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云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中年级数学学科也应改变策略,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理念,将小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有效方法。可借此增加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足够热情与动力,让小学生愿意并自主、积极的融入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做到扎实掌握,促使小学生思维与各项能力可得到全面发展,得以大幅度提高其学习质量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应用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颖教学方法,对学生各项能力提升、思维发展与活跃课堂氛围有很大帮助。因此,若能将此高效方法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可极大程度将小学生兴趣激发,调动其自主与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良好氛围影响下快速融入课堂。使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透彻理解与扎实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让小学生思维真正得到发展,得以实现其学习突破,确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可收效显著。
一、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合作预习
小学中年级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开始增加难度,由于知识有复杂、抽象、逻辑性强及不易理解等特点,小学生通常会较为抵触,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在实际课堂中,小学生所用学习模式相对单一,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还需做出调整,可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高效方法。比如,根据教学内容与重点知识,借助信息技术辅助,组织小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可在课程开始之初,给予小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与探讨。如此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知识也会掌握的更扎实,确保小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
例如,《图形的运动》一课,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先不要着急讲解,可给予小学生充足时间,针对课本上的内容,再配合信息技术,让小学生以小组模式进行合作预习。比如:本课内容包含了轴对称与平移两部分,难度并不是很高,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与轴对称事物,并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让小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合作预习。如此一来,就能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自主融入小组,理解能力强且生活经验丰富的小学生会起好带动作用,分享自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见解。同时小学生会在小组内积极思考、交流与探讨,做到举一反三,说出更多生活中图形运动现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小学生会更加轻松,使其能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与各项能力,得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课堂有效提问引导合作讨论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的开展应让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注重思维发散,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方式,而不是一味让小学生以听讲形式被动接受知识,这将限制他们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程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借此引导小学生展开合作讨论。这种小组模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效果十分显著,能让课堂氛围变的更热烈,小学生在良好环境下会产生高涨情绪,并可将其求知欲望与兴趣激发。让小学生主动融入小组,通过组内全员思维的碰撞,获得最佳解决问题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师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根据本课知识点提出难易适中的课堂问题。比如:任意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什么是平行线与互相平行?画平行线有几种方法?如果两条直线在相交情况下形成直角,说明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在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事例?如果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确定了,是否能确定它的形状?梯形可分为几种类型?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分别有什么性质?以上问题能引发小学生求知与探究兴趣,教师可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共同解决问题。既能让小学生产生高涨情绪,快速融入小组,并积极进行思考、分析、交流与互相分享,还能让小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扎实掌握知识。同时可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大幅度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确保数学学科教学更具高效性。
三、布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实践
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知识固然是重点,但也要适当结合实践,才能更好的加强记忆,起到巩固所学作用。然而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固定于课堂听讲,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效果显然并不理想,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并鼓励小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实践。一方面可让课堂氛围变的更加热烈且富有趣味性,使小学生保障兴奋状态,另一方面可调动其自主与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小组中快速展开交流、探讨与互相帮助,最终汇集全员思路共同完成任务,得以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例如,《条形统计图》一课,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当小学生掌握如何绘制统计图后,教师应布置任务,鼓励小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践。比如:可让小学生选择要统计的类型,在组内明确分工,一部分负责收集数据,一部分负责整理归纳,最后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分析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如此利用任务进行合作实践,能快速激发小学生兴趣与热情,使其主动融入小组。有的小学生选择统计班级中全员的出生月份,有的选择统计身高、体重,还有的选择统计小学生最喜爱的课余活动及电视节目,最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探讨,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绘制条形统计图任务。既可让小学生所学得到有效运用,给予他们锻炼机会,还能确保小学生知识掌握的更扎实,得以提高其各項能力,让小学数学学科收效理想教学效果。
总结: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学好知识,教师可应用目前实用、效果显著且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知识点,从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布置任务等方面出发,借此增加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可主动融入各自小组,并积极展开交流、探讨、互相分享与帮助,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各项能力可实现发展,得以实现小学数学学科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万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21(30):77-78.
[2]郭花丽.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家长,2021(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