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滑块滑板模型的探讨

2021-03-11 06:42姚丽清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木块滑板木板

姚丽清

(福建省将乐一中 353300)

一、摩擦问题是解决好滑块滑板模型的第一道关口

1.明确研究对象

摩擦的产生是在两个物体之间,那么就要明确研究对象是谁,即是对滑块还是对滑板进行受力分析,如果研究对象搞错了,则摩擦的方向就会混乱.

2.正确理解“相对”的概念

图1

如图1,A和B上下层叠,力F作用在A上使得A和B一起匀速前进,如果分析B受到的摩擦力,则应该以B作为研究的对象,判断B相对A的运动或运动趋势,而“匀速前进”是对地而言的,与B是否受到A的摩擦无关.再如“手握着笔水平运动”,要研究“笔”受到的摩擦,则应该以“笔”作为研究对象,判断“笔”相对于“手”的运动或运动趋势,而与水平运动无关,显然“笔”相对“手”有下滑的趋势,此时的水平运动是个干扰的条件.

总之,在判断摩擦时,弄清“相对”的含义,这里的“相对”是指相对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而言,即参照物只能是和它接触的这一物体而不能任意选择.

3.正确判断摩擦的方向

在理解“相对”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摩擦方向的判断显然就更加容易了.如上述“手握着笔水平运动”的例子,因为“笔”相对“手”有下滑的趋势,则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檫力,即“笔”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总之摩擦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正确计算摩擦的大小

摩擦的大小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通常情况下静摩擦力一般是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在动摩擦的公式f动=μN,其中N是指产生摩擦所在的接触面上挤压的力.在滑块滑板中,它们之间产生的是静摩擦还是动摩擦一般要进行假设判断.

图2

例1如图2,mA=1kg,mB=3kg,A和B之间的摩擦系数μ1=0.6,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2=0.1,力F水平作用在A上,求当F=5N、6.4N时,A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错误解答:AB之间的动摩擦力

f动=μ1N1=μ1mAg=6N

而F=5N

所以力F拉不动,那么A受到静摩擦力f静=5N

而F=6.4N>f动=6N会拉动,那么A受到的是动摩擦力即f动=6N.

错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滑板B的存在,仍把滑板B当作地面来解决问题.这里求A和B之间的摩擦一定要先解决它们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对静止的

图3

正确解答:依题意,A和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如图3所示,假设A和B恰好要相对滑动,此时可认为A和B之间产生的是滑动摩擦

则:f1=μ1N1=μ1mAg=6N

f2=μ2N2=μ2(mA+mB)g=4N (B与地面挤压的力大小为40N)

对B而言:F合=f1-f2=mBamax

amax=(2/3)m/s2

这是B物体所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同时也是A和B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的加速度,那么以A和B作为整体受力分析:F-f2=(mA+mB)amax

F=20/3N

这个力是A和B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作用力,当力大于这个值时,AB相对滑动,则它们之间的摩擦为动摩擦,即f=μ1N1=μ1mAg=6N.显然题目中F=5N、6.4N都小于20/3N,A、B之间产生的就是静摩擦,那么此时的静摩擦多大呢?

由于AB保持相对静止,所以AB整体受力分析:

F1-f2=(mA+mB)a1

5-4=4a1

得a1=0.25m/s2

隔离A受力分析:F1-f=mAa1

5-f=1×a1

得f=4.75N

同理当F2=6.4N时,AB之间的静摩擦力f′=5.8N

图4

例2如图4,mA=0.5kg,mB=1.0kg,A和B之间的摩擦系数μ1=0.1,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2=0.2,力F水平作用在B上,求当F=4N时,求A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错误解答:A和B作为整体,B受到地面的动摩擦

f2=μ2N2=μ2(mA+mB)g=3N

而F=4N>f2=3N,所以F能拉动B,从而推出AB之间为动摩擦,即f动=μ1N1=μ1mAg=0.5N

图5

错误分析B相对地面运动不代表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AB之间的摩擦是由AB相对运动情况来决定的.当B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B相对A有向前运动的趋势,AB之间为静摩擦,它们的水平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随着F的增大,AB之间静摩擦力逐渐变大,最后突变为动摩擦力,当f1为动摩擦力时是A物体水平方向受到的最大摩擦力,所以A物体能产生最大加速度:

f1=μ1N1=μ1mAg=mAamax得amax=1m/s2

这加速度也是AB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加速度,以AB作为整体:F-f2=(mA+mB)amax得F=4.5N,即F=4.5N是AB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力,大于4.5N时AB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为动摩擦,小于4.5N时,AB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摩擦则为静摩擦.显然题目提供的F=4N,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以AB作为研究对象:F-f2=(mA+mB)a

