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体操被称为“运动之父”,体操应当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项目,体操对于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青少年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诸多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将体操列入到必学内容之中。由于种种原因,体操课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甚至在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体操已经逐步被抛弃,体操在中小学体育当中逐渐成为了一项少有人问津的运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小学体操课程开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中小学体操项目的发展提供帮助。
从相关调研统计的结果来看,在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小学阶段开始逐步的取消体操教学的相关内容,只保留了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体操技巧,比如,支撑跳跃、滚翻类动作等。而如今的中小学当中,体操运动只剩下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练习。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与体操相关的内容,在课外的体育运动中学生更不可能接触到体操。与此同时学校的领导对于体操运动的重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当中更多的只要求教师能够安全的带领学生开展运动。因此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对于体操运动知之甚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重视体操教学,因此导致了小学体操教学开始逐步的边缘化,至今已经被排除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之外。
早在上个世纪初,学校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学生受伤,拆除了很多与体操相关的健身器材。虽然在教育部下发的各类文件当中,对于学校的体育健身器材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标准相对比较高,即使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小学中也很难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相关的场地建设,在很多欠发达地区这样的情况甚至更加糟糕,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无法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需要。
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操教学的过程当中缺乏专业的理解,相关的基本动作和体操的教学理念掌握不够深入,不够透彻。长时间没有开展体操教学体操的动作,技术也逐步的退步,由此导致了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低。而且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一个教师要面对许多的学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保护便存在着明显的困难,所以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操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懈怠心理,从而使体操课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越来越难。除此之外,在一些教学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地区,提高教师的质量更是令人担忧,甚至有很多体育教师都不具备体操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为学生示范相应的体操动作要领。这样的现象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根据相关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呈现出持续走低的状态,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将其归咎于学校的体育教学开展不理想。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频发,与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种电子产品的流行、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着密切联系。在身体健康方面,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学生与此相对应的柔韧、力量、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都受到很大影响,这些因素切切实实的影响了中小学体操课程的开展。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中,小学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层面的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合格程度较低,仅仅只有29%,心理健康优良率只占到8%,35%以上的中小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许多学生经不起挫折,意志力薄弱,不愿意接受体育课的疲劳,也没有挑战困难的勇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体操的兴趣和参与度。
近期拿来伴随着体操技术水准的提升,人们通过比赛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体操的魅力,体操技术动作难度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惊险性和刺激性,但是高难度动作只是针对职业运动员而言,与中小学体操课没有任何关系,再加上媒体对体操伤害事故的报道等,即便学生家长知道了体操的价值,或者也知道了孩子对于体操有兴趣和天赋,但是体操的训练相对比较困难,而且充满了危险性。这些因素也会让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从事体操学习既困难又危险,对体操避而远之。以往的体操教学过于强调专项性,忽略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于技术动作的规格质量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动作难度,如此便导致了学生对体操形成了片面的认知,认为体操有危险性,而且体操不容易练习。
这种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家长的思维,在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做为重中之重,从而忽略了体育课的作用。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得到解决,而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风潮,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升学率,让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文化课考试中,从而使得学校的体育课程变得可有可无。体育教师的劳动不被重视,体育教师的付出与其他的学科相当近几年来体育课占课的现象也极为普遍。虽然在高考当中也增加了体育考试,但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而且也没有全国普及。
要提升我国中小学体操课程的水平,必须引进一些优质的教师。而高校作为优质教师培养的摇篮,必须进一步的提升体操教师培养的质量。高校应当首先建立更加完善的体操教学培训体系,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当中所学习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体操素养,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小学体操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促使他们从体操教学的本质出发,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规划,认真的研究,逐步的提升中小学体操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其次要通过经常性的教研交流活动和体操基本功大赛等,促进体育教师创新体操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保持,不断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操实际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
从动作的结构,完成的条件,完成的方法等诸多方面入手,不断的加强创新,进一步丰富提高教学的内容,不断的提升体操教学的普遍适用性。其实在开展提高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尊重人们对于体育的艺术性和美的追求,在中小学当中涉及体操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适当的突出体操的美学特征,比如,可以在体操教学的过程当中,适当的增加舞蹈,跳步转体等相关动作的比例。开展体操教学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优美的音乐伴奏,摒弃竞技体育当中一些规定的动作,使之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能力,且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更多的强调学生趣味体操。让学生在进行练习进行课外训练的过程当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且通过体操锻炼来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对于学生的纪律观念,互助精神,以及抗压能力等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的挖掘,要充分的挖掘体操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功能性价值,尽可能的保证在体操训练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体操运动当中所包含的文化和气氛情调。对于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创新,还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广泛的进行调研,充分的了解到中小学生对于体操教学内容的具体需求。通过分析需求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严格的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开展教学,近来中小学体操教学工作也能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有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兴趣。
中小学体操比赛的常态化,需要相关部门及时的对于新体操规定动作进行修订和编撰,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中小学体操比赛的常态化,全方位的提升我国中小学校体操的整体水平。促进学校体操与群众锻炼的有效融合,使之形成有效的互动。在比赛的项目设计上,可以依据学校体操的目的任务以及内容特点,对于学校体操的各个动作项目进行调整,从而不断的提升体操动作的表现力以及体操动作的观赏性。还要最大限度的结合体操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通过体操比赛获得成就感,感受到体操的巨大魅力所在。在体操比赛的举行,可以由相关主管单位与学校联合举办,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向社会各界传达有关教育部门对于校园体操的重视程度,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比赛的规格和水平,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也应当为学校制定出明确的比赛举行标准,以政策政令的形式来确定学校每年所要开展体操比赛的规格以及次数,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的提升学校对于校园体操的重视程度,最终最大限度的促进学校体操比赛的常态化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体操课的作用和价值已日益凸显。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完善体操项目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需要充分的认识到体操的重大作用,清楚的看到体操对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巨大优势,改变对于体操传统项目的认知,不断的提升体育教师的体操水平,对于的体操技术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此作为基础,才能够保证学生保持体操运动的能力和进行体操锻炼的持续性,最终让学生能够在体操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