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贺 郭树清
摘要:本文阐述“三位一体”的主体思想以及其存在的重要意义,指出新时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分割式的教育结构,新型的课程思政的转变就意味着,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以及能力培养进行融合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统一、规律性和特色性互补统一及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原本思政课程为基础,引入并融合课程思政,实现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实践研究
伴随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以及能力培养将逐步的融合统一;共同探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和政府督导、教育管理和业务考核、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这六个协同机制,使高校所有责任主体和各课程都能够起到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效果。
一、“三位一体”课程思政的内涵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和能力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每所院校每一责任主体应尽的职责。“三位一体”不仅旨在培养学生,而是以复兴伟大中国梦为目标,以校园育人为基础,逐步扩散进而实现全员育人,社会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一)“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不仅要将传统的分割式的教育结构进行融合统一,更是要多方面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以培养中国特色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复兴伟大中国梦,确保我国可以长久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聚焦院校育人主体,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的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等隐性教育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重大作用。
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则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主要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高质量人才。
(一)坚持规律性和特色性相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和社会实践课堂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承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中国的政治体制等,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拥有辩证的思维,学会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看待问题。
(二)坚持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原则
示范引领一方面是指在高校内某些成熟的专业课中先推行,抓示范。另一方面是指在某些高校中先行试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校,树标杆、推经验,形成体系。
三、“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践路径
(一)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三位一体”是现代课程教育的方向标,价值塑造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进入教材,进入过程,进入学生脑中,成为指导学生人生发展的人生信条,最终引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落实“三位一体”,不断强化和加深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共融,最终必将实现全员育人,社会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挥所有课程育人
如果把立德樹人比喻为“育人树”,思政课程就是“育人树”的“主杆”,是育人的“主渠道”,承担起支撑整个“育人树”的重任;课程思政是“育人树”的“枝”,是育人的重要形式,是撑起“育人树”的重要力量。“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必须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两者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出各有的特长,形成育人合力。
四、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学校不仅要以思政教师为思政教育主体,更是要与专业课教师协同,一同推动立德树人的落实。思政教师不要只通过简单的喊口号的方式,就认为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可,而是要以理服人,通过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其中,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和自己的祖国!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践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要强化课程思政的组织领导,建立“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四级联动和四级负责机制,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学校应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将课程思政完美地融入讲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02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