4-3=1.5a得a=2/3m/s2

以A为研究对象F合=f1=mAa=0.5×(2/3)N=1/3N

所以当F=4N时,此时受到的是1/3N的静摩擦力

二、深刻理解“相对性”

“相对性”不仅体现在摩檫力方向的判断上,在运动学公式中也体现了“相对性”的独特的魅力.如公式2aS=Vt2-V02,这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而滑块滑板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之间还存在着相对运动,学生在运动过程分析很容易出现混乱,如果把公式2aS=Vt2-V02改写成2ΔaΔS=ΔVt2-ΔV02,公式中Δa、ΔS、ΔVt2、ΔV02是滑块相对滑板的物理量,就会使得运动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例3 如图6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左端放着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的质量为m=1kg,用水平拉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t0=1.0s时小物块从长木板上滑落,小物块和长木板的v-t图象如图6乙所示,取g=10m/s2.

(1)求长木板的长度L和拉力F的大小;

(2)若在小物块相对长木板滑动ΔS距离时撤去水平拉力F,小物块恰好没有从长木板上滑落,求ΔS;

(3)若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的同时,给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也为F的力,当两力共同作用t1=0.4 s时同时撤去,分析计算小物块能否从长木板上滑落;若能滑落,求滑落瞬间小物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大小;若不能滑落,求小物块相对长木板滑动的最大距离.

图6

解答:(1)依题意木块会从木板上滑出,说明木块的加速度大于木板的加速度,所以

木块:a1=ΔV1/Δt=3m/s2F-f1=ma1

木板:a2=ΔV2/Δt=1m/s2f1=Ma2

得F=5Nf1=2N

木板的长度L=(1/2)×3×1-(1/2)×1×1=1m

(2)依题意画出木块和木板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7.

图7

由于整个过程木块和木板始终相对滑动,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都为动摩擦,即f1=2N

A→B过程:木块:a1=3m/s2木板:a2=1m/s2

B→C过程撤去F,木块在f1的作用下匀减速:a1′=2m/s2(方向向左)

题目要求木块恰好不滑出木板,即当木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块和木板的速度恰好相等,即V2=V2′,以木板为参照物,则A→B过程:ΔV0=0

ΔVt=V1-V1′Δa=a1-a2=2m/s2ΔS=?

B→C过程:ΔV0′=V1-V1′=ΔVt

ΔVt′=0Δa′=(-2)-1=-3m/s2ΔS2=L-ΔS

A→B过程:2ΔaΔS=Δvt2-ΔV02=ΔVt2-0

B→C过程:2Δa′(L-ΔS)=ΔVt′2-ΔV0′2=0-ΔVt2

得ΔS=0.6m

三、动量守恒定律、V-t图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滑块滑板题型中如果系统的合力为零,要重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运动学相比较,它只抓住运动过程的某个状态,忽视了具体的过程,在滑块滑板模型中,最繁琐最让学生理不清头绪的就是运动过程.如上述例3中的第三小题,木板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在0-0.4 s内m和M分别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0.4 s后同时撤去,所以m和M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以木块作为研究对象,0-0.4 s的加速度a1=3 m/s2,撤去F后的加速度a1′=2m/s

0.4s末木块的速度:V1=a1t1=1.2m/s

经过t2S后木块的速度减为0:t2=V1/a1′=0.6s

根据m、M系统动量守恒,0.4s末木板的速度为V1′:

mV1+MV1′=0V1′=-0.6m/s

在木块木板运动过程中,抓住0时刻、0.4s末和(0.4s+0.6s)末这三个时刻,找出它们对应的速度,依题意分别做出m、M的V-t图,如图8所示:

图8

所以ΔS=1/2(1.2+0.6)×1.0=0.9m

猜你喜欢
木块滑板木板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滑板不好滑
快乐滑板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湖上的滑板
去玩滑板
READINGS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