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2021-01-28 09:02:28孙杰
考试周刊 2021年105期
关键词:实验课程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设计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对于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是一种具有典型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若能够在各个实验环节和步骤中重视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更有利于为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引导找准方向。基于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工作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在不同的实验开展阶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组织,确保问题的提出顺利推进实验课程教学的流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一、 引言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教师来讲,若能够调动学生主观上参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兴趣,则不仅能从整体上提升物理课程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程产生兴趣,并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

物理实验本身就属于趣味性较强的一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这不仅是由于物理课程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强,对于学生来说,物理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的原理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

了解到。这种从生活上升到专业知识的过程也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教师若能够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开展中进一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答环节中来,则意味着学生在参与实验或者听教师讲解实验过程时,能够同步产生疑问和思考,这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状态的一种调动,若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其物理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物理课程学习中的主观思考积极性也能够同步得到激发。

(二)能够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创造平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是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动提问导学模式

的应用,意味着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通过层次化的问题引导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基于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种模式使得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程教学过程逐步演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讨论,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拥有轻松愉快的整体氛围,教师也更容易发现不同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点,这是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三)能够为学生的拓展学习提供一定的空间

除了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提出具体的实际问题,对于一些思维发散性较强的学生或者对物理实验的实施流程具有更加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结尾阶段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或实践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思维趋势进行思考并完成相关任务。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了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也体现着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得到了提升和拓展,这对最终促进学生取得更好的物理课程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缺乏充分的实验教学准备

充分的实验准备不仅是为了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给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提供方便。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项目内容虽然在整体上的复杂性不高,但部分实验工具和环境条件都需要教师在实验课程开展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在问题导学的背景下,教师更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不同环节提出更加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课程教学流程的推进。在前期的教学准备阶段,基于不同的实验步骤在操作上相对较为简便的特征,教师应当在提问时更多地将侧重点放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层面上,并且多选择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提升实验课程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但从目前的实际观察,在物理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均存在只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和流程开展教学的问题,并没有能够结合具体的导学问题对实验过程进行巧妙设计,问题导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二)提问的方式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对于学生来说,直接进行提问的方式往往容易给其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在问题本身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若学生无法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在将问题作为教学引导的主要依据时,教师更需要重视提问的具体方式和切入点,只有符合学生主观意识和兴趣的提问方式,才能成功激发出学生的主观兴趣,为取得更好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支持。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異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关系到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积极性。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提出具体的导学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并未能够将具体的问题融入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这使得提问的内容与实验的整体过程缺乏紧密的联系。对于学生来说,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并未能够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

(三)对问题导学的效果观察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问题导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对其加以应用时需要同步观察相关教学方法应用的有效性。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环节观察工作仍然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实验课程组织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流程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对于学生是否在实验操作的流程中解决和回答了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教师并没有引起全面的关注,这会导致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

四、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开展的策略分析

(一)在实验开展的导入阶段提出新颖问题激发好奇心

物理是初中学生初步接触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利用起来。尤其是对于实验课程这种具有高度实践性特征的课程来讲,教师若能够提出适宜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学,则学生参与后续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提升。

例如,教师开展物理实验课“透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实验原理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相联系的特征运用起来,在实验开展前期就举出学生常用的放大镜以及眼镜片的例子,向学生提问这些镜片的用途是什么,发挥作用的原理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索这些镜片与实验所提到的透镜之间关系的好奇心。若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参与实验或者观看教师的实验示范,则其自主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会得到非常有效的激发。教师只需要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并结合学生问题答案中的漏洞进行解答,就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一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对这部分物理实验课程的认同感,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的积极作用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准备环节的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结合具体的物理实验课程内容做好基础的教学实验素材和工具的准备,更应当重视结合各个实验环节中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设计实验操作流程和提问场景,为充分发挥出各个阶段具体问题的积极作用提供帮助。

(二)依托问题布置阶段性的实验任务,达到更好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具体的物理问题是推动物理课程教学开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时,还可以依托具体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布置成整个物理实验开展过程中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自主的操作探索中完成阶段性的物理实验任务,得到更好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实施效果。

例如,在物理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原理”分析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基于不同斜面的粗糙程度差异将不同粗糙程度背景下的小车滑动距离计算设置为具体的实验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实验任务本身就成为独立的问题,等待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观察解决。这种基于具体任务的提问方式针对性更强,在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方面也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作为学生来讲,其能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促使个人的实验操作能力水平得到针对性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讲,给学生预留更加充分的自主操作空间,也便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了解其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更正。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总体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其对具体的物理实验课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完成具体的实验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辅助学生对实验流程和实验操作原理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教师可以实时融入一部分微课视频资料,将整个实验的流程和操作原理方面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便于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推进整个实验的组织开展,这也是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和危险的有效手段。

(三)在实验教学的收尾反馈阶段提出具体的问题

在实验的收尾阶段,虽然整个物理实验的重点操作流程已经逐步推进并完成,但不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差异,他们仍可能会遇到障碍和问题。基于此,教师更需要在实验的收尾阶段仔细聆听不同学生提出的基于实验过程的具体问题,并积极进行解答,确保为学生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组织扫清障碍。课程教学的收尾反馈阶段,学生可能会基于个人参与物理实验的过程提出相应的疑问。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提出的具体问题直接判定学生在相关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点,随后再集中为学生解决其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集中反馈问题,教师在实验总结的课时教学时,可借助小组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组织学习小组,分别对实验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指派小组代表集中反馈的方式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集中向教师进行反馈。教师在集中收集到问题后,方可更好地解决学生现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的问题反馈结果进一步提出具有教学思维引导作用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任务完成后通过发散思考的方式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达到依托问题完成拓展教学任务的效果。

五、 結语

综合分析可知,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课程在整体的教学组织开展和实施环节中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不仅是为了保证物理实验课程实践落实中学生的安全,也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加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和吸收实验课程中的知识提供帮助。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的实验课程内容找到科学的问题导学切入点,并且在提问方式和问题设置模式上实现更新和优化,最终为取得更好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喆.基于现代信息和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以“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为例[J].物理通报,2020(3):91-94.

[2]吴晓涛,徐栋,田进梅.结构化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以八年级“眼睛与眼镜”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3):64-68.

[3]丁云峰.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时间的测量及应用”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56-57.

作者简介:孙杰,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实验课程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06:26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关于采矿工程专业采煤学实验课程设置的探讨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8:48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09:42:42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6:09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