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忆
摘要:针对“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过程指导缺位,学生写作处于暗中操作,所遇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介入“写作支架”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即在学生写作的各个阶段设置具体的任务,为学生设立写作支架,提供写作“抓手”,使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化、显性化,从而便于教师和学生发现写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作支架;议论文写作;情境支架;程序支架;元认知支架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逐渐成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将抽象的思维培养目标具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式?议论文写作就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但议论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以下几种问题最为突出:一: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表现为“不愿写”或者是“应付作业”;二:学生的写作思维混乱,无法自圆其说;三:仅仅用观点加事例的方式来行文,不能围绕论点进行深度分析,亦或者是堆砌辞藻,看似文采飞扬,实则偏离主题,不知所云。正如王荣生先生所说:“在教学中长期存在、大规模出现的问题一定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问题。”[1]学生多年来写不好议论文,那说明议论文教学必定存在不足。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重视写作结果而忽视写作过程是写作教学的一大通病。只重视学生的作文是否合乎主题,却没有分析其思维过程,致使学生写作一直处于暗中操作。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引导,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就造成了上面谈到的后果。对此,教师可在学生现有写作水平与潜在发展写作水平之间搭建 “写作支架”,在学生写作的不同环节布置具体的任务作为“支架”,学生可以就着“支架”,进行模仿-练习-内化,[2]以有效提升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一、“情境支架”助力写什么
传统的作文往往以“拼搏造就成功”、“理想与现实”“知难而进,永不退缩”等道德指向式的话题为命题方向,对此,学生则通过观点加事例或者堆砌词藻的形式来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所以,死记硬背辞藻华丽的句子和千篇一律的例子成为学生备考作文的“法宝”。在作文过程中生编硬套、空话连篇。现在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教学缺乏真实的写作情境指导,窄化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激发写作兴趣,更无法实现其思维的“辩证”发展。所以,我们应将語文的学习空间扩大,将写作导向转向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时代和社会。于漪老师曾说:“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的资料库,教师就好比管理员,要善于给他们找好头,搭好线,做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启发他们找自己最了解、最有感慨的东西来写”[3]给学生搭建一个“情境支架”就是“给他们找好头,搭好线”的有效途径。
比如,可以将“要不要将手机带入学校”作为学生写作讨论的话题,因为身边的真实事件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我带手机是因为我想带”到“我带手机有以下三个原因:我会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使用手机,首先用手机可以查学习资料;其次用手机方便与父母联系,最后当面临危险时,手机可以作为求助方式。”让学生做到能用原因来支撑其观点,即用论据来支撑其论点。这类真实的例子可以拉近学生和写作的距离,做到想说、能说、会说,有利于学生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作文。
在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后,教学应进一步提升学生深度分析的辩证思维能力。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更大的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社会热点和现实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在具体的读写任务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11个姐姐凑钱帮弟娶妻”、“高铁‘霸座男’”、“外卖小哥夺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等社会热点话题。在教学中,对公共事件的解读要注意应尊重现实,要符合社会价值观。从社会热点切入,涉及发展变革、道德建设、观念认知、民主法治等各项内容。对社会公共事件的阅读、讨论、分析,是扭转“举证文”之风,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
真实的情境可以有效的避免道德指向式的话题所带来的空谈、泛谈等弊端,让学生能够提出真问题,展开真思考,进行真写作。从而达到在表达交流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表现自我观点的写作目的。
二、“程序支架”协助怎么写
从审题立意到撰写成文,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抽象的、隐性化的,而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自行写作,教师只在最后对文章进行审阅,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无法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知和指导。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则表现出论述无力甚至是思维混乱等现象。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程序支架”作为教学方法,程序支架主要为写作学习者引导学习道路,是学生围绕既定写作任务展开各种活动的行为指南。这就可以将学生的写作过程显现出来,教师便能够清楚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出现的问题其进行针对性指导、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教学效率。
具体可表现在写作之前的整体构思环节中。如果进行毫无准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想到哪写到哪的问题,与之对应的写作结果也就表现为观点不清、论证无力甚至是逻辑混乱。针对这一现象,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策略,即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表达,随后将思维过程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程序支架”引导学生将写作步骤化。学生先在头脑中思考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想一想”),再与同伴分享构思框架(“说一说”),随后再进行更细致的思维过程,做更为完整的书面表达(“写一写”)。这种口头表达的方式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想问题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就有必要进行从思维到写作的过渡性训练——“说”,即口头作文训练。再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这样思维的同步性就得到了落实。[4]
但学生在“想一想”这一环节中,还存在想得太浅的问题。比如学生在面对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一类的观点时,往往将其当作真理,不去思考这一观点成立的条件性,而是寻找相应例子以印证这一观点的绝对正确性。所以面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搭建一个问题表现式的程序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真的吗?为什么(观点成立的条件);
是否存在特殊情况(观点在什么条件下不成立);
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的观点是否完善?
只有通过这样的层层剖析,学生才能进行深度思考,验证材料观点是否完善,文章的层次才更为丰富,思辨能力才有机会得到提升。
“程序式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这次任务的步骤,不仅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还可以将学生的隐性思维过程化、可视化。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三、“元认知支架”助推怎么评
完整的写作教学不仅包括情境的预设、过程的引导,还应包括写后的评改。写作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评改,学生可以进行“元认知”过程,即认识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最后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但在实践中批量存在“出题目——打分数”这种不完整的写作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评改,自然不重视作文批语。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存在批改流于形式的現象。教师仅以一“阅”字为作文批阅的评语,不对作文进行精读细改,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不清楚哪里有问题,更无法进行调整。这两类作文批改方式都忽略了“批改”这一重要的教学步骤。所以在写作评改中教师可以介入“元认知支架”,让学生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文章有清晰的认知。由于提问式的支架更具启发性,所以其表现形式往往以问题提示为主,以修改建议为辅。
比如:文章观点是否切题?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自圆其说);
思考是否深刻(是否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论述);
基于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这类评价项目,可以协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认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参考修改建议并做出相应调整。反复训练这一过程,学生就可以对经验教训进行借鉴总结,将写作规律内化,真正提升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写作课程是一门能力型的课程,强调策略支架的支持作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是策略支架不断内化的过程”。[5] “支架式”教学能将写作过程显示出来,便于教师、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训练,达到学生独立学习所达不到的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的难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设立支架;二:“支架”是辅助性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搭建支架,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再逐步摆脱支架,全面提升逻辑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伟华.关键知识:叙事写作教学的有效支架[J].中学语文教学,2013(11):34-36.
[2]郑可菜.基于“策略支架”的论述文写作教学(上)[J].语文教学通讯,2019(4):62-64.
[3]于漪.于漪谈语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4]杨祥明.基于思维训练的作文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3(8):30-33.
[5]周子房.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7-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