的,意思是推行仁义来治理天下,两者实际上是名异而实同,[2]因为孟子所谓“仁政”具体地讲是法先王以仁政。强调王道是为了区分于当时法家之“霸道”,体现着“德治”与“法治”精神背向,因此王道是仁政的内在精神,仁政是王道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寡人之于国也》中已经学过孟子对仁政的描述,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直接将那一段内容翻译为白话文。

孟子说:“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通过以上引文我们可以知道孟子主张仁政的具体措施包括:避免战争、用民以时、井田制、重民生、保民产、与民同乐、定于一、民贵君轻,孟子或者借上古圣贤之世或构想理想之国,对这些思想所能产生的效果做了特别详尽的描绘,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与此有关的章节在《孟子》中俯首皆是不一一列举。

更值得肯定的是他还提出了“民意”即“天意”的观点,对民众暴动推翻乱世之昏君给予了肯定:

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梁惠王下章:8》)

这些是孟子思想中的可贵的民主性精华,孟子的民主思想对历代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影响很大,成为中国乃至东亚重要的政治资源。[3]

三、仁政与性善的关系

在为学生讲述孟子思想的时候不能讲“性善论”和“仁政论”分开来讲,要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孟子一生讲得最多的问题是“仁政”,甚至在讲性善时也是言必称尧舜,仁政思想与性善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孟子看来“仁政”和“性善论”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离的,仁政来源于统治者的善性: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

仁政最后与庶民的善性相适应,因而得到人们的拥护,而暴政、法治都违反人的善性,所以说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人性本善决定了由人推行的政治也必须是善的是符合仁义的。第二,国家是一个放大的人,国家的政治就好比是一个人的“性”,那么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就应该像一个个人呵护自己的“善端”那样呵护国家政治的“善端”,这善端就是来自于统治者个人的善。孟子用了和牛山比喻类似的比喻: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 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告子章上9》)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来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OmZvF3Rv0mRt0QvMUEdjJHOMGvJKH3HgZpeHNB-Chx_QfN5VB8QvaRMV7qaokhiCI72302HXNEkdJ__yPWhasVYmBlLGnl7J6bTlt7Vsi3

[2]《孟子精读》,徐洪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132页.

[3]《中国哲学史》,郭齐勇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作者简介:唐永平(1986-),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回民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拓展孟子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磨刀不误砍柴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漫画《孟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