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下,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的发展备受关注。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各项教学活动顺利推进的前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以及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守旧、教学手段单一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状,打造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兴趣培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边缘化位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该门学科都不重视,学生的乐理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这一模式下,新课标要求的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积极调整,展开全面的教学改革探索,为学生的音乐学科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守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始终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不仅课时设置相对较少,部分文化课教师会强行占用音乐课程,甚至存在音乐课形同虚设的情况。即便是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也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的灌输,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不尽如人意。而且,在被动接受乐理知识的状态下,学生实际上很难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更不可能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感受音乐学科的魅力。
(二)教学手段单一
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的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在为学生讲解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唱,并在反复练习中提升学生的音准,教学手段极其单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引导展开课本的练习,很难了解音乐领域深层次的知识和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内涵。由此,很大一部分小学生认为音乐课枯燥无聊,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也有一部分学生自认为五音不全,难以完成教师安排的演唱练习任务,由此产生自卑感,彻底消磨了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热情。
(三)教学效果不佳
受到传统因素的限制,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整体沉闷而无趣,学生很难对教学内容提起兴致。客观来说,虽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行整体的把握,并确定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但在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并为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发展制定了统一的要求,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在音乐领域缺乏天赋的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对音乐课程甚至音乐艺术产生极度厌烦心理,在课堂上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和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有關策略
(一)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尤其音乐学科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趣味性更浓,绝大多数学生在初始学习阶段都对该门学科抱有较强的期待和热情。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科兴趣无限放大,从而保障教学效果。要迈出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化,放弃课堂主导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辅助学生实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转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个性正在逐渐形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多的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认真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从而探索一种师生双方都能接受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为学生夯实乐理基础是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得以发展的前提。但是,考虑到小学生活泼爱玩的性格特点,教师应尽可能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地灌输乐理知识、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而应该在趣味性更浓的多媒体展示或游戏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和谐而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展示音乐形象和意境。比如,在为学生播放和春天有关的歌曲时,教师可以以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春季万物复苏、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仿真的意境,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从现实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意境之美,和音乐的创作者产生情感或思想上的共鸣。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整体的协调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务必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借此为学生打造感官盛宴,但绝对不能滥用多媒体,否则可能会导致教学侧重点失衡,学生注意力难以回归音乐课堂,反而会限制学生音乐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三)营造教学氛围
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音乐课堂氛围应该是积极的、融洽的以及活跃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规划阶段需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产生共鸣,实现情感和思想的融会贯通。在对教材音乐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素材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同时为学生构造教学情境。以《玩具兵进行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音乐欣赏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演奏或者表演,这证明其兴趣已经得到激发,此时再开展正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照本宣科、事无巨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授。低年级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设置以儿歌为主,教师可以优先选择教材中朗朗上口的儿歌展开教学,降低初始阶段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渐增长,教师可以为学生增添一些与其日常生活相对较为贴近的音乐教学内容,甚至可以引入部分乐器元素、流行元素,让小学生意识到音乐学科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级的歌唱比赛,对一些在音乐领域有天赋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才能。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音乐教学中设置合唱演练、乐器合奏等环节,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五)科学开展课程评价
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的一句“你真棒”可能会使学生顿时心生雀跃,对音乐鉴赏与演唱产生无尽的热情;而教师的一句“你不行”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生沮丧,自此再难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事实上,小学生正处于能力发展阶段,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合理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尽可能采用幽默诙谐而又具有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将音乐学科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可以对班级内学生具体的音乐爱好以及兴趣特长进行调研,从而制定分层教学策略,制定科学激励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学科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理性看待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兴趣生成和个性发展规律。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找准契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切入点,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音乐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轩.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读写算,2021,(02).
[2]徐颖慧.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20,(24).
[3]徐小凤.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生兴趣培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4).
[4]葛申.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
(责任编辑 武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